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别熬了,这救不了你的工作倦怠,欢迎阅读。
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 职业倦怠报告》,近九成的受访者正在经历职业倦怠。所谓 " 职业倦怠 ",是个人与工作的心理距离加深,或对工作感到消极或厌倦。
有人找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认为自己不过是个 " 工具人 " 罢了;有人正被 " 工作强度大 " 所困扰,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还有人囿于 " 人际关系复杂 ",在职场中步履维艰 …… 在《2022 新生代员工职场现状调研报告》里,道明了新生代的倦怠情绪来源。
一边焦虑,一边倦怠,是大多数打工人的常态。(图 /《我的解放日志》)
与此同时,2023 年新一轮降薪裁员潮也随着这场春风袭来,让无数打工人更感水深火热。一边为现实焦虑,一边又无法停止倦怠,是大多数打工人的常态。
面对不同阶段的职场倦怠,是即刻逃离?还是再熬一会儿?或是有其他更好的解法?
对此,新周刊找到三位年轻人,聊聊他们的职场倦怠自救指南。
当一颗 " 螺丝钉 " 开始醒悟
" 我好像没电了。"
" 没电你就给手机充电呗。"
" 不是手机,我说我没电了。"
......
无尽的修改意见让阿龙对工作感到倦怠。
无论休假躺平啥也不干,还是外出旅游散心,阿龙感觉自己似乎永远都没法再充满电量了。大平台、高工资的大厂光环也无法消解工作带来的倦怠感。
早些时候,一个广为流传的互联网工作梗,悉数尽显当下不少年轻人的职场困境,阿龙也不例外被戳中了,他用小号点了个赞,配上一连串 " 哈 " 作为转载文字以自嘲。
没有人比他更明白其中苦涩了——工作日常被大小会议填满,每天和各个部门对线,项目方案经过几十人的修改意见,最终变得 " 面目全非 "。
" 它已经跟我最初的创意没什么关系了。" 说到此处,阿龙只好继续苦笑。
在阿龙自己也不记得到底是第几版的修改中,他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个改来改去的工具人。很久之后他回想起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在驾驶一艘身处迷雾的船只,七嘴八舌的声音指挥他往哪儿开,最后这艘船可能只是在原地打圈圈。
阿龙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个改来改去的工具人。
让阿龙感到拨云见日的瞬间,是他在裸辞后,把自己视频创作的爱好放到最大化——成为一名 vlogger,把生活的镜头对准自己,将创意变成视频。
" 虽然目前收入不如过去。" 但对阿龙来说," 看着关注我的粉丝越来越多,这可是比完成 KPI 更有成就感的事。"
成为全职 vlogger 之后,阿龙也更新了自己的装备,用热爱创作更好的作品。
谁说 " 螺丝钉 " 是打工人难逃的宿命?有时候,适时转换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或许更能闪闪发光。
" 熬 " 不是办法,解决问题才是
在大学课堂里,让学生们 " 舍不得逃课 " 恐怕是对于一门课程的最高赞赏了。
晓静的专业课就做到了这点。
拥有海外硕博学历的她,归国后像妈妈一样,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大家评价她的课堂不仅有趣,还满满干货。
这一切,与晓静在课前大量的准备工作密不可分。" 我们新闻传播专业最重要的就是‘新’。" 每堂课前,她都会花费几个小时把新近发生的案例写进课件,只为让学生们感受新闻业界的最新动态。
晓静的每次备课都要准备到深夜。
这份看似简单的坚持,在日常繁忙的教师工作中,显得极其难得。
除了给学生上课以外,晓静肩上还肩负着课题研究、教研会议的重任。她回想起来:" 最可怕的是,有时候甚至在假期都得抓紧写论文。" 像晓静这样繁忙的工作安排,是青年教师的常态。
临近期末,她毫不意外地——狠狠失眠了。
明知第二天还有早课,晓静还是忍不住琢磨起近期田野调查的具体进展。就这样,腦海中 " 强迫入睡 " 和 " 思考失控 " 的斗争状态,持续到了天亮。" 那天的早课我竟然忘带了 U 盘,只好一张嘴巴干讲了。"
陷入失眠之后,人的工作效率也会降低,变得有心无力。
" 陷入失眠 ",正是职业倦怠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意大利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第一个疫情高峰期处于倦怠的一线医护人员群体中,半数以上的人表示难以入睡,近四成的人也会经常做噩梦。
" 熬呗。" 妈妈作为曾经高校青年教师,给出的建议似乎简单粗暴了些。但很显然,这种苦哈哈式的解决方式,对晓静而言并不受用。
她想找回几年前在英国念书时期末赶 due、同时处理好几篇课程论文的节奏感。她想明白了," 与其被 KPI 追着跑,不如主动去追着 KPI 跑 "。
除了这种积极的心态转变,晓静也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一些更好地操作办公设备的小技巧,让自己手中这台高性能的办公轻薄本发挥了真正的效用。
高效的办公体验,让工作过程都变得愉快了。
" 像我在做课件的时候,用手这么一拖拽,手机上的檔案就传进电腦了。" 类似魔法一样及时响应的效果,为她的日常工作节省了很多时间。
有时候,工作的忙乱并非指向个人能力问题,精进办公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逃离工作?还是逃离倦怠?
逃离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陈工深以为然。
" 要逃早就逃了。" 从小怀有工程师梦想的陈工,偏偏想在这行干出点成绩。
在他刚进大学土木系时,就听说自己这专业总是擅长为各行各业培育并输送人才。一开始他以为这只是句玩笑话。
后来陈工才明白,尽管他与同学们都是凭借着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土木这个 " 头牌专业 ",但毕业后选择入行的人并不多,甚至干几年就转行的也大有人在。
产生这样的局面也不难理解,工地上呆着——实在太苦了。所谓的名校学霸的光环,在这里也统统失效。陈工举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人家那些老师傅啊,都是干了几十年的。他们盖的房子,可能真比我吃的米饭还多。"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老师傅口中的 " 小陈 ",从此对前辈们工作上的指指点点更是不敢吭声。刚入行那会儿,他看到老师傅皱眉摇头都会心头一紧,最害怕听到的两个字是 " 不行 "。
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以沉默应对。后来,虽然心里觉着自己的意见没问题,但嘴上还是条件反射般回一句—— " 您说得对 "。
在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除了 " 您说的都对 " 外,好像也别无他法。
长此以往,陈工对踏入工地的倦怠情绪,叠起来比这栋计划在建建筑的楼层都高。
在这期间,周围也充斥着 " 干不下去就算了 " 的声音。但他冷静后发现,自己想逃离的,并非这份工作,而是这份因为害怕产生的倦怠感。同样,在这份《2022 职业倦怠报告》中,近七成的受访者也并不认可仅通过跳槽就可以解决自身的职业倦怠问题。
陈工想从自己开始改变。" 既然方案不成熟,那我就积极跑现场、对方案。" 还好,他选择了一款信号够稳定的电腦——跟着他在户外到处跑也不掉线,与师傅们沟通方案的时候也都能状态在线。或许,这也是属于陈工的勇气来源。
不断打磨、不断修改," 不行 " 也能变成 " 还可以 "。" 说不定下次师傅们就夸我‘真行’。" 陈工的心态也稳健了很多," 我相信,这些只是时间问题。"
获得认可,是获得良好职场体验的开端。
有时候,工具也是方法。那些拥有专业性与高性能的办公设备,或许就能给予我们与世界交锋的勇气。
从阿龙、晓静、陈工这样的新生代职场人身上,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身处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却也懂得在外界的变动与环境的压力下,逆势而生、顺势而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于是,我们也应当像他们一般,不必在无谓中耗费时间、在低效中消磨意志。身处新时代的职场环境,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拥有适配其当下需求与未来发展的办公设备。
就像全新华为 MateBook 数字系列笔记本,作为高性能轻薄本,不仅拥有专业螢幕,堪称色彩管理大师;还依靠强劲性能,充当流畅操作的神助手;更能通过智慧互联,成为你的高效办公搭档。
不同工作场景下的华为 MateBook 数字系列笔记本,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当前,华为 MateBook 数字系列笔记本最新产品已上市,我们相信,这份 " 自有一套 " 的高能装备,能够帮助每一个职场人士都能顺滑地度过职业倦怠期,在各自的职场天地中拥有自己的 " 高能时刻 "。
[ 1 ] 《2022 职业倦怠报告》|前程无忧
[ 2 ] 《2022 新生代员工职场现状调研报告》|前程无忧
[ 3 ] Your Body Knows You ’ re Burned Out︱TheNYTimes
[ 4 ] " 精神辞职 " 的职场人,只能自救吗?|KnowYourself
作者:王子岛
监制:顾冠楠、李伟亮
统筹:郑少丽、邝菲
策划:白大可、叁叁
撰稿:王子岛
校对:向 阳
排版:嘻 嘻
封面:《我的解放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