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大模型,能撑起百度的“今天”吗?,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自象限,作者|程心、罗辑,编辑|云天明
2023 年之前,对于自己的 " 今天 ",百度也很迷茫。" 新业务到 2022 年底还是 0,希望 2023 年出来一个 1。" 这是 2022 年底,李彦宏在公司全员会上讲的话。显然,那个时候的李彦宏还不确定,百度的 "1" 会出现在哪里。
改变发生在 3 月份,文心一言带着国内第一个 " 类 ChatGPT" 的光环发布。之后,百度开始频频对外发声,组织发布会、邀请企业内测、参与媒体和投资人的坐谈 ... 从那之后,大模型就成为百度各种场合中的绝对的主角。
▲ 图源李彦宏百家号
李彦宏认为,大模型时代有三大机遇,以 MaaS 为主的新型云计算,行业大模型和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开发。
小孩子才做选择,这三个机会,百度想全都要。
可以说,当 ChatGPT 引爆大模型风口之后,百度毫不犹豫地完成了从自动驾驶到大模型的转向。这种果断,的确让百度在过去 4 个月从大模型上抢到了一定先发优势,不过如何保持优势,却远不止 " 录播抢发 " 那么简单。
正如谷歌云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库里安所说:" 我会告诉你这是一个新游戏的第一分钟,而游戏从来没有人能在一分钟内完成。"
那么,百度在转向大模型之后,究竟能否 " 一马当先 "?大模型又能否成为李彦宏为百度找到的 "1",撑起百度的未来?我们不妨就顺着李彦宏的思路,来看看百度的大模型沙盘。
应用层:百度需要自我革命
7 月 3 日,被寄予厚望的「文心一言」 悄无声息地登录 App Store。
作为预告已久的 "New App",「文心一言」把对话能力搬到了移动端的同时,还上线了 120 多种玩法,覆盖了小红书、微博等娱乐场景,到 PPT、Excel 等办公场景。
只是,无论是与 6 月份万象大会上内测时的高调相比,还是与一石激起千层浪的 ChatGPT App 相比,「文心一言」App 的发布,都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 图:文心一言 App 截图
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碍它仍然是百度大模型在移动生态上的一枚重要落子。
从百度转向大模型开始,李彦宏就尤其重视 AI 原生。
"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 AI 原生应用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要用新的理念去重构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产品,每一个业务。" 李彦宏讲到。" 大模型会催生 AI 原生应用,未来所有的应用都将基于大模型来开发,不是整合,不是接入,是重做,重构。"
注意,不是整合、翻新,而是重做、重构。
所以从 3 月份开始,百度在这个方面就着重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在原有的产品中加入 AI 功能,包括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家号等,同时文心大模型 3.5 版本正式内测应用,默认内置 " 百度搜索 " 插件;另一个就是推出 AI 原生的 New App 文心一言。
李彦宏也不只在一个场合强调:"AI 原生应用,比大模型数量更重要。" 但这是一个大工程,极具颠覆性,且结果未知,不破不立,重构的前提是打碎自己。对于当下的百度而言,想靠 AI 原生超车,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魄力,
李彦宏的判断有领先性,只是很多时候,理想和现实并不匹配。
比如 "AI 原生 ",虽然大模型之后,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各种场合中,但却从未有人关心,什么才是真正的 AI 原生应用,AI 原生又该如何与场景进行结合。
我们可以从移动互联网的场景再举两个例子,比如抖音,没有移动终端,就没有移动互联网,没有触屏的互動方式,就没有 " 滑 " 这个动作,而没有 " 滑 ",就没有抖音。
比如基于 LBS 的一切。同样,没有移动互联网就没有 LBS 的定位系统,基于 LBS 的外卖、社交(附近的人、陌陌等),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产物。相对应的,新闻、游戏、传统社交,都是从 PC 端搬到了移动端。简单区分一下,哪些事情你一定会在手机上完成,哪些就是移动互联网原生,比如刷抖音和定外卖。
顺着这个思路,AI 原生的本质也应该是," 没有 AI,就没有应用 "。
从技术结构上,爱立信在今年 4 月发布一份报告提到,简单使用一个或多个组件,替换现有的功能或添加新功能,并不意味着实现 AI 原生,而是所有功能和组件都基于 AI 实现和完成,才能称为 AI 原生。
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的工程,但目前百度在 AI 原生上的布局,显然还没有改造得这么彻底。
36 氪曾报道," 文心一言 " 团队由 TPG(技术中台事业群)、MEG(移动生态事业群)两大部门协同。前者负责技术攻坚,后者进行搜索、内容产品承接。因此,有不少业内人士推论," 百度更像是假 AI 之名来补齐移动互联网落下的课,而‘ AI 原生’不过是扣了顶时髦的帽子 "。
从文心一言整合 120 个场景中,可见它的急迫。一名投资人对「自象限」讲到:" 目前文心一言 App 中的场景大多偏向娱乐化场景,在大模型应用早期,娱乐场景对准确度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但娱乐场景可替代性强,还是要找到刚需场景落地,很明显,百度的 " 全家桶 " 也就侧面反应了没有找到重点。"
当然,这并不是说百度做得不好,而是行业发展太早期,一切都还需要循序渐进的探索。
事实上,如果以前面的标准审视当下的 99% 的 "AI 应用 ",无论是微软的 Copilot 助手、Notion 的 AI 文档写作,还是 New bing 搜索框添加的 AI 聊天功能,通通都不能称之为 AI 原生应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硬體先行,iphone4 掀起了智能手机的狂潮,大约一年后才开始从一个个网页形态转化,出现 App 概念;而 AI 时代,则是軟體先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新的智能终端,軟體在某些方面并不能打破现有的硬體限制,这让 AI 原生找不到土壤,场景落地也更加困难。
但这也正说明,当下任何人讨论 AI 原生应用,都为时尚早。
MaaS 谋局,弱在百度云
MaaS(Modle as a Service 模型即服务)是李彦宏押注的第二个落点。
在文心一言发布会中,李彦宏便提到 MaaS 正在改变云厂商的服务方式,一季度财报后电话会中,李彦宏再次强调:文心一言将为百度在云行业获取更大份额提供巨大的机会。
百度的反应是迅速的,3 月底,百度就在一次内部会上发布了大模型平台文心千帆,这是个一站式大模型开发及应用平台。提供包括文心一言在内的大模型服务,支持大模型定制开发,并提供相应的工具链。
▲ 文心千帆架构 图源百度官网
需要肯定的是,以 MaaS 为抓手改变云厂商提供服务的方式,将极大程度降低了企业用户的使用门槛,云从卖资源到卖能力再到卖服务,在不断破除技术落地的壁垒,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商家,无疑,MaaS 都是一个更优解。
但这并不是百度的特权,百度云推出 MaaS 服务之后,阿里云、腾讯云、火山引擎相继上线 MaaS 平台、模型广场、模型商店,忽然之间,MaaS 的赛道也开始变的拥挤。
阿里发布通义千问后,以模型为中心,推出了魔搭社区、PAI 机器学习平台,灵骏开发平台等 MaaS 服务,一方面,帮助行业精调大模型,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开发者降低应用的开发门槛。
而腾讯云与火山引擎也在身体力行的证明着,没有自研大模型,也能做 MaaS。
从腾讯云最近的动作来看,仍然要做大模型时代的工具箱和连接器,依托腾讯云 TI 平台打造行业大模型精选商店,为客户提供 MaaS 一站式服务,腾讯云提供了包括数据标注、训练、评估、测试和部署等大模型工具箱和配套裝务。
火山引擎更进一步,搞起了 " 平台生意 ",一手连接 MiniMax、百川智能、Moss 等 7 个大模型提供方打造模型广场,一手连接企业,火山方舟在中间提供精调和落地能力,共同组成 MaaS 生态。
事实上,正如张勇所说:" 大模型时代,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 ",如今在 MaaS 发展的早期,横向对比意义并不大,最终比拼的,还是云的能力。
群狼环伺,本身就危机重重,而云的能力,也并不是百度的优势区。
" 百度的文心一言我们申请了,但是并没有再深入合作,即便百度云提供全套的工具,但最终还是会回归到选择云厂商的标准,比如产品成熟度、可用区、安全性、稳定性,可能还是会选择阿里云或者华为云。" 一位 SaaS 厂商对「自象限」讲道。
另一位代理商则坦言:" 百度云一直在强调智能,却忽略了一些云基础的性能,比如数据库产品的功能、性能,甚至产品丰富程度,都与其他云厂商产品有一定距离。"
说到底,以中国目前的数字化的进程来看,大多数企业不会因为 " 先进性 " 而放弃 " 稳定性 " 和 " 安全性 ",尤其是在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以及一些制造业、工业等大型政企项目中,数字化的深水区,需要木桶的综合实力,而不只是长板的高度。
而在中小商家侧,百度选择了自己开发应用的路线,也与 MaaS 服务开始 " 左右手互博 "。
一位服务商向「自象限」反馈到:" 目前 AI 最大的应用领網域就在 AIGC,我们也想尝试开发 AIGC 的相关应用,但是百度自己也做,我们肯定争不过百度,几个朋友都在看方向,但都迟迟没有落地。"
MaaS 的优势还未形成,副作用已经开始展现了出来。从这个角度思考,这或许也是微软更强调打造应用生态而非亲自下场做应用的原因。
行业大模型成突破口
AI 原生落地为时尚早,MaaS 服务百度又不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那么想在大模型时代突围,百度只剩一条路:行业大模型。
2 月中旬,文心一言还没正式发布,就有 30 多家媒体宣布接入文心一言。到文心一言发布时,李彦宏提到,已有超过 650 家企业宣布接入文心一言生态。
从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往回看,或许从发布文心一言开始,百度的重心就是行业大模型。
与 ChatGPT 选择让消费者先用上不同,文心一言的目标是让企业先用上。6 月份,沈抖曾在新华三集团 " 领航者峰会 " 上说,未来所有企业都将强依赖大模型,所有产品都会基于大模型开发。
这个判断必然是对的,毕竟大模型的本质是通过训练让数据 " 活 " 过来,能够和人进行互動,能够自己判断并且完成一些工作。所以,凡是以数据交换作为生产方式的场景,都可以用大模型的方式,对传统生产关系进行改造。
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大模型是一条坦途。
因为相比于通用大模型来说,行业大模型拥有更性感的故事,比如更具体的落地场景,相对较低的技术门槛,更清晰的商业路径 ....
不过,正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条捷径,所以行业大模型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个竞争极为激烈的赛道。
从 5 月份开始,国内企业大到华为、腾讯、阿里、字节,小到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创业公司,所有目光都聚焦到行业大模型上。
比如腾讯云就在今年 WAIC 2023 上展示了金融、文旅、政务、传媒、教育等 10 个行业的落地案例。华为在 7 月发布盘古大模型 3.0,并喊出 " 华为的盘古大模型,不会写诗,只会做事。" 的口号,将落地行业的决心和对部分企业的嘲讽效果双双拉满。
在竞争激烈之外,行业大模型市场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它并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性感。
行业大模型的落地其实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行业标注数据进行监督精调就能够满足需求;而另一种则是必须从头构建行业预训练大模型。
首先是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精调就能满足的行业。
" 也分大客户和小企业,有钱的大客户,使用范围广,通常都会优先选择开源模型,加上自己数据,能够较好的保证自主性。" 一位 AI 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告诉「自象限」:" 这种情况下,竞争的其实不是大模型,而基于云的模型开发平台,企业需要的是从模型选择、微调训练、开发工具、部署到最后接入企业应用的一站式服务。"
" 打包式的产品,更多是小企业的选择,特点是低成本和方便使用,这个时候考验的是大模型的通用型、迭代速度和工具链等方面。"
另一类则是需要从头构建行业预训练大模型,比如帮电力公司管理某一个区網域的电力调度,帮城市的交通系统进行管理等等。对于大模型企业来说,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行业经验和技术能力。
但这其中又存在许多复杂性,同一个行业不同企业、同一个企业的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都不尽相同,需要大模型进行深度定制,这需要大模型企业深入行业、理解行业并长期深耕,这无论是在规模化、泛化能力、还是团队成本上,都带来挑战。
行业大模型虽然是一个全新技术,但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恐怕又会陷入目前 SaaS 所面临的尴尬场景。这些问题当然也不是百度自己的问题,而是这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毕竟,当所有人都知道行业大模型是一条捷径的时候,便也注定这条路不会如想象中容易。
有数据显示,从 3 月份到现在,国内在短短 4 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涌现出超过 80 个行业大模型," 百模大战 " 愈演愈烈,未来显然还会有更多,而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谁都没有答案。
结语
" 我非常喜欢的是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因为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他停下来转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 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2012 年,李彦宏给云计算 " 泼的冷水 ",穿越了 10 年一轮的经济周期,正浇在百度头顶。
彼时,李彦宏和马云对云计算截然相反的态度,今天,也产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阿里云成为了亚洲第一的云厂商,而百度云还在与京东云、天翼云、火山引擎们争夺 " 第四朵云 " 的位置。
高下立现。
百度自动驾驶的车路云协同也好,大模型 MaaS 服务也好,通过这两篇的梳理我们发现,业务的最终落点,都落在了百度云上。在一季度财报后电话会中,李彦宏明确了 " 百度智能云是百度的第二增长曲线 "。
据「自象限」向百度内部人士了解到,今年 ACG 内部,也并不太平。" 三个月换一次领导,派系非常严重,全员停止涨薪。"
这样的百度云,能否撑起百度的第二增长曲线?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