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85花风光回宫,折射出新生代偶像的大问题,欢迎阅读。
最近三个月,剧圈大话题之一,大概就是刘诗诗、唐嫣两位 85 花杀了个回马枪卷土重来了吧。
兜兜转转十余年,归来仍是内娱宠儿的 85 花。
在公认不高的业务水平上,85 花这超长待机时间着实令人瞩目。,85 花既沐浴了电视时代的国民度余晖,也吃到了流量时代的先入者红利,委实是时代之女。
但这显然不能完全摒弃个人的特质与资源选择,尤其 85 花多年间的起起伏伏,几乎每一步都高亮加粗地强调着适配度对偶像演员的重大意义。
那么,以她们出宫又回宫的宝贵经验与教训,去审视眼前这些新生代中生代的偶像演员,特别是后几辈小花,ta 们适配度的危机到底在哪里?
集中来聊聊。
1
高适配度:成绩口碑双赢
想想这几年 85 花一直被吐槽的点:半吊子转型、正剧里违和、老黄瓜刷嫩漆高龄玛丽苏、出身古偶一生古偶 ……
可是刚回宫的这两位 85 花:
1983 年的唐嫣在《繁花》里演 20 多岁的汪小姐,明媚热情,毫不违和。
1987 年的刘诗诗用《一念关山》挽回了产后复出的颓势,重新站稳一线。
对应吐槽点几乎全中吧?但偏偏都成了她们回宫的致胜一击。
如果把时间拉到前两年,赵丽颖转型的三部剧里,为什么口碑糟糕的是《谁是凶手》,而被肯定的是《幸福到万家》和《风吹半夏》?各种客观因素之外,赵丽颖在后两个角色中有明显契合点作为演技抓手也是关键。
如果你把这些阶段性成功解读为 " 古偶仍是 85 花的统治区 " 或 "85 花也可胜任非偶像剧 ",恐怕就太过武断了。
在中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适配度。
上海小康家庭出身的唐嫣,自小受尽父母宠爱,是性格直爽的娇娇女,自出道以来也算一路顺遂,人生除了感情没受过大挫折。
如果没做明星,她也有很大几率在上海某写字楼里做 " 唐小姐 "。《繁花》里的汪小姐这个角色与她简直是天造地设,不做第二人想。
同时,家乡拍摄也令她有极大的安全感,沪语台词让她有母语的自如与松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台词的短板。
可能有人会说,那可是王家卫啊,换个人也没有这种效果。确实,但谁说选择适配资源、拿下适配资源,不是路线规划的重要因素呢?
刘诗诗呢,芭蕾舞出身,身段一流最适合古装武打,但日常戏份过于板正,很难松弛,眼神也常被人诟病。
《一念关山》的任如意呢,杀手出身,被形容成一柄锋利的剑,作风是直奔目标一往无前,习惯离群索居孤身一人,紧绷才是她的日常,直愣愣看人也不显违和。那么当刘诗诗笔直地站在其乐融融的六道堂小分队旁边时,适配度逼近顶格。
配音后,这个角色已最大程度规避了她作为演员的所有缺憾,却把她清冷挺拔的特质用到了极点。
估计会有人质疑,配音都算好事了?你不是日常吐槽演员自己不配音?
从演员的角度我始终批判非原声不会动摇,但从市场反馈上看,她的运气很不错。过去的一年多,在观众疯狂吐槽演员用配音、粉丝疯狂督促偶像用配音的压力下,偶像剧原声率大增,结果受不了的却是观众——此举不仅没有倒逼演员提升业务水平,反而令观众饱受一塌糊涂台词的折磨,甚至还要忍受粉丝强迫观众与她们一起耳聋对垃圾台词夸出口,不少人开始呼唤配音演员的回归。
不过更重要的,还是观众在高适配度下的宽容心态。若角色呈现非常糟糕,那使用配音就是重要罪证,但若角色呈现非常妥帖,观众观感里配音就是瑕不掩瑜,这对《一念关山》的刘诗诗适用,对《苍兰诀》的王鹤棣也适用。
这就是高适配度的一白遮百丑。
2
低适配度:质疑与嘲笑
回宫是因为出过宫,这两位 85 花此前星途走低,恰是因为太多的不适配。
刘诗诗产后复出连扑两部的大溃败,就是高适配度的反例。
《亲爱的自己》里文能撒娇武能抢市场的销售总监,几乎就是刘诗诗本人的反义词。
而《流金岁月》前期娇纵不谙世事的娇娇女(剧中蒋南孙哦,我们书里蒋南孙从不娇纵),给唐嫣演都比她更适合。
唐嫣呢,更是从《何以笙箫默》之后就一心玛丽苏。顶着一张御姐脸演遍面目模糊的套路女主,被叫中戏之耻不无道理。
95 花最早杀出重围的两位,赵露思与虞书欣,难道是什么演技大咖吗?本也都胜在角色适配度上。
尤其赵露思,大火前经纪团队为她选择的角色无一不是扬长避短,顺应她外形气质给观众的感觉,才能几年内光速上位。
结果当她换团队自己选资源时,就一头扎进了《且试天下》这个男装 x 女更装 x 的可怕项目里。
要是没有高适配度的《星汉灿烂》,别说进阶,稳住脚步都悬。
今年三部剧的成绩也与适配度一一对应。《偷偷》现偶高集均,《神隐》稳住基本盘,《后浪》那简直是砸穿口碑与成绩的底线。
而虞书欣,无论是选秀吸粉前就搏出存在感的蔡敏敏,还是令她大火的《苍兰诀》小兰花,或者《苍兰诀》后成绩不错的普通配置《小森林》,无不与本人相当贴服。
等同样的力气花在《云之羽》上,就开始事倍功半。凹深沉、腹黑与智计百出的努力大家都看到了,可效果上,各方面风头都没拼过更适配的男二女二与男三。
而被诟病最狠的白鹿,出道以来就饰演各色绝世大美女,从三界六道绝美到 " 财经介 ",人设也都离她甚远,成绩不差,作为演员的个人评价却一路狂跌。
让我们正视这个事实:在偶像剧领網域的诸位,谈到演技,不能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但绝大多数人,上限也就是勉强及格,且及格的可能性,仅存在于狭窄的舒适区。
这并不是说演员只能躺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一动不动,但走出舒适区并能获得认可的前提是人物佳且剧组靠谱,个人也要下足功夫。而在国产偶像剧这个不太具备突破条件的领網域,与其好高骛远去追求与本人毫不贴服的所谓带感人设,不如努力内视评估自己的底色。
以诸位的水平,【像】本身已胜过动用全身力气。迪丽热巴扮可爱扮飒爽扮严肃扮娇滴滴,都不如她在《荣耀》里扮自己,不用演,观众就信。
3
适配的客观障碍
说到这儿,可能会有人不耐烦:哎呀你这总结起来不就是一句话:请偶像演员心里有点 x 数。这有必要单独写一篇吗?
确实," 合适 " 明明是人人都能理解且顺理成章的选角标准,本不值得长篇大论。
可是它却在影视行业的具体操作上越来越走形,这几年甚至有越来越离谱的趋势,这不是一个人一个剧组的问题,而是系统性问题和代际性问题。
比如,这几年偶像剧人设的同质化,是偶像明星与角色适配度走低的重要因素。
贵圈近来的偶像剧男女主人设,永远是几个流行人设词汇的排列组合,男主无非忠犬、霸总、高冷、毒舌、病娇、腹黑 …… 女主无非獨生子、活泼可爱、天真浪漫、机智勇敢、坚韧自强 …… 是的,女主人设比男主的范围更窄也更含糊。
然后无论男女,都要去贴一个美强惨。
IP 重要源头的网文,这几年本就人设严重雷同,不雷同也会在影视化阶段被懒惰的编剧和自以为内行的制片人搞得千篇一律,套路十足。原创同理。
别说《繁花》里的汪小姐难得,你以为《一念关山》这种有章法有人物的剧本(注意我说的是剧本),在内娱是什么唾手可得的项目吗?
那么,即使偶像演员各有性格各有经历各有特质,选择余地也非常有限,大多只能在这些雷同的角色上削足适履(当然了,有些演员和角色那个差距就是把自己削成棍儿也塞不进角色),当然也只能炮制出带感公式指导下的流水线人物。
配角倒是多样化一些,可惜内娱越来越严重的 " 阶级意识 ",让偶像演员一旦有些名气,就不再接受主角以外的选项,那么就又回到了上面说的问题上。
最后,还是要回到我最爱吐槽的靶子——互联网思维上,对,老罪魁祸首了。
在一个项目的策划、过审、定级与招商的过程中,IP 分量、流量出演、人设流行、情节高能、渠道优势甚至传播亮点,都会被当成重点衡量因素反复探讨,但主演与角色的适配度呢?可能连明星档期,都比它更受重视一些。
同样地,当一个项目成功后,平台与片方复盘时会总结出无数条成功经验:IP 分量、流量出演、人设流行、情节高能、渠道优势甚至传播亮点,但主演与角色的适配度呢?可能演员配合宣传的积极性,都比它更受重视一些。
都说唐嫣被王家卫磨出了演技,可有没有看到王家卫磨出这个成功汪小姐的前提,是他在选角前看了几乎唐嫣所有作品。适配度在王家卫那里,永远比基础演技能力更重要。
我们很难判断,内娱更缺乏的是肯选择适配度的演员,还是肯以适配度指导选角的资方。
4
适配的主观问题
但是当然,这一代偶像演员也有 ta 们主观上极为独特的问题。
从出道就有资本保驾护航、一路顺遂,两三部剧后就开始演主角,稍有吸粉就开始非一番不演。
这带来了非常多的问题。
其一,这给了 ta 们无比的自信。天天照镜子也敢演绝世大美女,绝不会觉得任何一个极尽美好词汇的人设与自己不适配。
要么觉得自己就是角色这样的人设,要么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演出这样的人设——别看人家演技只能用微克衡量,论自信嘛那可是成吨哒。
能理解吗?能,你要是在同龄人还没大学毕业的年龄里就得到最高 208w 的日薪和山呼海啸般的彩虹屁,你也过度自信。
一路资源爆棚 + 过早吸粉成名,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贫瘠的生命经验。
就算有好剧本里丰富饱满的好角色,这些偶像明星们又要用什么个人经验与特质去契合适配呢?工作人员卑躬屈膝前呼后拥下的悬浮生活,还是抖音微博小红书晒出的吃喝玩乐?
85 花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未曾一步登天的奋斗过程,是前流量时代吃过苦头收入也并不算丰厚的职业生涯,是人均已婚已育一半已离的人生阅历。
这也不必然为她们增加多少演技水平,却可能在某个关键节点,给予她们的角色养分。
没有要求当下偶像明星必须婚育离的意思,你可以没有感情生活,但你不能完全没有生活。本就不读书,若是连切身的生命经验都无,这样下去,诸位的适配度只会越来越窄,直到只能演耍大牌、躲狗仔的明星 ……
同时,这一代偶像明星完全得益于粉丝和流量,自然也会被粉丝和流量绑架。适配度再重要,又怎么能与话题热度和粉丝期待的重要性相比呢?
前几年每家生粉都期盼自家哥哥演斯文败类,这几年每家花粉都双手双脚要求自家姐姐演大杀四方的全能大女主,社交平台哪些人设更容易撬动热度,不少年轻偶像说起来都比专职宣传更如数家珍头头是道。
粉丝要求 + 流量 KPI 下,偶像明星疯狂凹与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人设尚且忙不过来,让 ta 们在选择角色时诚恳面对真实自我选择适配,又怎么可能?
何况这一代生花本就是互联网养大的一代,相当比重还是网红出身。比起演员这个名词,网红确实更适合用来概括 ta 们。
快来快来数一数,有多少网红 | 网感强的优势是会玩梗、懂舆情,不靠作品也能自行维系热度,永远不愁话题。
但缺点是 ta 们理解世界、理解人物的逻辑也因此碎片化、浅薄化和舍本逐末。
过去的运转法则是:演员好好塑造人物,好人物自带吸引力与高光。
而当下的运转法则是:演员疯狂为角色设计便于互联网传播的高光," 我这么演才能在抖音 B 站微博上刷屏 "," 开大才带感、吐血才是美强惨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角色时而搞笑,时而高冷,时而狠厉,时而疯癫,宛如精神分裂。
只有高光碎片的缝合怪,没有人物。既然没有人物,又谈何适配度?
我并不是说,这一批背靠资本的偶像演员不靠适配度就不会成功、不会大红大紫。
在小十年里,我们在内娱一次又一次见证了资本的力量,把无数不可能变为可能。
何况大家在无缝甚至轧戏的高强度输出下,以相当可观的参演数量凑出足够大的基数,成活概率再低也不怕。
就好比你把树种得足够密集,早晚能等来一只撞晕的兔子,这也是被前辈验证过的。
只要拍得足够多,烂剧也有机会火的劳模幂姐
只是看到 ta 们如此卖力、耗尽资源,却忽略这个最基础最简单的成功金手指,未免觉得有点可惜。
追求带感人设,却不晓得没有不带感的人设,只有不会写的角色,和不合适的演员。
追求戏份绝对多数、气场横扫全组的主角排面,却不晓得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追求处处高光闪瞎眼,却不晓得若你人设贴服、用对力气,再不起眼的细节都可能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