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天价CAR-T卖不掉,细胞基因治疗下半场如何翻盘?,欢迎阅读。
文|胡香赟
编辑|海若镜
站在当下,展望未来一片繁华,回首过去满是泥泞。这大概是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網域这两年最真实的写照。
一方面,动辄百万的 CAR-T 不好卖已经不再是秘密,艰难增长的处方数量就是最好写照;另一方面," 风向标 " 美国 FDA 在去年年末先掀起 CAR-T 的 " 致癌风波 ",后叫停国内相关企业的临床试验,都为行业带来一丝不确定性。而尚仍处在早期发展阶段的 CGT 领網域,最担忧的就是 " 有不好的信号出现 "。
价格降不下来怎么办?未来的开发方向在何处?如何提高研发到产业化整个过程的效率?这些问题不断困扰着 CGT 企业。
1 月 18 日,翊博生物集团和北京亦庄生物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指导的首届 " 北京 CGT 新趋势发布会 " 上,来自政府、投资机构和企业多方的从业者纷纷带来自己的思考。
在最初始的开发原理上,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杜洋提到,免疫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中的效果已经得到充足证明。当前,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响应好的免疫检查点治疗的疗效很显著,但 " 有些没有响应 "。此外,免疫分化和危险因素也导致它在临床应用推广需要进一步探索。比如,抗原特异性比较复杂、肿瘤微环境的屏障这对疗效的影响非常大,就需要在肿瘤的特异性抗原识别方面进一步提高,也就是改进和完善免疫治疗的递送系统。
连通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提高整体效率,或许也是解法之一。惠每资本创始人罗如澍提到,医药、医疗和医保 " 三医合一 " 是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更多结构性发展机会的方法。" 无论是上端的医疗产品,还是下端的金融产品,实现的场所都是医院。在海外,这个链条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多巨头公司,各自为政,效率反而不好。但中国市场处在一个新建的过程,有很多机会将其打通、提高产业效率。"
他以当前北京地区整体的 CGT 产业为例介绍称,任何产品开发的起点都在上游平台化企业中,从细胞、体外动物身上开始;后续无论是人体临床还是上市后的使用,最终要回到医院里。先有上游供应链基建的成立,然后才有持续的研发进展、市场营销,最终落地到患者手里。而北京地区丰富的医疗资源恰恰使其成为 " 临床试验和产品使用 " 的核心。
" 如果能通过跟园区战略发展结合,扶植类似于翊博生物这样的平台型生物科技公司,到后期时连接惠每打造的商业化平台,打通研发生产,到临床试验、营销、服务整个环节,实现从药物研发到保险的服务整个产业链的贯通,就能让整个生态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此外,钱从哪里来,还会不会来?仍然是 CGT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当前最关心的问题。
医药魔術方塊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医疗健康领網域一级市场投融资金额为 829.2 亿元,环比下降 34.41%;从近 5 年来趋势上看,细胞疗法、基因编辑赛道的关注度在不断走低。
近日,有 CGT 领網域明星创业者对 36 氪直言," 看人投钱 " 的时代已经过去,融资时所有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 我们都很难,别的企业更可想而知。"
翊博生物联合创人程铧在分享中提到,当前的医药市场寒冬下,资本方 " 对很多技术非常犹豫 ",许多都会问做到了临床第几期。" 其实,不应该盲目看临床试验到了哪个阶段,因为哪怕是临床 3 期也依然会有很多试验失败。更希望资本方看技术时要看基本盘,只要基本盘合理,成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一过程中,在多数企业看来," 出海 " 是 CGT 企业寻求生存空间的方法,尤其是在 2023 年,西比曼、传奇生物、亘喜生物等企业相继与跨国药企达成大额 BD 交易、并购事件之后。
可瑞生物创始人谢兴旺表示,这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挑战的一面。" 每家企业可能都有成为跨国公司的梦想,但还是要现实一点。第一阶段,和 MNC 合作得到技术上的背书和认可不可避免,这一过程中或许要交些‘学费’,但后者有非常好的市场准入和商业化体系,和 MNC 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沉淀的过程。也许我们卖两、三个产品之后,从第四个产品开始,就可以真正地自己去赚全球市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