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NIO Phone发布 艰难的手机市场能否“喂饱”蔚来,欢迎阅读。
9 月 21 日,在上海举行的 NIO IN 2023 蔚来创新科技日活动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发布蔚来自研的手机 NIO Phone。李斌谈道," 为什么要做手机?不是因为手机公司都在造车,因为我们的用户需要一款让蔚来汽车产品更好用的手机 "。在业内观点看来,手机、汽车相互跨界不难,如何 " 同频共振 " 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蔚来的 " 私人定制 "
据介绍,蔚来手机 NIO Phone 分为性能版(12GB+512GB)、旗舰版(12GB+1TB)、EPedition(16GB+1TB)三个版本,起售价分别为 6499 元、6899 元和 7499 元。
在芯片方面,NIO Phone 搭载高通骁龙 8 Gen2 领先版,最高 16GB+1T 内存组合可选,配备 6.81 英寸螢幕,支持 1-120Hz 可变刷新率,搭载 5000 万广角 + 超广角 + 潜望长焦后置三摄;续航方面,NIO Phone 搭载 5200mAh 电池,支持 66W 有线及 50W 无线闪充,同时专项匹配蔚来无线车充。
与市面上成熟的手机品牌相比,蔚来新机在性价比上似乎并不突出,不过对蔚来用户显得 " 十分友好 ",据介绍,蔚来手机 NIO Phone 实现了车内控车功能,只要拿着手机坐在蔚来汽车里,手机就能精准识别机主坐在主驾驶、副驾驶还是后排位置,实现精准控车。
资深家电数码产业观察家许意强对北京商报记者评论称,从本次发布会来看,蔚来的意图十分明显,即汽车产品为主,手机只是辅助,换言之,与其说是蔚来面向全市场发布产品,不如说是给蔚来用户的 " 私人定制 "。
专家指出,相比比亚迪等头部国产品牌,蔚来的销售相形见绌,小鹏、理想等厂商也在与其激烈争夺市场,二季度销量、营收均下滑的蔚来,需要从存量用户上挖掘更多价值,这也或许是其发布新机的目的之一。
" 恒星 " 能否带动 " 行星 "
近年来,手机、汽车两个领網域互相跨界的事情越来越多,例如华为虽然一直强调不造车,但其赋能的 " 问界 " 品牌做得风生水起,而小米的造车计划也一直是市场关注重点。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指出,在消费电子市场不振的情况下,手机厂商寻觅新的增长点,跨界汽车无可厚非,而汽车厂商为拓展品牌生态、拓宽用户群体,向手机领網域进军也是可尝试的策略之一。
在业内专家看来,如今汽车、手机在技术上的交际愈发明显,甚至可以说,智能座舱就是一部立体的手机。
智能座舱的硬體设备与互联网功能,和智能手机相似度高、拓展性强,手机企业可通过与车企合作的方式切入新赛道获取增量,而车企则可以降低研发成本。
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相对而言,手机是高频次消费品,汽车是低频次消费品,如何让二者实现 " 共振 " 不光是技术上的问题,更是产品发展策略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李斌曾表示,车的价格差不多是手机的 100 倍,相当于恒星和行星的差别,逻辑应该是围绕恒星去定义行星。
资深产业经济分析师丁少将则分析称,手机厂商一定要跨界做智能汽车,智能汽车也不一定非要布局智能手机,还是要企业依据自身的资源能力作出基于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考虑,从长期来看,产业链的分工方式依旧是主流,更加高效,也更符合市场化需要。
而在许意强看来,蔚来的策略固然符合市场环境,但面料的压力也不容小视,如今手机市场出货艰难,不仅 " 喂不饱 " 规模庞大的车企,甚至需要汽车板块给手机 " 输血 "。
专家指出,在底层軟體性能趋同的当下,蔚来的手机必须建立起生态 " 门槛 " 才能成活。相比车企几十万的用户量,手机品牌的用户规模以亿计算。蔚来眼中手机这颗 " 行星 ",如何对抗宇宙中更大天体的引力,仍是有待观察的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