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共存还是整合?海富通与华安基金行至抉择路口,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12 月 17 日讯(记者 敖玉连)海通、国君的合并进入尾声,旗下公募子也行至十字路口:共存,还是整合?
12 月 16 日晚间,海通证券提交停业、解散、破产申请。受此牵连,海通持股的两家公募海富通基金、富国基金也纷纷递交股权变更材料,将股权转移至新集团。
至此,一个新问题浮现:券商只能控股一家公募,海通、国君合并,新集团控股公募有华安基金、海富通基金,多出来的一家该何去何从?目前,市场有三类预期:转让海富通股权、两家共存、两家整合。其中," 大吃小 " 是市场的普遍预期,海富通会被华安整合。
不过,有公募人士分析,海富通有社保基金管理资格,含金量极高,扔掉可惜,保存又对同业不公平。" 这个主要取决于监管态度,和国资委的沟通,不排除监管会特事特办,两家并存。"
海通、国君整合,新集团多了一块公募牌照
12 月 16 晚间,监管接收了海通证券《证券公司停业、解散、破产核准》、国泰君安证券《证券公司合并核准》等系列檔案,这意味距离两大券业巨头合并仅有一步之遥。
因海通证券申请解散,旗下两家公募基金公司股权也随之变动。12 月 16 日晚间,海富通基金和富国基金也纷纷递交了股权变更材料,将海通持有的股权转移至新集团。
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整合后,新集团的公募布局已经 " 超载 ":控股华安基金、海富通基金,参股富国基金,国泰君安资管还有单独的公募牌照。
国泰君安证券这一主体,目前持有华安基金 51% 股权,旗下资管子公司国泰君安资管有单独的公募牌照。此外,2023 年 10 月,国泰君安还与试图受让国联安基金 49% 的股权,并且与转让方安联集团签署了《股权转让協定》。不过,一年过去了,并未通过监管的审核,目前并没有落地。
而海通证券这一主体,持有海富通基金 51% 的股权,是控股股东。持有富国基金 27.775% 的股权,是参股股东。
也就是说,海通与国君整合后,持股的公募格局为:" 二控一参一牌 ",这并不符合监管要求的 " 一控一参一牌 ",即券商只能参股一家公募、控股一家公募,并在单独持有一块公募牌照。
新集团多了一家控股公募,海富通和华安,按现行规定只有一家能存在,如何取舍?
整合还是共存?业内:海富通社保基金资格扔掉可惜
据记者多方采访,目前华安和海富通的结局有三类预期。
一是,效仿股东整合为一家,并且,按体量 " 大吃小 ",保留华安的牌照。
二是,华安与海富通并存,新集团控股两家公募,特事特办。
三是,新集团转让海富通 51% 股权,仅控股华安基金一家。
要么外资股东法国巴黎资产管理 BE 控股公司接手,海富通成为外商独资公募,要么其他机构接手。不过,有公募人士向记者表示,并不好操作,一是外商独资近两年进度缓慢,二是股权转让的价格不低,有资金实力接盘的机构并不好找。
海富通整合进华安,这是市场最普遍的预期,符合现有监管 " 一控一参一牌 " 的要求。并且,三季度末附近,海富通基金更换了董事长,据记者了解,公司还调整了销售条线的组织架构,密集的人事变动为公司后续走向又增添了一份不确定性。
不过,一位在券商、公募都从业颇久的人士向记者分析,华安和海富通的整合,至少有两大存疑点:
首先,从出发点来看,海通和国君的整合是在券业整体收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海通连年大幅亏损。而公募是个朝阳行业,海富通和华安的营收净利都是非常可观的,从目的上分析,没有整合的必要。
财报数据显示,最近三年华安净利润都在 9 亿元以上,海富通净利润也在 4 亿元以上。
其次," 大吃小 " 海富通整合进华安,保留华安牌照。的确,在公募规模上华安对海富通算得是降维打击,2024 年中,海富通公募规模为 1613 亿元,而华安为 6418 亿元。不过,海富通是社保基金管理人,实力不容小觑。
社保基金是一块大蛋糕,且竞争者少,利润颇丰。据社保基金理事会,目前社保基金有 16 家境内管理人,含 14 家公募和 2 家券商。
管理社保给海富通带来了多大收益?2024 年中,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为 4221 亿元,据记者了解,社保基金在总资产规模中占比超过一半。营收利润层面,2023 年,海富通基金收取管理费 6.89 亿元,同期公司营收为 11.64 亿元,社保年金资格的贡献可见一斑。
" 舍弃海富通的牌照,非常可惜,整合后 1+1 是否大于 2,要画个问号。把两者的牌照整合,虽然保留了社保基金资格,但对行业其他基金公司又不公平,毕竟已经很久没有社保选秀了。" 上述公募人士分析。
尽管目前还不确定具体方案,但有一个确定的事实是,无论如何都将成为公募开先河的 " 首例 ":要么首例公募合并案,要么首次开放 " 一参一控一牌 " 限制。
此外,无论整合还是并存,人员流动或许都会加剧。
" 一个是第一家发开放式基金的公司,一个是第一批中外合资基金公司。" 一位公募高管向记者表示,两家沪上老牌公募何去何从,具体要看监管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