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共存還是整合?海富通與華安基金行至抉擇路口,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新聞 12 月 17 日訊(記者 敖玉連)海通、國君的合并進入尾聲,旗下公募子也行至十字路口:共存,還是整合?
12 月 16 日晚間,海通證券提交停業、解散、破產申請。受此牽連,海通持股的兩家公募海富通基金、富國基金也紛紛遞交股權變更材料,将股權轉移至新集團。
至此,一個新問題浮現:券商只能控股一家公募,海通、國君合并,新集團控股公募有華安基金、海富通基金,多出來的一家該何去何從?目前,市場有三類預期:轉讓海富通股權、兩家共存、兩家整合。其中," 大吃小 " 是市場的普遍預期,海富通會被華安整合。
不過,有公募人士分析,海富通有社保基金管理資格,含金量極高,扔掉可惜,保存又對同業不公平。" 這個主要取決于監管态度,和國資委的溝通,不排除監管會特事特辦,兩家并存。"
海通、國君整合,新集團多了一塊公募牌照
12 月 16 晚間,監管接收了海通證券《證券公司停業、解散、破產核準》、國泰君安證券《證券公司合并核準》等系列檔案,這意味距離兩大券業巨頭合并僅有一步之遙。
因海通證券申請解散,旗下兩家公募基金公司股權也随之變動。12 月 16 日晚間,海富通基金和富國基金也紛紛遞交了股權變更材料,将海通持有的股權轉移至新集團。
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整合後,新集團的公募布局已經 " 超載 ":控股華安基金、海富通基金,參股富國基金,國泰君安資管還有單獨的公募牌照。
國泰君安證券這一主體,目前持有華安基金 51% 股權,旗下資管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有單獨的公募牌照。此外,2023 年 10 月,國泰君安還與試圖受讓國聯安基金 49% 的股權,并且與轉讓方安聯集團籤署了《股權轉讓協定》。不過,一年過去了,并未通過監管的審核,目前并沒有落地。
而海通證券這一主體,持有海富通基金 51% 的股權,是控股股東。持有富國基金 27.775% 的股權,是參股股東。
也就是說,海通與國君整合後,持股的公募格局為:" 二控一參一牌 ",這并不符合監管要求的 " 一控一參一牌 ",即券商只能參股一家公募、控股一家公募,并在單獨持有一塊公募牌照。
新集團多了一家控股公募,海富通和華安,按現行規定只有一家能存在,如何取舍?
整合還是共存?業内:海富通社保基金資格扔掉可惜
據記者多方采訪,目前華安和海富通的結局有三類預期。
一是,效仿股東整合為一家,并且,按體量 " 大吃小 ",保留華安的牌照。
二是,華安與海富通并存,新集團控股兩家公募,特事特辦。
三是,新集團轉讓海富通 51% 股權,僅控股華安基金一家。
要麼外資股東法國巴黎資產管理 BE 控股公司接手,海富通成為外商獨資公募,要麼其他機構接手。不過,有公募人士向記者表示,并不好操作,一是外商獨資近兩年進度緩慢,二是股權轉讓的價格不低,有資金實力接盤的機構并不好找。
海富通整合進華安,這是市場最普遍的預期,符合現有監管 " 一控一參一牌 " 的要求。并且,三季度末附近,海富通基金更換了董事長,據記者了解,公司還調整了銷售條線的組織架構,密集的人事變動為公司後續走向又增添了一份不确定性。
不過,一位在券商、公募都從業頗久的人士向記者分析,華安和海富通的整合,至少有兩大存疑點:
首先,從出發點來看,海通和國君的整合是在券業整體收縮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海通連年大幅虧損。而公募是個朝陽行業,海富通和華安的營收淨利都是非常可觀的,從目的上分析,沒有整合的必要。
财報數據顯示,最近三年華安淨利潤都在 9 億元以上,海富通淨利潤也在 4 億元以上。
其次," 大吃小 " 海富通整合進華安,保留華安牌照。的确,在公募規模上華安對海富通算得是降維打擊,2024 年中,海富通公募規模為 1613 億元,而華安為 6418 億元。不過,海富通是社保基金管理人,實力不容小觑。
社保基金是一塊大蛋糕,且競争者少,利潤頗豐。據社保基金理事會,目前社保基金有 16 家境内管理人,含 14 家公募和 2 家券商。
管理社保給海富通帶來了多大收益?2024 年中,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為 4221 億元,據記者了解,社保基金在總資產規模中占比超過一半。營收利潤層面,2023 年,海富通基金收取管理費 6.89 億元,同期公司營收為 11.64 億元,社保年金資格的貢獻可見一斑。
" 舍棄海富通的牌照,非常可惜,整合後 1+1 是否大于 2,要畫個問号。把兩者的牌照整合,雖然保留了社保基金資格,但對行業其他基金公司又不公平,畢竟已經很久沒有社保選秀了。" 上述公募人士分析。
盡管目前還不确定具體方案,但有一個确定的事實是,無論如何都将成為公募開先河的 " 首例 ":要麼首例公募合并案,要麼首次開放 " 一參一控一牌 " 限制。
此外,無論整合還是并存,人員流動或許都會加劇。
" 一個是第一家發開放式基金的公司,一個是第一批中外合資基金公司。" 一位公募高管向記者表示,兩家滬上老牌公募何去何從,具體要看監管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