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上汽大众的12月10日,让人想起2003年元旦的华为,欢迎阅读。
· 汽车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12 月 10 日,上汽大众迎来 40 周年庆典。40 年前,中国的汽车工业刚刚起步,上汽大众成为第一家中外合资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化的重要开端。从 " 桑塔纳 " 开辟市场到 " 帕萨特 " 重塑家庭观念,从小康梦想的承载者到技术驱动的革新者,上汽大众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也承受着全球汽车市场变革的重压。
外有新势力品牌强势崛起,内有自主品牌加速技术突破,传统合资车企的优势正在被削弱。销量下滑、利润缩减、市场份额被挤压,合资车企甚至面临 " 优胜劣汰 " 的生存大考。在这场 40 周年舞台灯光之下也不乏质疑,上汽大众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刻举办这场 40 周年的庆典?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在困局之中,企业越需要一场总结,或许我们可以从另一家企业—— 2002 年的华为找到答案。
历史是一面镜子,让企业从中看到自己。与今天的上汽大众相比,2002 年的华为境遇更为艰难。全球 IT 泡沫破裂,通信行业陷入萧条;国内市场需求萎缩,技术路线被质疑;内部人才流失严重,销售额出现历史性的负增长。一时间,外界充满悲观的论调,甚至有人断言,华为将被时代淘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决定:举办一场大合唱,用一首《保卫黄河》和以一场宣誓,让所有人重新燃起对企业的信心。任正非说,这次活动让大家明白:危机不是终点,而是重生的起点。但不同于危机四伏的华为,上汽大众早已行动。
从 MEB 平台的引入到本地化新能源车型的投产,从智能驾驶技术的深耕到服务模式的优化,上汽大众通过这场 40 周年庆典,让大家看清上汽大众对未来的笃定。在技术上,它从传统的燃油车制造商,转型为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探索者;在策略上,开始全面拥抱本地化需求,打造更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在品牌上,它正在通过数字化更新,重新定义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
从 CKD 组装到为中国研发
1983 年,上汽大众上海总装车间内,七位工人师傅靠着葫芦吊、锉刀、榔头等工具加班加点,耗时一周拼装出首辆国产桑塔纳,首台桑塔纳轿车驶下安亭工厂的生产线,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迈入新阶段。这款千挑万选的车型,不仅承载了中德合资合作的开端,更成为中国家庭轿车时代的象征。从 CKD 组装到国产化体系的建立,上汽大众通过 " 桑塔纳共同体 ",打破零部件国产化的技术壁垒,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跨越。
进入 90 年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与空间的需求显著提升。2000 年,上汽大众引入国产帕萨特,通过本土化创新满足国人需求,成为继桑塔纳之后的第二张 " 王牌 "。帕萨特的加长设计,不仅重新定义了中国 B 级车市场,也引领了豪华品牌车型加长版的潮流。至此,上汽大众推出桑塔纳、帕萨特两大 " 王炸 ",引领国内轿车市场,销量持续攀升。
燃油车时代的辉煌并未让上汽大众止步于此。当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席卷而来,但新能源转型并非易事,2018 年,在已经拥有多个成熟工厂的基础上,上汽大众再投资超 170 亿元建设 MEB 工厂,打造中国首个专为电动车生产打造的现代化工厂,并在 2020 年推出 ID. 家族首款国产车型 ID.4X。如今,ID. 家族以 13 万辆年销量稳居合资纯电市场榜首,证明了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赛道的潜力。
自 1984 年成立至今,累计产销量已超 2800 万辆,覆盖了 2200 万中国消费者,在 2023 年,上汽大众总营收为 1402 亿元,而嘉定年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产值超过 3500 亿元,仅上汽大众就贡献了当地 50% 的 GDP 和 40% 的就业与税收,并占上海全市汽车总产值超 30%。
就在 11 月 26 日,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提前续约,将上汽大众合资期延长至 2040 年,大众中国 CEO 贝瑞德现场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将为上汽大众在新兴技术领網域注入更多研发资源,从而更为深入地融入中国产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本地创新能力,更有针对性地为中国客户打造专属产品。
引水入田,泽被千里
80 年代的中国汽车工业,犹如一片干涸的土地。当年全国乘用车总产量不过 5000 辆,仅相当于国际巨头一天的产量。在那个全球汽车工业已进入高度成熟的时代,中国汽车市场仍是一片荒芜之地: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没有标准的研发体系,更没有大规模制造能力。土地虽广,但资源匮乏,如何 " 引水入田 ",成为亟待破解的命题。
1983 年,第一辆桑塔纳在安亭工厂下线,但它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移植,更是一场全体系的能力迁移。从整车生产工艺到零部件制造,从 105 家零部件企业的协同到高校科研力量的加入,一场 " 国产化共同体 " 的壮举拉开帷幕。这不仅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现代汽车产业的工匠,也为日后产业链的繁荣埋下种子。
上汽大众不是孤军作战,而是一股带动全局的力量。通过引入博世、大陆等全球顶级供应商,上汽大众逐渐编织起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一张高质量供应链网络,这张网覆盖了钢铁、橡胶、电子等多个领網域,将嘉定、上海推向中国汽车制造的核心地位,也为全国汽车工业奠定了高起点的技术与管理标准。
同样,一片沃土的繁茂离不开人才的滋养。上汽大众从每年派遣工程师赴德学习全流程开发技术,到与清华、同济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上汽大众培养了一代代本土技术中坚,他们成为汽车工业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骨干力量。
从 MEB 平台的引入到与零束科技合作开发的 CEA 架构,从 ID. 家族的布局到中国本地化的深度创新,它以底层架构到产品矩阵的全面更新,重新定义了合资车企 " 在中国,为中国 " 的深度价值,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辟了新赛道。
这种集聚不仅促进了企业间的协同发展,还极大地提升了区網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规模。得益于上汽大众等品牌,上海长期位列全国汽车制造省份的前三甲位置。嘉定区作为上汽大众的重要基地,围绕上汽大众聚集了 1000 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安波福、采埃孚等跨国零部件巨头。从初期的技术引入到如今的协同创新,这些供应链企业不仅服务于上汽大众,更成为整个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重要环节,让中国车企在零部件质量与规模上直追世界顶尖水平。
从顶层优化到底层开发进行商业重构
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合资车企的核心模式是将海外成熟车型引入国内,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表层优化。加长轴距、调整车机系统,这些 " 本土化适配 " 曾一度让合资品牌在市场上长盛不衰,但这种单纯依赖引进技术、缺乏底层创新的模式,终究无法适应技术驱动的新时代。
新能源与智能化重新定义了竞争规则,车企需要的不仅是迎合需求的表层适配,更需要基于本地市场发展效率的深度研发。上汽大众率先打破传统模式,选择从底层技术架构到平台开发进行全链条创新,开创合资车企本土化创新的新范式。
在奥迪上汽项目中,奥迪、上汽和上汽大众三个团队协作,提升軟體与硬體协同开发效率,更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前沿功能提供了无限可能。
上汽大众将项目开发周期从 36 个月提升到 24 个月,并参与基于 ADP 平台的车型的上车体部分研发工作,与奥迪共同协商合作,确保产品符合中国市场需求;上汽旗下的零束可以负责提供 " 中央集中式 + 区網域控制 " 的电子电气架构,通过 " 硬體集中上收,軟體最大化复用,周边传感收敛 " 等方式,实现控制器数量减少一半以上、感知传感设备成本降低 30%,线束长度减少 30%,以及整车低压功耗下降 50%、数据带宽提升 5 倍,为 ADP 平台的智能化功能实现奠定基础;奥迪负责产品的整体设计,将奥迪在汽车设计、工程制造等方面的百年品牌积累和技术经验融入到 ADP 平台及合作车型中。
此外,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领網域,上汽大众与科大讯飞、华为、百度文心一言、大疆车载等头部科技企业进行合作,相互赋能,不断更新产品、技术,满足消费者的新购车、用车需求。
以此来看,上汽大众的转型,不再满足于适应中国市场,而是通过技术主导,参与规则的重新定义。从零束科技到 CMP、ADP 平台,从电子电气架构到整车生态系统,上汽大众用实际行动证明:本土化不是简单的延续,而是从底层到顶层的全方位创新。
这种模式,也为合资车企下一个 40 年的发展提供了清晰方向。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