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李想赢麻了,余承东虎视眈眈,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雷达财经,作者|孟帅,编辑|深海
刚刚过去的 2023 年,理想汽车凭借惊艳的成绩,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史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理想汽车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3 年理想汽车全年营收达 1238.5 亿元,理想汽车借此成为国内首个年度营收突破千亿规模的新势力车企。而凭借去年高达 118.1 亿元的净利润,理想汽车也一扫此前的亏损颓势,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不过,理想汽车一片丰收的喜悦背后也暗流涌动。在夺得新势力 2023 年交付桂冠后的第一个月,理想汽车就被由华为余承东所主导的问界夺走了 2024 年 1 月的销冠荣誉。值得一提的是,身为理想汽车掌舵者的李想,此前就曾在微博直言 "2022 年三季度,问界 M7 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残了 "。
而不久前李想在微博复盘 2023 年不足时的发言,也被外界认为有内涵问界之嫌。种种迹象表明,尽管理想汽车当前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其已越来越无法忽视问界对其构成的威胁。
不同于理想汽车和问界为了销冠争得不可开交,有些新能源车企当下则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春节假期结束后,高合汽车停工停产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扩散开来。
而去年痛失销冠宝座、交付榜单排名大幅下滑的哪吒汽车则传出年终奖推迟发放的消息,其 CEO 张勇更是在回应中直言,员工要习惯过 " 苦日子 "," 有必要把寒气传递到每一个人 "。
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行业内的竞争将变得愈发激烈。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分化,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马太效应也会变得越来越明显,最终行业内的大部分份额会更加集中在少数几个头部企业之中,留给较后梯队选手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营收破千亿、盈利超百亿,理想汽车 2023 年 " 封神 "
元宵节结束之后的首个工作日,理想汽车发布了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季度及全年的未经审计财务业绩。财报显示,刚刚结束的 2023 年,理想汽车共计录得 1238.5 亿元的营收。与上年同期 452.9 亿元的营收相比,理想汽车的营收规模实现 173.5% 的增长。
让理想汽车更加骄傲的是,凭借 1238.5 亿元的年度营收,理想汽车又拿下一个第一名的成就,即理想汽车成为中国第一家年度营收突破千亿规模的新势力车企。支撑理想汽车营收再度迈上全新台阶的,正是其汽车产品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不俗的交付表现。
2023 年,理想汽车全年共交付新车 376030 辆,相比上一年 133246 辆的交付量实现 182.2% 的增长,理想汽车借此成为首个迈过 30 万辆年交付量大关的中国新势力车企。凭借喜人的交付成绩,理想汽车去年通过车辆销售斩获 1202.9 亿元的营收,相较 2022 年的 441.1 亿元增加 172.7%。
即便与同行相比,理想汽车的这一交付表现也算得上是十分出色。据各家造车新势力发布的 2023 年交付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的交付量在一众玩家中遥遥领先,其 376030 辆的交付量甚至是排在第二名的蔚来(160038 辆)的 2.3 倍。
同期,理想汽车来自其他销售和服务的收入为 35.6 亿元,相较 2022 年的 11.8 亿元增加 201.3%。理想汽车该项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因车辆交付量的增加使充电桩的销售额亦随之增加,以及车辆累计销量的增加使配件及提供服务的销售额亦随之增加。
营收再创新高的同时,理想汽车在利润方面的表现也十分惊艳。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的净利润为 57.5 亿元,与上年同期 2.65 亿元的净利润相比涨幅高达惊人的 2068.2%,而与上一季度 28.1 亿元的净利润相比也实现 104.5% 的增长。
若将统计范围放大至 2023 年全年,理想汽车的净利润高达 118.1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理想汽车借此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若从此次发布的财报来看,理想汽车仅凭去年一年高达 118.1 亿元的净利润,就已抹平此前五年的累计亏损。
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18 年至 2022 年期间,理想汽车的年度净利润分别为 -15.32 亿元、-24.39 亿元、-1.52 亿元、-3.21 亿元、-20.32 亿元。据此计算,在这五年时间里,理想汽车的累计净亏损高达 64.76 亿元。
就毛利率指标而言,2022 年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为 19.4%。到了 2023 年,理想汽车的这一指标攀升至 22.2%,这主要受益于车辆毛利率的增长。2023 年,理想汽车的车辆毛利率从上一年的 19.1% 上升至去年的 21.5%。
对于车辆毛利率的上升,理想汽车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由于 2022 年与理想 ONE 有关的存货拨备及购买承诺损失,以及 2023 年基于更新的未来保修成本预估沖回部分质保准备金的影响,部分被 2023 年较低平均售价的影响所抵销。
问界 1 月首夺销冠,理想汽车并非高枕无忧
尽管理想汽车 2023 年的表现着实十分亮眼,但理想汽车也并非到了完全高枕无忧的地步。比如,理想汽车在交付榜单上的领先地位,并非牢不可破。
今年 1 月,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 31165 辆,同比实现 106% 的增长。虽然理想汽车的单月交付量仍保持在了 3 万辆以上的水准,但与去年 12 月一度打破纪录的 50353 辆相比仍出现 38% 的环比下滑。
与此同时,理想汽车还在 2024 年开年的第一个月丢掉了销冠的称号。今年 1 月,凭借单月 32973 辆的交付成绩,问界力压理想汽车夺得新势力交付榜单第一名的桂冠,展现出了强劲的交付实力。据悉,这是问界首次成为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的月销量冠军,同时也是问界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 3 万辆大关。
面对问界 1 月交出的这份交付成绩单,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还在微博自嘲道," 我们对智选车受欢迎程度的预估不足保守了,‘余大嘴’变成‘余小嘴’了 "。
而面对势头强劲的对手,理想汽车显然也很难做到毫不在意。其实,早在去年 6 月,身为理想汽车 CEO 的李想就曾在微博发文提到问界,"2022 年三季度,问界 M7 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 "。
李想还在这篇微博中坦言,"HW(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 ONE 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十几亿,团队都被打残了,我根本就睡不着觉,我们能力实在太差,面对人家很基础的出招就崩溃了,更造成大量奋斗在一线的产品专家离职 "。
彼时,李想还在微博中表示,在 2022 年 9 月底的雁栖湖战略会上达成一个重要的共识,全面学习 HW(华为),学习最先进的企业,且尽快更新为矩阵型组织。不过,当初在微博表示 " 我们没有在任何层面抱怨过 HW" 的李想,后续也曾被外界质疑内涵问界。
2 月 20 日,李想在微博复盘 2023 年做的不好的地方。其一," 销量不行。37.6 万辆销量,其中 40 万辆都是卖给二手车商的 "。其二,"NOA 特别拉垮。只推送给了李想一人,而不是全量车主 "。
李想的这条微博看似在复盘自身不足之处,但实则是在调侃和回怼外界对理想汽车的质疑。而李想在这篇微博中复盘的第三点,则引来更多的争议," 做不到某些品牌的车,180 时速追尾大货车,可以把货车撞到木星轨道上去,自车驾驶员毫发无损 "。
据悉,去年 12 月,一辆理想 L7 在广东省清远市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理想 L7 前方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发生碰撞,造成小汽车驾驶员及一名乘客死亡,另一名乘客受伤(经送医检查无碍后离院)。
随后,在问界 M9 的发布会上,余承东对外展示了问界 M9 遭重型卡车前后夹击的实测画面,称车辆的 A 柱、D 柱均没有发生弯折变形。因此,李想在此番微博复盘中所提到的第三点被外界不少人认为是在内涵和回击问界。
有网友在李想的这条微博下方留言称," 作为知名公司创始人,作为网红型公众人物,这样阴阳怪气的发言真的好吗 "。也有网友表示," 大货车的事,不管是不是理想的责任,都不应该这么拿来调侃 "。还有一条点赞数破 2000 的留言称," 总结,被问界打急了 "。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 11 月,何小鹏与余承东就 AEB 展开争论之际,便有网友拱火让李想加入战局。对此,李想则在评论区留下一句 " 不和华为吵架,实在吵不过呀 " 的回复。
对于已经拉开序幕的 2024 年新能源汽车大战,理想汽车制定下了全年 80 万辆的销量目标,这意味着理想汽车的交付目标较 2023 年的实际交付量翻了一倍还多,而理想汽车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平均每月的交付量需达到 6.67 万辆。
而据媒体报道,问界 2024 年定下的销量目标为 60 万辆,比理想汽车少了 20 万辆。在实力不可小觑的对手面前,随着双方的产品线越来越重合,理想汽车想要在今年完成此前制定好的销量目标仍存在不小的压力。
回顾过去的一年,理想汽车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矩阵。去年 2 月,理想汽车正式推出家庭五座旗舰 SUV 理想 L7 Air、Pro 和 Max 三个版本,以及理想 L8 Air 版本。
随后,理想汽车又于同年 8 月推出理想 L9 Pro。至此,理想 L9、理想 L8 和理想 L7 进一步加强了对 30 万元到 50 万元价格区间的产品覆盖。
到了去年下半年的 11 月,理想汽车打造的家庭科技旗舰 MPV 理想 MEGA 在第二十一届广州国际车展上亮相。据悉,理想 MEGA 已于 2023 年 11 月 17 日开放预订,并计划于 2024 年 3 月 1 日正式发布。
展望 2024 年,理想汽车表示,其将继续丰富自身的产品矩阵,并提升服务质量。据理想汽车透露,2024 年将是理想汽车的产品大年,会有 4 款增程车型和 4 款纯电车型,共计 8 款车型共同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除了 3 月正式发布并交付的理想 MEGA,理想 L9、理想 L8 和理想 L7 也将迎来 2024 年款。此外,为配合纯电动车型的发展战略,理想汽车还将继续加快 5C 超充网络的布局。
在此次发布的财报中,理想汽车透露,公司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将介于 10 万辆至 10.3 万辆之间,较 2023 年同期增长 90.2% 至 95.9%。与此同时,理想汽车预计公司第一季度的营收总额将介于 312.5 亿元至 321.9 亿元之间,较 2023 年第一季度增长 66.3% 至 71.3%。
新势力悲喜并不相通,新能源赛道加速洗牌
对于造车新势力们而言,理想汽车实现全年盈利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不仅为新势力们提供了一个盈利的范本,还给常年处于亏损状态的同行们带来了更多的信心。
但理想汽车去年全面丰收之际,并不意味着同一赛道的选手们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比如,由丁磊创办的高合汽车,如今就站在了生死线的边缘。春节假期结束后,高合汽车便传出停工停产 6 个月的消息。
2 月 22 日,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现身上海总部,就公司停工停产一事致歉。丁磊在员工内部会上称,公司走到这一步他 " 无言以对 ",也 " 无颜以对 "。他说,这几个月来自己一直没有走出误区,想要用传统公司的组织策略来应对这场危机," 这是一个大问题。"
丁磊还坦言,目前留给高合汽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大概只有 3 个月,"3 个月我们会拼尽一切努力把公司救活,如果救不活,那也只能认命了,最后一把拼搏。" 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 12 月,高合汽车仅卖出了 564 辆汽车,其全年的销量仅为 8681 辆。
而曾在 2022 年夺得新势力销冠荣誉的哪吒汽车,当下也感受到了阵阵寒意。2023 年,哪吒汽车全年共交付 127496 辆新车。相比上一年,哪吒汽车不仅没能保住销量冠军的宝座,其排名甚至还跌到了榜单第五名的位次,掉队情况十分明显,且哪吒汽车还是 TOP5 名单中唯一一个全年交付量同比出现下滑的选手。
在张勇看来,新老产品未能很好衔接、新产品上市定价策略失误、传播方式老旧、营销总部集权又管理力度软弱等问题,是导致哪吒汽车 2023 年做得不好的主要原因。
另据媒体报道,春节复工后,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哪吒汽车 CEO 张勇此前曾做出承诺,会在过年后的第一周发放年终奖金。但是,人事部门经理却在群内通知大家,年终奖金的发放还在审批流程中,具体要到 3 月份才能完成,因此该网友担忧 " 这是和高合一个套路?"
对于市面上流传的年终奖推迟发放一事,张勇于 2 月 24 日在微博发文予以回应。据张勇透露,哪吒汽车 2023 年的员工奖金与业绩考核相关,员工的年度绩效发放系数和金额在最终审核确认中,会在 3 月份完成发放。
但从张勇在这篇微博中的口吻来看,哪吒汽车当下的日子也的确不是十分好过," 从 2016 年开始,员工的工资、奖金、社保,我们从没有晚过一天兑现。去年日子那么难,我们也没有想过降薪、裁员,可能公司少部分员工不习惯过苦日子吧,看来有必要把寒气传递到每一个人了 "。
雷达财经注意到,张勇还在评论区与网友的互动中表示," 是要下手整顿,精简机构和人员了!" 张勇这样的发言,难免让外界产生哪吒汽车接下来或将开启裁员行动的猜测。
此外,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战役,即将迎来一名全新选手的正式入局,这个来头不小的新玩家正是由雷军率队的小米汽车。为了投入更多精力专注造车事业,雷军不惜让出小米手机发布会的 C 位,但直到现在,小米汽车还未公布正式的发售价格。
但据雷军在采访时透露,小米汽车的配置非常强,成本也是非常之高的。大家喊的 99000 元、149000 元甚至 199000 元,在他看来都是在开玩笑。因此外界普遍认为,小米汽车的购入门槛不会太低,而初次加入战局小米汽车能否撑得起较高的定价仍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李想在最新的业绩电话会上透露,未来 5 年理想汽车不会做 20 万元以下的车型。李想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在他看来,到 2030 年,如果只是 20 万以上的家庭用户市场,理想只需要在中国市场吃到 1/3 的市场份额,就可以达到超过万亿级别的收入。如果还能够在海外有一个不错的表现,到 2030 年,单在 20 万以上的家庭用户市场,理想汽车就可以达到接近 iPhone 手机的全球营业收入。
李想还表示,今年第四季度,20 万以上的新能源车市场会呈现头部三个品牌吃掉 70% 市场份额的结果,不是 CR5 了,而是 CR3 的头部集中,比燃油车更集中,和智能手机没区别。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在未来几年的高速增长中,2024 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面对变幻莫测的行业竞争,理想汽车 2024 年又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