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这香港丑闻,被拍成大烂片?,欢迎阅读。
年度口碑港片《白日之下》4 月 12 日终于在内地上映。
本片由简君晋执导、尔冬升监制,林保怡、余香凝和姜大卫主演。
在周日刚结束的第 42 届香港金像奖上,余香凝凭借此电影也众望所归,获得了最佳女主角。
" 我会用我一生去钻研如何成为一个好演员。作为一个女性我们在人生每个阶段都可以追求梦想。"
蝉主觉得稍微有点遗憾的是,最佳男主角最后不是林保怡。
对于这部社会写实题材的电影,最心痛的莫过于是它改编自真实案件,而拍摄电影时,康桥之家前院长性侵智障女院友这件事,时隔了 9 年都仍未结案。
现实生活中的涉事院长叫张健华,电影里则化名为章剑华。
社会中有光天化日猥亵智障院友的院长,但也有不顾一切追求真相的记者。
当案件时隔 9 年仍未结案,也说明这个社会依然需要有人去拷问和批判,问题需要被人们关注。
他批判力度不小,但被骂拍得稀烂?
虽然电影批判力度并不小,甚至是还原了社会制度和人性的黑暗。
但依然有观众觉得节奏把控很稀烂,电影仅仅停留在矛盾双方的刻画,感觉只是在对着空气挥拳。
蝉主并不认为导演把电影拍出来是在对着空气挥拳,而这部电影也不烂。
香港政府为了缓解长者和残障人士床位压力,于是会承包给私盈的残疾院舍。
这类私盈残疾院舍为了赚钱,会接收大量病情不一的智障人士、长者和精神病康复者,不仅年龄不限,也不会区分病患轻重。
由于长期床位和人手不足,导致院舍内环境霉旧卫生差,脏得像公厕,更会有看护照顾疏忽、虐待院友、院友离奇死亡甚至性侵的事件发生。
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院友们吃的就是过期烧卖配白饭,只要稍微不听话就会被绑挨打,老人家平常洗澡都是被推上天台。
残疾院舍有事故和丑闻频频发生,即便有市民投诉,政府社署也会睁一眼闭一眼,没有人回应,视而不见,逃脱了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舍署所谓的监管,就是没人管,因此记者仅报道和指责残疾院舍是不够的,最后必然会批判到香港社会的制度。
电影意在揭露隐藏在新闻背后、鲜为人知的残疾院舍真相。
当新闻社接获一宗有关残疾院舍 " 彩桥之家 " 虐待院友的线报,侦查小组为揭露残疾院舍监管问题,于是记者晓琪(余香凝 饰)潜入院舍,揭发内里的非人道生活,寻找日光之下的残酷真相。
残疾人难以找到残疾院舍,一个残疾人如果想要入住政府资助的院舍,起码要等十五年,但没有多少人真的等得起。
政府长期的视而不见,导致在院舍死个人在社会和街坊眼里又会变成一件很常见的事。
所以章剑华才会理直气壮地对记者、对社会说:
" 遗弃他们的是家里人和这个社会。"
" 彩桥之家 " 有位智障女院友叫小玲。
在被性侵前,她一直都把院舍当作是自己的家,有人陪她玩,院长偶尔会给雪糕她吃,玩得很开心。
但在被院长章剑华性侵后,因为表达有限,没办法确切地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事,身边的人只会觉得她是性情大变,哪怕家里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本着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的心态,又会不了了之。
蝉主不认为这样一部揭露了社会问题的电影,一定要很深究地去探讨如何修法。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导演所做的就是把社会黑暗呈现,以记者的视角去让大众知道真相,呼唤人依然可以选择善良和正义,至于法律的完善,也并非一日能做到。
正如导演简君晋自己所说的:
" 电影未必可以解决问题,但至少应该向世界提出问题。"
当选择正义换来指责,坏人仍在逍遥法外
当时现实中的康桥之家前院长被控性侵智障女院友时,还有其他院友提供了影片。
而在院长的办公室内,警方也找到了染有精液以及受害者 DNA 的纸巾,这些细节在电影中都有呈现,对于那些染有精液的纸巾,张健华一直狡辩自己只是有梦遗。
由于受害者是智障人士,以及患有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经过专业医生评估,如果受害者再次出庭指正加害者,将会加重病情。
最后受害者无法出庭,张健华因此获得撤销控诉,甚至在走出法庭后,对着记者们宣称女院友有被害妄想症,自己才是受害者。
一个性侵了智障女院友的禽兽院长最后被撤销控诉,自然是荒谬,更多也是无力。
2016 年 10 月,法官在判词中写:
控方实在无奈的情况下才撤销对被告的指控,本席认为这可说是被告的 " 幸运 ",也是受害人或者社会的 " 不幸 "。
在电影中,控方在法庭宣布撤销控诉,晓琪很愤怒很不解,明明已经有了犯案片段,但为什么要撤销控诉,控方律师只是无奈告诉她:司法制度是宁纵勿枉。
这在晓琪看来,不过是越混蛋就越容易脱身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社会一直在建立制度,但最后所谓的制度,却连一个小女孩都保护不了,控方律师说不刺激受害者,这样能让她回到正常生活,却没有想到,这位受害者从来也没有正常生活过。
内地版的电影整体上只是最后删减了一句台词,那就是:" 这只是香港社会的冰山一角。"
" 人老了,就是包袱 ",很多院友是因为家里人觉得照顾他们麻烦,因此才选择了院舍。
当我们看见电影中的长者院友们被虐待被粗暴对待时,难免会想到自己的亲人,电影源于生活,而白日之下,现实中真的会发生这样的不公义,很多人仍然活在黑暗中没有保障,没有被看见。
晓琪执意要公开真相,希望把章剑华成功入罪,改变这个世界,是因为她认为作为记者如果不把真相报道,那就是帮凶。
控方律师反问她是不是觉得这样的事很离谱,但就是每天都在发生;上司说她只是一个记者,改变不了这个世界。
晓琪的上司做了 20 年的记者,也报导过很多有回响的专题,但令他无奈的是,这个世界依旧没有改变:恶,原来真的不一定会有恶报的。
" 彩桥之家 " 最后有另一位护工选择站出来,接受晓琪的访问,曝光真相,她说自己很内疚,很想把这些院友当成人一样看待。
因为记者的曝光,社会舆论的压力,残疾院舍最终被社署撤销豁免证明书,院友全部被赶出。
暴雨中,晓琪被骂害人精,令院友们流离失所,所有人仇视她,仿佛她才是那个加害者。
"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选择正义,而是当我们选择正义的时候换来的是所有人的指责。"
晓琪只是坚持了自己作为记者的职业操守,选择了正义和善良,曝光不公义,她并没有错。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世界无法靠一个人作出改变就会变得更好,但她也不需要因为做了对的选择而感到内疚。
" 唔好因为你做啱一件事而内疚。"
电影拍摄时,前院长张健华仍在逍遥法外,电影的结局也没有强行扭曲事实。
受害者的母亲依然坚持上诉,在电影上映不久后,2024 年 3 月 25 日,法官认为女院友确实曾受过创伤,颁下判词," 康桥之家 " 前院长张健华败诉,需向受害者赔偿超过 119 万,其中张健华承担主要责任。
在报道新闻后,社会有很大的回响,晓琪和上司有个对话蝉主很喜欢,上司说人都是善忘的动物,过两天一切又如常:
" 人都是善忘的动物,过两天谁都不会记得我们做过什么了。"
" 不会啊,如果有人记得的话,两天也好。"
社会上不公义的事情每日发生,当我们看见不公义时会无助,会忍不住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为什么我们要接受着这些不公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选择善良,站在公义这一边,就像梁雍婷获得最佳女配角后说的:
" 希望大家继续像《白日之下》这部电影一样,愿意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