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胡歌不虚此行,等来了属于他的角色,欢迎阅读。
撰稿:小宇
编辑:拂风
"放松、平实、普通、随意,是胡歌靠近这个角色的方式。"
生老病死,人生大事。
电影《不虚此行》中没有戏剧化的情节,剧情舍弃了高潮和泪点,没有追求爆发点,煽情戏哭闹戏一场未见,与喧嚣的当下形成对比,平静却有力量。
导演刘伽茵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早年凭借着毕业作品《牛皮》《牛皮 2》斩获了国内外众多具有标杆性的电影奖项,有着独树一帜的作品风格。对于影片,观众给出了不同评价:" 淡而无味。不能深入人心,不能以情动人 "。也有观众认为:" 很喜欢这种点到即止的表达,生死沉重,落笔轻盈 "。
这样一部电影,让刘伽茵获得了金爵奖最佳导演奖,主演胡歌也因此片拿下影帝,即金爵奖的最佳男演员奖。片中,胡歌的个人气质与主角闻善之间达成了奇妙的统一,静水深流,值得品味。
PART1
当一部电影尝试复刻生活时
闻善研究生毕业,编剧出身,但是却一直写不出令自己和甲方满意的剧本,蜗居在北京的某个老旧小区中。年过三十,孜然一身,渐渐失去了生活和创作的热情,在殡仪馆中以给逝者家属们写悼词为生。
于闻善而言,写悼词是关乎对逝者一生总结的大事。每次写作,闻善都会和家属进行深度的沟通和交流。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闻善看到了各类人的不同故事,影片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基本都选择了最日常的方式。
电影的英文片名意为 " 聆听 ",听,也意味着闻善在所有事情上都有距离感。
黄磊饰演王先生忙于工作,一直疏于对父亲的关注。在为王先生的父亲写悼词的过程中,闻善明白了王父的爱与隐藏,将此埋在悼词中。
最终,王先生理解了父亲,并意识到了自己作为父亲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孩子。
在缅怀逝者的过程中明白了如何更好的生而为人,这也是死亡的意义之一吧。
闻善在给逝者万晓军写追悼词时,听到了其弟弟妹妹对大哥截然不同的评价。弟弟在屋后和闻善说我了大哥当年为了让妹妹舒心备考,每天奔波 20 多公里给妹妹取冰祛热的故事。
午夜的北京街头,闻善听着这些故事,想象着逝者当年的心情,拼凑其生前的样貌。
IT 公司的创业人死于心梗,他的创业伙伴一直在缅怀他。
闻善在这些人的口中想象着逝者的样子,平静且疏离,真实又满含深意。所有的故事发生,都在时间流失后的恬淡岁月中。这也让整部电影中几乎没有重大的矛盾,一切戏剧冲突都被最大化的减弱,电影平静的仿若家门口聊天。叙事弱化的情况下,也让主演胡歌的表演显得十分重要,人物能否立得住,基本都依托胡歌的个人塑造。
" 如果这个故事有一张脸,那就是胡歌的脸。" 刘伽茵曾在采访中谈到过闻善的形象," 他是一个天生比较瘦的人,之前的衣服可能穿起来有点松垮。因为常年不添置新衣服,一件衣服能穿很多年,他大部分衣服都是旧的。"
片中,胡歌扮演的闻善,常年穿着宽大的灰黑色外衣,衣角被洗的毛躁发白,头发随意的搭在眼前,常年顶着黑眼圈,面色暗淡,走路时微驼前倾,整个人处在包裹、内敛的状态中,普通如路人。
PART2
胡歌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角色
片中的胡歌呈现出一种没有目的、游离、散漫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疏离感。胡歌自己也表示,虽然入行多年,但他自认为一直处于一个较为边缘的位置,没有过多和大家有互动,就像闻善的生活里一样,更多的时候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这戏里戏处的状态在影片中却得到了奇妙的契合,演员本人与角色形成了共振。
多年来,胡歌演绎过去众多知名角色,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都是人物特质鲜明、有目标有追求、不断变化成长的角色。比如《仙剑奇侠传》中的李逍遥,从混混成长为了拯救天下苍生的英雄。《琅琊榜》中的梅长苏,一介布衣为寻真相鞠躬尽瘁。
当达到事业的高度后,胡歌慢慢放缓步伐。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电影中去,但他选择的大多都是小人物,他自己说喜欢演绎小人物,可以投身于一种更自然的状态之中。
在刁亦男的《南方车站的聚会》中,胡歌饰演出身底层、身负命案千里逃亡的周泽农。一个底层人为何会杀人?为何会逃亡?他心理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的力量是什么?害怕的地方又什么什么?诠释这样一个如此具有矛盾点和戏剧性的人物,胡歌突破了自己,但作为电影新人,表演上略显稚嫩,人物整体存在感弱,层次感有些单薄。
《你好,之华》中,胡歌饰演厨师出身的张超。张超和大学生之南恋爱结婚,并家暴妻子,是导致妻子自杀的直接原因。可以想象,张超当年必定是一位充满了魅力的男人,才能让大学生之南下嫁。张超做出这些行为也说明了他内心深处必定是充满了挣扎和痛苦的。一个幸福平和的人,不会以暴制暴。人的外在世界也是内在自我的投射,张超有什么样的欲望未被实现?他内心真正渴求的是什么?
但是胡歌的表演中还是疏离的,沉稳的这一切仿佛和他无关。这种无力感,只会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冷漠。
对比一下我最近在抖音上刷到的《真实》中,金秀贤看向崔雪莉的片段,只一个眼神,便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眼中的不舍和隐忍。
塑造角色时离不开演员自身的性格特征。翻开胡歌的履历我们也可以看到," 平、稳 " 似乎也是胡歌本人最重要的气质之一。
出道多年,胡歌鲜有绯闻,孝顺、懂事、尊敬长辈、按部就班的演戏学习是他最大的标签。因此,在饰演角色时,胡歌身上没有人物身上离经叛道的挣扎感和特别强烈 " 想要 " 的执着劲儿。
但幸运之处在于,每个演员都会遇到适合他的角色,就像胡歌遇到了闻善一样。
闻善,一个内向、温良、努力、从容向前的人。片中没有说闻善的理想是什么,他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他平凡的仿若路边的小草,每天回家后的必备功课是喂猫,珍视生活中的小快乐,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无助者、坚持着。
如今的胡歌,似乎也处在这种人生状态中。
采访中,胡歌也直言自己和闻善很像," 我本身就是个小人物。我是一个从小就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多时候我是缺乏自信的,即使到现在,我面对采访的时候都会紧张。我平时生活里也会有很多像闻善的时刻,各种纠结矛盾,就像火山一样,外表是大家看到的样子,但是内心一直有各种想法在涌动,偶尔会冒一下。"
塑造角色时,胡歌也使用了减法。刚开始他研究角色职业上的现实性,寻找其现实逻辑。之后他反而觉得," 闻善最后落在纸面上的悼词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工作的过程,他和这些家人交流的过程,包括悼词念完以后,亲人离开这件事对这些活着的人的改变和影响。这才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
放松、平实、随意,这是角色和胡歌身上共同特质,也是胡歌靠近角色的方式。
表达情绪,承认自己的困惑和疑虑。胡歌身上依旧抱有着演员最重要的特质——真实和真诚。
也正是这份真实和真诚,让胡歌和闻善合二为一,饰演出了生动的角色,拿下了影帝,打动了观众。
PART3
胡歌与吴磊:人生是镜像也是互助
片中,闻善身边有一个一直陪伴他的人——小尹(吴磊饰)。
从《少年杨家将》中不同年龄段的杨六郎,到《琅琊榜》中梅长苏和飞流之间的兄弟情,这是胡歌和吴磊的第三次合作。片中两人的关系也十分奇妙,小尹是闻善笔下的角色,心中的灵魂伴侣。
闻善创作偶像剧时,写下了小尹,但总觉得小尹不够完美。其实,小尹也是闻善心中的理想人生,但是却总实现不了。
在刘伽茵看来,小尹是闻善的具象化的未竟之事,是闻善的自我投射和镜像化自我。" 这种方式我觉得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这种和自己对话的情况。对闻善来说,他可以是陪伴,可以带来温暖,他也可以给闻善施加压力,拆穿他、拷问他。"
片中,吴磊的表演也始终十分收敛,两人之间的对话似自言自语,也似自我告诫。
这样的表演尺度,拿捏过了小尹存在的合理性便不存在,过于收敛角色的存在感更低。片中,吴磊拉家常式的聊天,让观众可以感受到他存在的自然性。但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一部分,吴磊没有表现出自我渴望存在、渴望完整的欲望,依然有进步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齐溪在片中贡献了不俗的表演。
齐溪饰演的甘肃小妹,千里迢迢的只身奔赴北京,寻找因为抑郁症自杀的网友的声音。动物园出场时,齐溪风尘仆仆的身姿让人一下就能看出来她的奔波和劳累。向闻善询问网友的生前事迹时,齐溪眼中的渴望也能让人看到她的直率和渴望。讲述网友为了追梦付出的努力时,她又表现除了成熟。人物的单纯和执着,复杂和现实,都汇集在一个流动的角色身上,齐溪饰演的非常成功。
此外,白客在片中扮演殡仪馆人员,自傲且现实。娜仁花饰演患癌的方阿姨,聊天中和闻善讲述了年轻时丈夫出轨又归家的故事。这些群像人物戏份不多,但胜在真实,寥寥数语就能让观众联想其丰沛立体的生活。他们与闻善相遇,又分开,像极了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大多人一样,短暂的温暖过彼此。
如今电影上映 3 天,《不虚此行》票房 1600 万,但不是所有的电影都应该以票房为标准来衡量,但所有的电影都需要被更多人看到。昨天,胡歌在上海宣传新电影时说:我们也需要票房,我们要让更多人看到如今中国电影该有的样子,如果你们热爱艺术,希望多多支持。
电影市场上,应该有不同类型的电影存在,《不虚此行》是一部足够真实、足够真诚电影,希望它能遇到自己的知心观众。
希望如胡歌所说," 普通人也可以成为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