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胡歌不虛此行,等來了屬于他的角色,歡迎閱讀。
撰稿:小宇
編輯:拂風
"放松、平實、普通、随意,是胡歌靠近這個角色的方式。"
生老病死,人生大事。
電影《不虛此行》中沒有戲劇化的情節,劇情舍棄了高潮和淚點,沒有追求爆發點,煽情戲哭鬧戲一場未見,與喧嚣的當下形成對比,平靜卻有力量。
導演劉伽茵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早年憑借着畢業作品《牛皮》《牛皮 2》斬獲了國内外眾多具有标杆性的電影獎項,有着獨樹一幟的作品風格。對于影片,觀眾給出了不同評價:" 淡而無味。不能深入人心,不能以情動人 "。也有觀眾認為:" 很喜歡這種點到即止的表達,生死沉重,落筆輕盈 "。
這樣一部電影,讓劉伽茵獲得了金爵獎最佳導演獎,主演胡歌也因此片拿下影帝,即金爵獎的最佳男演員獎。片中,胡歌的個人氣質與主角聞善之間達成了奇妙的統一,靜水深流,值得品味。
PART1
當一部電影嘗試復刻生活時
聞善研究生畢業,編劇出身,但是卻一直寫不出令自己和甲方滿意的劇本,蝸居在北京的某個老舊小區中。年過三十,孜然一身,漸漸失去了生活和創作的熱情,在殡儀館中以給逝者家屬們寫悼詞為生。
于聞善而言,寫悼詞是關乎對逝者一生總結的大事。每次寫作,聞善都會和家屬進行深度的溝通和交流。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聞善看到了各類人的不同故事,影片在講述這些故事時,基本都選擇了最日常的方式。
電影的英文片名意為 " 聆聽 ",聽,也意味着聞善在所有事情上都有距離感。
黃磊飾演王先生忙于工作,一直疏于對父親的關注。在為王先生的父親寫悼詞的過程中,聞善明白了王父的愛與隐藏,将此埋在悼詞中。
最終,王先生理解了父親,并意識到了自己作為父親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孩子。
在緬懷逝者的過程中明白了如何更好的生而為人,這也是死亡的意義之一吧。
聞善在給逝者萬曉軍寫追悼詞時,聽到了其弟弟妹妹對大哥截然不同的評價。弟弟在屋後和聞善說我了大哥當年為了讓妹妹舒心備考,每天奔波 20 多公裡給妹妹取冰祛熱的故事。
午夜的北京街頭,聞善聽着這些故事,想象着逝者當年的心情,拼湊其生前的樣貌。
IT 公司的創業人死于心梗,他的創業夥伴一直在緬懷他。
聞善在這些人的口中想象着逝者的樣子,平靜且疏離,真實又滿含深意。所有的故事發生,都在時間流失後的恬淡歲月中。這也讓整部電影中幾乎沒有重大的矛盾,一切戲劇衝突都被最大化的減弱,電影平靜的仿若家門口聊天。叙事弱化的情況下,也讓主演胡歌的表演顯得十分重要,人物能否立得住,基本都依托胡歌的個人塑造。
" 如果這個故事有一張臉,那就是胡歌的臉。" 劉伽茵曾在采訪中談到過聞善的形象," 他是一個天生比較瘦的人,之前的衣服可能穿起來有點松垮。因為常年不添置新衣服,一件衣服能穿很多年,他大部分衣服都是舊的。"
片中,胡歌扮演的聞善,常年穿着寬大的灰黑色外衣,衣角被洗的毛躁發白,頭發随意的搭在眼前,常年頂着黑眼圈,面色暗淡,走路時微駝前傾,整個人處在包裹、内斂的狀态中,普通如路人。
PART2
胡歌終于等來了屬于他的角色
片中的胡歌呈現出一種沒有目的、遊離、散漫的狀态,而這種狀态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一種疏離感。胡歌自己也表示,雖然入行多年,但他自認為一直處于一個較為邊緣的位置,沒有過多和大家有互動,就像聞善的生活裡一樣,更多的時候在自己的世界裡面。這戲裡戲處的狀态在影片中卻得到了奇妙的契合,演員本人與角色形成了共振。
多年來,胡歌演繹過去眾多知名角色,給觀眾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都是人物特質鮮明、有目标有追求、不斷變化成長的角色。比如《仙劍奇俠傳》中的李逍遙,從混混成長為了拯救天下蒼生的英雄。《琅琊榜》中的梅長蘇,一介布衣為尋真相鞠躬盡瘁。
當達到事業的高度後,胡歌慢慢放緩步伐。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電影中去,但他選擇的大多都是小人物,他自己說喜歡演繹小人物,可以投身于一種更自然的狀态之中。
在刁亦男的《南方車站的聚會》中,胡歌飾演出身底層、身負命案千裡逃亡的周澤農。一個底層人為何會殺人?為何會逃亡?他心理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他的力量是什麼?害怕的地方又什麼什麼?诠釋這樣一個如此具有矛盾點和戲劇性的人物,胡歌突破了自己,但作為電影新人,表演上略顯稚嫩,人物整體存在感弱,層次感有些單薄。
《你好,之華》中,胡歌飾演廚師出身的張超。張超和大學生之南戀愛結婚,并家暴妻子,是導致妻子自殺的直接原因。可以想象,張超當年必定是一位充滿了魅力的男人,才能讓大學生之南下嫁。張超做出這些行為也說明了他内心深處必定是充滿了掙扎和痛苦的。一個幸福平和的人,不會以暴制暴。人的外在世界也是内在自我的投射,張超有什麼樣的欲望未被實現?他内心真正渴求的是什麼?
但是胡歌的表演中還是疏離的,沉穩的這一切仿佛和他無關。這種無力感,只會讓觀眾感受到角色和外在世界之間的冷漠。
對比一下我最近在抖音上刷到的《真實》中,金秀賢看向崔雪莉的片段,只一個眼神,便能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眼中的不舍和隐忍。
塑造角色時離不開演員自身的性格特征。翻開胡歌的履歷我們也可以看到," 平、穩 " 似乎也是胡歌本人最重要的氣質之一。
出道多年,胡歌鮮有绯聞,孝順、懂事、尊敬長輩、按部就班的演戲學習是他最大的标籤。因此,在飾演角色時,胡歌身上沒有人物身上離經叛道的掙扎感和特别強烈 " 想要 " 的執着勁兒。
但幸運之處在于,每個演員都會遇到适合他的角色,就像胡歌遇到了聞善一樣。
聞善,一個内向、溫良、努力、從容向前的人。片中沒有說聞善的理想是什麼,他的人生目的是什麼,他平凡的仿若路邊的小草,每天回家後的必備功課是喂貓,珍視生活中的小快樂,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無助者、堅持着。
如今的胡歌,似乎也處在這種人生狀态中。
采訪中,胡歌也直言自己和聞善很像," 我本身就是個小人物。我是一個從小就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多時候我是缺乏自信的,即使到現在,我面對采訪的時候都會緊張。我平時生活裡也會有很多像聞善的時刻,各種糾結矛盾,就像火山一樣,外表是大家看到的樣子,但是内心一直有各種想法在湧動,偶爾會冒一下。"
塑造角色時,胡歌也使用了減法。剛開始他研究角色職業上的現實性,尋找其現實邏輯。之後他反而覺得," 聞善最後落在紙面上的悼詞是什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過程,他和這些家人交流的過程,包括悼詞念完以後,親人離開這件事對這些活着的人的改變和影響。這才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
放松、平實、随意,這是角色和胡歌身上共同特質,也是胡歌靠近角色的方式。
表達情緒,承認自己的困惑和疑慮。胡歌身上依舊抱有着演員最重要的特質——真實和真誠。
也正是這份真實和真誠,讓胡歌和聞善合二為一,飾演出了生動的角色,拿下了影帝,打動了觀眾。
PART3
胡歌與吳磊:人生是鏡像也是互助
片中,聞善身邊有一個一直陪伴他的人——小尹(吳磊飾)。
從《少年楊家将》中不同年齡段的楊六郎,到《琅琊榜》中梅長蘇和飛流之間的兄弟情,這是胡歌和吳磊的第三次合作。片中兩人的關系也十分奇妙,小尹是聞善筆下的角色,心中的靈魂伴侶。
聞善創作偶像劇時,寫下了小尹,但總覺得小尹不夠完美。其實,小尹也是聞善心中的理想人生,但是卻總實現不了。
在劉伽茵看來,小尹是聞善的具象化的未竟之事,是聞善的自我投射和鏡像化自我。" 這種方式我覺得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這種和自己對話的情況。對聞善來說,他可以是陪伴,可以帶來溫暖,他也可以給聞善施加壓力,拆穿他、拷問他。"
片中,吳磊的表演也始終十分收斂,兩人之間的對話似自言自語,也似自我告誡。
這樣的表演尺度,拿捏過了小尹存在的合理性便不存在,過于收斂角色的存在感更低。片中,吳磊拉家常式的聊天,讓觀眾可以感受到他存在的自然性。但是作為個體存在的一部分,吳磊沒有表現出自我渴望存在、渴望完整的欲望,依然有進步的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齊溪在片中貢獻了不俗的表演。
齊溪飾演的甘肅小妹,千裡迢迢的只身奔赴北京,尋找因為抑郁症自殺的網友的聲音。動物園出場時,齊溪風塵仆仆的身姿讓人一下就能看出來她的奔波和勞累。向聞善詢問網友的生前事迹時,齊溪眼中的渴望也能讓人看到她的直率和渴望。講述網友為了追夢付出的努力時,她又表現除了成熟。人物的單純和執着,復雜和現實,都匯集在一個流動的角色身上,齊溪飾演的非常成功。
此外,白客在片中扮演殡儀館人員,自傲且現實。娜仁花飾演患癌的方阿姨,聊天中和聞善講述了年輕時丈夫出軌又歸家的故事。這些群像人物戲份不多,但勝在真實,寥寥數語就能讓觀眾聯想其豐沛立體的生活。他們與聞善相遇,又分開,像極了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大多人一樣,短暫的溫暖過彼此。
如今電影上映 3 天,《不虛此行》票房 1600 萬,但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應該以票房為标準來衡量,但所有的電影都需要被更多人看到。昨天,胡歌在上海宣傳新電影時說:我們也需要票房,我們要讓更多人看到如今中國電影該有的樣子,如果你們熱愛藝術,希望多多支持。
電影市場上,應該有不同類型的電影存在,《不虛此行》是一部足夠真實、足夠真誠電影,希望它能遇到自己的知心觀眾。
希望如胡歌所說," 普通人也可以成為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