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中国机场之最:最繁忙、最挣钱都是谁?,欢迎阅读。
广州白云机场客流量最大,上海机场营收最高。但要说赚钱的路子,还得看海南机场
文 | 邓霞
编辑 | 王静仪
2023 年,摆脱疫情的阴影,出入机场的旅客人数明显增多,民航业稳步复苏。
谁是中国机场之最?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从机场客流和财务表现两个维度出发,对几大机场进行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上市机场公司主要有厦门机场(600897.SH)、海南机场(600515.SH)、深圳机场(000089.SZ)、白云机场(600004.SH)、上海机场(600009.SH)、首都机场(00694.HK)六家。
六家上市公司,七大机场(上海机场包括浦东和虹桥两场),谁年头忙到年尾,谁闷声赚大钱?
先说结论:2023 年,最繁忙的机场依旧是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 6317 万人次,班機起降量达 45.61 万架次,客流量四年蝉联中国第一。
而说最赚钱,手握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的上海机场,毫无悬念地拔得头筹,凭借前三季度 79.21 亿元的营业收入,91.81% 的同比增速遥遥领先。
海南机场也不遑多让,靠着房地产业务、酒店业务、物业管理业务等 " 副业 ",赚得盆满钵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录得 7.9 亿元人民币,远高于其他机场。
但本次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上市机场公司并不完全等同于机场本身(例如海南机场公司旗下除三亚凤凰机场,还有其他几家小型机场),机场的财务表现也无法完全体现一个机场的综合实力与整体表现。
01
广州白云:客运量最大
2023 年,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为 6317 万人次,班機起降量为 46 万架次,第四次夺得全国客运第一的冠军。
紧随其后的是上海浦东机场与北京首都机场,2023 年旅客吞吐量分别达 5425 万人次和 5288 万人次,与冠军的差距显著。
广州白云机场的客流量最高,赚钱能力也自然不弱。业绩预告显示,2023 年,白云机场扭亏为盈,预计年度归母净利润为 4.38 亿元至 5.36 亿元。
2023 年广州白云机场再度夺得第一,这得利于白云机场在疫情放开后的迅速反应和积极动作。2023 年 1 月 8 日,白云机场迎接首个入境 " 免隔离 " 班機;中国试点恢复旅行社出境团队旅游业务后,2 月 5 日白云机场又送出首个出境游旅行团。
在迎来送往中,白云机场率先从疫情的阴影中走出,单日国内客流量最高超 22 万人次,创造历史新记录。
图 / 网络
但白云机场能连续四年稳坐 " 最繁忙机场 " 的宝座,关键并不仅仅在于此。
首先,广州本身的高流量就给了白云机场一个高起点。据广州市政府报告披露,2023 年广州市全市接待游客 2.3 亿人次。就在刚过去不久的三天元旦假期,广州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达 589.3 万人次。与之相比,今年 " 火到发紫 " 的哈尔滨,同期累计接待游客也不过 304 万人次。
其次,白云机场是广州现有的唯一机场——北京有首都和大兴、上海有浦东和虹桥、成都有双流和天府。而广州,只有白云。
事实上,在 2019 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前,北京首都机场才一直是中国客流量最大的机场。在首都机场被大兴机场分流后,广州白云机场便顺势而上,当上了 " 榜一大哥 "。
如果以城市为部門,广州尚且称不上 " 航空第一城 "。
根据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统计,排名第一的是上海,2023 年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累计旅客吞吐量为 9675 万人次。其次是北京,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两场合计运输旅客 9228 万人次。
第三是目前并未有机场公司上市的成都。成都机场日前宣布,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突破 7000 万人次大关,在中国内地城市中次于北京、上海。这样算来,广州连前三都没排进去。
但目前广州的第二机场也正在稳步推进中,之后北上广蓉都会进入双机场时代。
2020 年,广东发改委在回复网友提问时宣布,位于佛山高明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将主要用来承担广州白云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辅助功能。
据了解,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预计在 2025 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后,预计近期(2035 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 3000 万人次,远期(2050 年)达到 5000 万人次。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指出,广州是前往 " 一带一路 "、东南亚以及欧洲的门户,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既符合国家提出的珠东向珠西均衡发展,也能形成 " 双龙出海 " 的格局。
02
上海机场:营收最高
在中国,机场的营业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
航空性业务指与飞机、旅客及货物服务直接关联的基础性业务,包括货站货服收入、地勤业务收入等;在主业基础上,衍生出来各类副业,包括机场商业、办公室租赁、停车场酒店、免税收入等都属于非航空性业务。
机场做的是流量生意,客流量的高低,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一家机场公司的营业收入高低。
上海是中国旅客吞吐量最大的航空枢纽城市,毫不令人意外,拥有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的上市公司上海机场,营收在六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2023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录得 79.2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91.81%,归母净利润为 4.97 亿元,去年同期亏损 21.03 亿元。
紧随其后的是广州白云机场,2023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 46.07 亿元,同比增长 39%;归母净利润为 2.7 亿元,上年同期为 -6.3 亿元。
而北京首都机场由于单独在港上市,披露的客流量和营业收入都未将大兴国际机场计入在内,营业收入 2023 年前三季度为 32.27 亿元,低于单场客流量更高的广州白云机场。
免税业务一直是机场的 " 利润奶牛 "。由于后期几乎不用投入什么成本,出入境游客历来又十分买账,机场的免税收入主要来源于特许经营费用、店铺租金以及销售提成。2023 年前三季度,上海机场免税合同收入达 13.1 亿元,占 79.21 亿元总营收的 16.5%。
在疫情前,免税业务对机场业绩的贡献更高,一度接近 50%。据统计,2017 年至 2019 年,日上上海向上海机场支付的免税店租金分别为 25.55 亿元、36.81 亿元和 52.10 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 31.69%、39.53% 和 47.60%。
疫情导致出入境游客锐减,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统计发现,2022 年上海机场免税店合同收入仅为 3.63 亿元。直至 2023 年游客逐步增多,上海机场前三季度的免税收入才恢复到了 2019 年同期的 45.9%。
凭借巨大的旅客流量池,上海机场在疫情前一度有 " 机场茅 " 的称号,盈利能力强劲,而疫情深刻改变了机场免税业务的议价权。
2023 年 12 月,上海机场与中国中免就免税业务的相关条款进行调整,降低了上海机场的扣点率,采用 " 保底金额与实际销售提成两者取其高 " 的收费模式。
上海证券研报指出,疫情前浦东机场的免税综合销售提成比例高达 42.5%,此次下调比例,短期或将导致免税业务收入有所下滑,但长期有利于免税运营商着力于提升商品品类完整度以及价格优势,让机场和免税运营商双方利益共赢,符合市场预期。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留意到,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在报表上的合并,也是上海机场在 2023 年扭亏为盈的原因之一。
此前,上海机场的上市公司资产仅包括浦东机场。2021 年 6 月,上海机场集团宣布全面启动资产重组工作,购买虹桥机场 100% 股权。2022 年 8 月,资产重组工作顺利完成,浦东、虹桥两机场从此合并管理。
为何要两场合并,民航专家綦琦认为:" 上海机场最重要的一个盈利渠道,就是免税品销售的抽成。由于疫情影响,免税收入锐减,因而需要引入一些收益相对稳定的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内,维持上海机场这一上市公司的价值。"
两个机场的钱放进了一个口袋,自然腰包变鼓。叠加免税业务在 2023 年逐步恢复,上海机场的营业收入在 2023 年排名第一。
03
海南机场:净利润最高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发现,营业收入上,虽然是上海机场最高,但海南机场的归母净利润却是遥遥领先。
2023 年前三季度,海南机场归母净利润达到 7.9 亿元,比排名第二的上海机场高出 3 亿元左右。同期公司收入 45.4 亿元,增长 53.6%;扣非净利润 6.3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增长 372.2%。
这主要归功于多元化的致富之路:除了机场管理业务,房产、物业、酒店等业务领網域,海南机场均有涉猎。
财报数据显示,海南机场上半年营业收入类目中,房地产业务营业收入高达 15.22 亿元,相比同期 9.56 亿元的 " 主业 " 机场管理业务营业收入,还要高出 5.66 亿元。
紧随其后的物业管理业务、免税与商业业务与酒店业务分别录得 3.53 亿、2.6 亿和 1.56 亿元。
与高成本的机场管理业务相比,这些副业明显更具性价比。以 2022 年海南机场财务报告为参考,海南机场的机场管理业务由于营业成本高企不下,毛利率仅为 1.99% ——而免税业务、房地产业务、物管业务、酒店业务(计入其他业务类目)的毛利率都在 10% 以上,其中免税业务的毛利率更是高达 90.56%。
海南机场 2022 年度报告截图
截至 2023 年上半年,海南机场在房地产业务领網域尚有在建及土地储备项目 25 个,土地面积逾 6600 亩。物业管理方面,海南机场拥有海南本岛规模最大的物业服务企业海南物管,在管项目达 191 个,管理面积逾 1700 万平方米。酒店业务方面,目前海南机场共有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酒店和海南迎宾馆 2 家自有自管酒店,以及海口希尔顿酒店等 3 家委托管理酒店。
海南机场之所以跨行业做房地产和物业管理,有其历史渊源。
海南机场的前身为海航基础,原属于海航集团。由于经营困境,海航集团于 2021 年 1 月进入重整程式。重组后的海航基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海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在 2022 年 10 月更名为 " 海南机场设施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 " 海南机场 "),主营业务聚焦机场运营管理。
在完成更名和强调向机场业务转型的背景下,房地产业务就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了。因此,海南机场方面不止一次表示,公司将逐步推进 " 去房地产化 " 工作,后续公司将会围绕主业,发挥物业、酒店、免税等房地产以外业务的多业态协同优势。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业内普遍预计,海南机场有望享受政策和发展红利。
目前海南机场通过控股 + 参股 + 管理输出 11 家机场:三亚凤凰机场是核心资产,2022 年占机场板块业务营收约 90%;在全国 8 省还有 10 家中小机场,其中宜昌三峡机场 2019 年客流超 300 万人次,其余机场体量都较小。
和上海机场类似,海南机场也拥有优质的免税资源,成为重要营收来源。
据信达证券统计,海南机场以参股投资和场地租赁的形式参与 5 家离岛免税店,包括美兰机场免税店、三亚凤凰机场免税店等,2022 年线下免税销售额约 75 亿元,占海南岛内 12 家免税店销售额比例约 21.5%。
机场是一门巨大的流量生意,越繁忙、越挣钱是所有机场的预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