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智能化“后来者”理想汽车,能打赢行业内卷之战吗?,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连线出行,作者 | 周雄飞
李想去哪了?
近日,理想汽车举办了一场智能軟體线上发布会,在发布会进行期间,连线出行不时在一些新能源车主群中看到这样的疑问,因为主持这场发布会的不是理想汽车 CEO 李想,而是最近入职理想的原 iQOO 产品经理宋紫薇。
这场发布会之所以会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不仅是因为这是夏紫薇入职理想后的首次公开亮相,更是因为理想汽车借此机会,向外界展示了其在智能化领網域的最新进展——正式发布 OTA 5.0。
根据夏紫薇介绍,这次理想 OTA 5.0 主要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增程技术三大部分的功能更新。以智能驾驶为例,基于 AD Max 3.0 的功能落地,不仅能实现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覆盖全国所有高速,以及 110 个国内城市道路,理想官方甚至喊出了全场景辅助驾驶(LCC)功能 " 全球都能开 " 的口号。
此前在汽车圈针对 AEB 功能进行 " 隔空论战 " 时,李想曾表态不参与,但实际上理想汽车也针对该功能进行了更新。按照其官方介绍,OTA 5.0 更新后的 AEB 功能不仅能应对三轮车、行人等多个刹停场景,同时也能保持较低的误触发率。
再来看智能座舱方面。OTA 5.0 更新后最大的改变就是语音助手 " 理想同学 " 的互動更新,其不仅能对用户在用车、出行和娱乐百科方面的需求给出解决方案和专业回答,同时也可根据指令来写诗、作画以及翻译写作,甚至可以对连续、方言的指令做出反馈。
从以上 OTA 5.0 功能更新看,理想汽车在智能化方面有了较大程度且体系化的迭代,以至于其官方为此打上了 " 史上最强 OTA" 的标签。
而这一切,得益于理想在智能化方面的提速。
对于智能化的布局上,在业内看来理想汽车是稍晚于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比如智能驾驶方面,小鹏、蔚来等车企在 2021 年初就率先推出了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而理想则在当年年底才落地相应功能。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步入智能化的下半场后,理想汽车也快速转向来加深对智能化的布局。不仅一改此前的 " 省钱 " 标签、花重金向技术研发投入,同时也利用大模型、OCC 占用网络等技术来迭代自身的智能化算法能力,以便追回此前落后的行业差距。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智能化战争,已日益焦灼和内卷,城市 NOA 落地大战已经打响,大多数车企都在铆足力来抢占战场的优势,后来者理想汽车,能打赢这场智能化之战吗?
OTA 5.0 落地,理想汽车智能化大更新
"OTA 5.0 强大的軟體能力将帮助 L 系列车型实现产品力的全面提升,其产品力提升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一款车的大换代,而这一切也仅仅是我们智能战略研发成果的起点。"
本月初,李想在交出上月销量成绩单的同时,也对即将发布的 OTA 5.0 进行了一番预热。十多天后,理想这一大版本的 OTA 更新,如约被发布,主要聚焦在智驾和智舱两大关键智能化功能和体验上的更新。
先从理想汽车 AD MAX 智能驾驶层面看,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成为率先被提到的功能。按照宋紫薇的介绍,当更新 OTA 5.0 后,该功能可以覆盖全国所有高速和城市高架环路,以及 110 个城市的城市道路,其中就包括北上广深、重庆和杭州等城市。
理想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开放城市
这也意味着,理想的全场景智能驾驶就是高速 NOA+ 部分城市 NOA 的落地功能体现,可以在城市道路上面对拥堵、变道加塞和交通参与者复杂的路口,实现精准预测和熟练应对,按照其官方的话来说,就像一位 " 老司机 "。
全场景智能驾驶之外,此次更新后的 AD Max 3.0 还具备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该功能落地上主要聚焦于 LCC(车道居中辅助),简单说车辆可以在不基于导航地图的辅助下,可以实现根据红绿灯做到启停,以及在复杂、长距离的路口也能顺利通过。
正因如此,理想官方为以上两大功能赋予了较大的期待,按照宋紫薇的介绍," 全场景智能驾驶全国都能开,全场景辅助驾驶全球都能开 "。除此之外,理想的 AD MAX 3.0 也提升了智能泊车功能。
智能泊车方面,分为两种模式,分别为自动泊车(APA)和代客泊车(AVP),前者模式支持车主下车后,通过手机近距离操作车辆自行完成泊车;而后者,可通过前期记忆学习,后期自动泊入车位,支持的车库跨度上限达到 10 层。
需要注意的是,理想对车辆驶向车位的体验上做了优化。按照宋紫薇介绍,在车辆面对直角弯、盘旋通道等复杂场景时,车辆可自主决策通过角度和空间,甚至自主倒车让出空间,以便顺利通过。
从整体演示上,虽然看到理想的 AVP 还是通过记忆泊车方式来实现泊入车位和跨层泊车,由此业内有声音认为理想的 AVP 本质上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泊车。
但据理想相关负责人对连线出行介绍,目前已具备真正的 AVP 代客泊车能力,但受限于当下法律法规限制,这一功能在 5.0 版本上无法推送给用户进行使用。
AD MAX 3.0,也包含了主动安全的更新。比如 AEB 的功能上,工作速度可覆盖 4-135 公里每小时,工作场景可以覆盖静止车辆、行人以及低速三轮车,分别实现在时速 120、110 和 80km/h 下刹停,同时据宋紫薇表示,也能把 AEB 的误触发率降至每 30 万公里 1 次以下。
理想汽车面对低速三轮车 AEB 刹停演示
智能驾驶之外,智能座舱也是理想 OTA 5.0 更新的另一大方面。
" 理想同学 " 作为理想汽车产品智舱中的主要互動助手,在 OTA 5.0 后得到了较大的更新,比如车主可以向其询问车辆状态、故障诊断等问题,可以快速得到回答;而在家庭出游和娱乐场景下,理想同学也能提供出游建议、行程规划以及播放热门电影和音乐。
在生成式功能上,按照其官方介绍,理想同学也能按照指令来实现作画、写诗等功能。" 理想同学可以是一个有灵魂、有思想并且是有趣的帮手,能同时满足全家人的需求,拥有 4 个身份,分别是用车助手、出行助手、娱乐助手和百科老师。"宋紫薇在发布会中这样表示。
根据公开信息,OTA 5.0 更新后的理想智能空间 3.0,不仅能让全车实现免唤醒能力,同时还能识别一句话中多项指令和方言指令,理想同学都可以逐一识别,并陆续执行。此外,其系统还加入了车载浏览器应用,可支持更多音乐、视频和云游戏功能体验。
此次 OTA 5.0 更新中,除了智能化之外,还对增程技术进行了迭代。
按照理想官方介绍,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放电控制,来提升同等工况下的加速性能;提升了电池最大的放电能力;以及在保证空调、座椅加热等功能舒适性的同时,提高用电效率。
就其官方透露的消息看,计划在本月 19 日对理想 L 系列车型开启 OTA 5.0 的全量推送,其中智能驾驶 AD Max 3.0 将先对 Max 车型更新,Pro 和 Air 车主的 AD Pro 3.0 预计在明年 6 月推送更新。而理想 ONE 车主,也会在本月 26 日收到 OTA 3.4 的推送通知。
一直以来,理想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能力,都被业内视为落后于蔚来、小鹏等一些新能源车企,甚至在今年之前智能化都不是理想汽车主要聚焦的领網域。但就以上这些 OTA 5.0 更新的功能来看,已经比此前有了明显的提升,以至于宋紫薇给出了 " 这是理想汽车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 OTA,甚至像换了一辆车 " 的评价。
在李想看来,过去 14 个月,理想汽车共经历 20 次 OTA 版本更新,上线了任务大师、调音大师、声纹识别和小主人模式等重磅功能,新的一年,理想汽车将会进行更多的 OTA 更新。
理想汽车能做到这一切,也是意识到了在智能化方面,它必须提速了。
团队扩张、加重投入,理想智能化提速
大模型,已成为目前车企们追逐的前沿技术之一。
这其中,也包括理想汽车,从其 OTA 5.0 的功能更新中就能明显看出。以 AD MAX 3.0 智能驾驶来看,按照理想官方介绍,原本的 AD MAX 2.0 是由多个小模型和模块化算法架构构成,但到了 3.0 版本则整体更新为大模型为主的架构。
从展示的算法架构具体来看,感知层面理想采用了 BEV 大模型和 Occupancy 占用网络构成的感知大模型,来对车外环境进行有效的探测和建图,实现官方口中的 " 识别万物 ",理想就此也成为了国内率先利用 OCC 占用网络做智能驾驶的车企之一。
BEV+OCC 占用网络系统工作演示
再配合时空联合规划算法、MPC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和 TIN 端到端信号灯网络,算法规划出最优驾驶轨迹的同时,还能让车辆实现较为准确的启停和转向,以便来完成上述全场景智能驾驶、辅助驾驶和智能泊车等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理想 L 系产品中的 MAX 版本都具备激光雷达感知硬體,在理想官方看来,激光雷达和 OCC 占用网络可以形成互补关系,前者可准确感知车辆前方环境,后者则能感知车身周围环境,从而让车辆做到全方位的感知。
理想的智能空间 3.0 中,同样也采用了大模型。
根据宋紫薇的介绍,理想智能座舱,尤其是理想同学的功能和互動更新,主要得益于理想自研的多模态认知大模型 Mind GPT 的上车。这一大模型,早在今年 6 月的理想家庭科技日上就已正式亮相。
对于 Mind GPT 的打造上,理想官方一直强调为全栈自研,从使用 1.3 万亿个 token 来训练基座模型、到自研 TaskFormer 神经网络架构,并通过 SFT(监督微调)、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等算法训练,让该大模型拥有了理解、生成、感知、记忆及推理的能力。
或许为了展示 Mind GPT 的行业优势,宋紫薇还高调的展示了其获得的 " 双冠军 " 成绩:国内中文大语言模型评估基准 C-Eval 冠军和中文大模型综合性评估基准 CMMLU 冠军,从而证明 Mind GPT 的知识和推理能力。
对于大模型上车让智能化实现的更新,理想官方用 " 从 Windows 95 到 Windows XP" 来作为类比。在业内看来,理想汽车这波跟随 OTA 5.0 落地带来的功能更新,确实体现了该品牌在智能化方面已加快脚步。
图源理想汽车官微
事实上,理想在智能化方面的提速,从去年就已开始。
最为明显的,就是理想汽车研发投入的增长。根据 2022 年该品牌财报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理想汽车研发投入为 67.8 亿元,相比于 2021 年的研发投入费用实现翻倍,同比增长 106.3%,已成为其历年最高的研发费用。
再到今年,理想对于智能化的提速,表现在更多方面,这其中李想的表态尤为瞩目。
今年初,李想在公司内部信中立下了今年要实现的目标:到 2030 年理想汽车将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智能化成为关键领網域,由此他也提出了要在今年底落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 NOA 导航辅助驾驶。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理想汽车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团队扩张方面。根据 36 氪报道,今年 5 月下旬开始,包括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范皓宇、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等高管赴美,在一些高校中展开招聘宣讲。
国内方面,曾是华为背景出身的常黎(化名)已经加入理想汽车,担任智能驾驶感知算法负责人。对于智能化业务的基层员工,招聘也在进行着,比如拿出更高的薪资来吸引相关专业的人才。
除了扩张团队之外,理想还在持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根据公开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理想研发投入分别支出了 18.52 亿元、24.26 亿元和 28.17 亿元,可以看到该品牌在今年前三季度中研发投入是逐季度增加的。
理想汽车 2023 年 Q1-Q3 研发投入逐季度走势,数据来源于财报,连线出行制图
对于这部分开支的增长,李想在财报会议上给出的解释是,理想的研发投入注重研发效率,也聚焦于前瞻技术研发,公司正在推进智能驾驶、智能空间等方面的技术布局。
无论从扩张智能化团队、还是增加对研发投入的支出,再或者是目前高调发布 OTA 5.0 功能更新,都能看出理想汽车正在摘掉了此前戴上的 " 省钱 " 标签,持续加大对智能化领網域的布局和投入。
发生这样改变的原因,或许是理想汽车正在为即将到来的 2024 年战局做着准备。
理想汽车,能打赢 2024 智能化战役吗?
比拼智能化,已成为业内公认的 2024 战局关键词之一。
这是因为车企间的智能化内卷战争已在今年打响。上半年,智能座舱成为众多车企争相布局的重点之一,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车企们正在向智能座舱中引入更多的功能,以便来实现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连线出行曾在《2023 智能座舱产业洞察报告》中对此行业现象和趋势,进行过系统性的阐述。
到了今年下半年,智能驾驶又成了车企们比拼的关键领網域。" 蔚小理 " 等新能源车企纷纷聚焦在城市 NOA 量产落地进程上,并且都喊出了各自的开城目标。
按照大多数车企的计划,城市 NOA 落地时间基本都在今年第四季度,并且已延续至明年。比如小鹏汽车此前曾宣传 XNGP 年底前在国内 50 个城市开放,明年覆盖全国主要城市路网;华为官方也表示在年底前实现全国可用城区 NCA,到明年一季度推出泊车代驾功能。
连线出行在《2023 智能座舱产业洞察报告》中也做过预测,认为明年车企们对于智能座舱的布局和比拼还将继续下去,并且会基于多模态感知大模型来打造各自的自然互動座舱。
由此,在业内看来,明年的智能化战场大概率会比今年更加激烈和内卷,基于这一背景,理想会在智能化领網域加速,来提升相关的实力也在情理之中。
但其想要打赢明年这场智能化战役,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当其冲的因素,就是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比如在智能座舱领網域,相比于此前卷语音操控、座舱氛围等细节已成为过去式,引入多模态感知大模型来提升互動效率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比如 AITO 品牌已公开透露,问界 M9 将会搭载 AI 大模型,借助小艺智慧助手为用户带来较强的智舱体验;作为极越品牌的首款产品,极越 01 座舱也基于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构建;蔚来、小鹏也在今年表示,会自研 GPT 大模型接入自身的智能座舱系统中。
智能驾驶方面,同质化的现象更为明显。除了上述提到的城市 NOA 量产潮之外,可以看到大多数车企的技术路线无一例外都聚焦在 BEV+Transformer 架构上;而对于 OCC 占用网络,蔚来、小鹏和极越也利用其搭建了自身的感知架构。
" 就目前智能汽车行业看,车企们布局的智舱或者智驾,产品同质化比较明显,就比如城市 NOA,几乎主流的车企都在做,想要让消费市场鉴别出孰强孰弱,并且愿意为之买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经过市场检验才能得出结论。"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对连线出行表示。
换句话说,在明年更加激烈的智能化战场上,理想汽车即便已实现了 OTA 5.0 的智能化更新,也无法避免会卷入这场同质化之争中,并且会遭遇诸多车企玩家的挑战。
另一方面,理想也需要做好成本投入与毛利率之间的平衡。
按照上文所述,理想自去年就开始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连续增长。
但与此同时,其综合毛利率虽然从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但在环比增幅上却并不稳定,比如去年第四季度环比上一季度增长了 59.06%,而到了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环比增幅则分别为 0.99%、6.86% 和 0.92%。
在业内看来,理想综合毛利率环比增幅存在波动,大概率源于其对于研发的增大投入所致,如果理想在 2024 年继续维持支出投入的增长,如此毛利率的风险或许会继续下去。
对于这些风险,理想或许也看到了,由此也做出一些措施来避险。
比如扩展智能化自研的版图,向更基础的芯片领網域进行布局。按照 36 氪报道,在理想芯片团队规模上,已从去年的不到百人,到彼时的已扩张至 200 人左右。在业内看来,随着理想自研路径向上游发展,未来也有可能降低成本。
另外,理想也正试图推动产品量产更大程度规模化,来摊薄研发支出的成本。就在今年广州车展期间,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说出了理想汽车 2024 年的目标,他曾公开表示要在明年冲击豪华品牌销量第一名,言外之意要蚕食 BBA 等传统豪华品牌更多的市场份额。
对于明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决赛战况,理想内部已经有一个共识——到明年年底,不同类型下的新能源细分市场内,前几位优胜者应该会基本稳定下来。在连线出行看来,理想想要成为 " 细分赛道优胜者 ",需要建立在打赢智能化战役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