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都十多年了,总算等到它在内地上映了,欢迎阅读。
2024 年,是内地观众的重映元年,许多你听过的没听过的看过的没看过的老电影,都排着队一周来一部。
至于票房就不能强求了,重映能带动票房本身就是伪命题,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新片都得自求多福,老片更难被关注。
除了魔幻题材、特效大片之外,很多经典文艺片也是靠着重映这股风第一次在内地上映。
就比如戛纳最佳导演得主是枝裕和的这部——
《如父如子》
そして父になる
《如父如子》并不是是枝裕在内地上映的第一部电影。
2018 年的《小偷家族》靠着戛纳大放异彩,紧接着被国内引进,加上当年热闹的观影氛围,在内地斩获了 9600 万票房。
同时这也是该片海外的最高票房。
喜欢是枝裕和的观众都知道,他的作品节奏总是很温吞,但镜头却极为细腻,人物往那里一站,光靠背景就能让观众感慨万千。
而《如父如子》同样也是是枝裕和自编自导的代表作品之一,第一次看的观众恐怕都会被这个故事吓到,这不就是芒果台最喜欢拍的八点档剧情吗。
没错,《如父如子》讲述的是抱错孩子引发的纠葛。
福山雅治扮演的良多和妻子在儿子六岁那年接到了医院打来的电话,这个电话也解释了这对夫妻多年来的疑问。
为什么儿子跟自己长得一点都不像。
答案揭晓,原来医院抱错了。
但庆幸的是,通过 DNA,他们找到了抱错孩子的斋木一家。
于是在医院的安排下,两家人第一次见面。
初次相见,双方都很拘谨,除了了解一下彼此双方家庭的组成、孩子的成长,其他很多话一时之间都很难说出口。
知道抱错了,然后呢,要换吗,怎么换?
良多和妻子非常纠结,面对周围亲戚朋友的询问,他们也总是选择逃避这个问题。
不知道还好,一旦知道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其他家人养育,他们的内心就无法平静。
良多安慰妻子,这就是血缘的力量。
于是交换父母的行动在两家人之间悄无声息地展开。
良多就职于东京大公司,拿高薪,住大公寓,生活颇有格调和品味。
因此他们家施行的是精英教育,孩子从小就被各种课程塞满,妻子作为家庭主妇,负责孩子的一切事物。
相反,斋木一家则是没什么文化的乡下人,靠开五金店为生,收入一般,妻子还要打工补贴家用。
因为除了抱错的老大之外,他们家后面还生了老二和老三,因此开销巨大,别说给孩子上什么兴趣班了,光是生活费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所以第一次见面时,斋木一家邋遢的行事作风就给良多留下很差的印象。
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在这种环境里养大,他就迫不及待想要把亲生儿子给接过来。
可是交换孩子会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吗?
两家人提议,先让孩子们从朋友开始做起,于是他们开始了一周一次的交换计划。
每个周末,两家人都会一起吃饭,结束时就会把孩子送到对方家里住上一两天。
斋木家里孩子多,平常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他们早已习惯了。
这对良多来说却无法接受,送去的时候好好的,去接的时候受伤了。
就算不是良多自己的亲生儿子,但也是疼爱了六年的宝贝,说舍得也是假话。
于是良多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他打算把两个孩子都要过来。
这显然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法院也不会支持的。
可即使律师劝说,良多依然不愿意放弃,于是借助周末聚会,良多堂而皇之地就提了出来。
你们实在不愿意,我愿意给钱。
斋木两口子被他的发言给吓到出离愤怒。
幸亏是公共场合,否则差点打起来,事后妻子也埋怨良多说话不经大腦,可是这就是良多最真实也是最自私的想法。
良多从来没管过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丢给妻子去操办,自然他和孩子的亲密程度也远远比不上斋木一家。
就比如他从来不和儿子一起洗澡。
他总是抱怨孩子不如自己优秀,知道是抱错后,他更将一切都归咎在血缘上。
可是亲生儿子呢,完全是个叛逆的小鬼头。
之前良多说什么孩子就要照做,可是轮到亲生儿子了,非要反问个一二三。
因此正式换完孩子的第一天,良多就给亲儿子立了一堆的规矩,不能这个,不许那个。
反观斋木一家,他们家虽然生活质量一般,但孩子们却打心底将爸爸当成英雄。
斋木会修好孩子们的玩具,会和他们一起洗澡,也会在游乐场里和孩子们一起疯跑。
良多说养孩子就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所以要扮演一个严父的形象,对儿子总是冷冰冰的,不苟言笑。
而斋木却认为,养孩子就是要花精力去陪伴。
虽然这是个换孩子的故事,但是视角并不是孩子们,而是这些成年人。
面对抱错孩子这种从孩子到家庭都无比痛苦的情况下,如何去衡量亲情的分量,如何在爱和血缘之间做出选择。
良多一直暗示自己,要下定决心,换完孩子就不再和斋木一家联系,可是六年的亲情能轻易割舍吗,对亲生的孩子越好,就会越觉得对不住原来的孩子。
良多和亲儿子依旧有着有很深的隔阂,这些隔阂靠所谓的血缘来化解实在是太过于天真了。
哪怕良多和妻子用最好的物质条件去呵护亲生儿子,可孩子还是想斋木,甚至偷偷跑去乡下找爸爸。
看吧,良多自认为高素质有品味,看谁都是优越感爆棚,结果孩子宁愿去住拥挤的小房子,也不愿意待在这个大房子里。
那自己含辛茹苦养了六年的孩子呢?
他那么安静的一个孩子,习惯了那个喧闹的大家庭了吗?
看着相机里孩子给自己拍的照片,良多百感交集,他坚守的血缘关系,真的那么重要吗?
是枝裕和将一个八点档的狗血故事,以如此细腻的镜头娓娓道来。
这个故事里的所有人的都是受害者,大人们尚且苦恼,孩子们则更加无助。
当两个孩子被交换到陌生的家庭里,他们心里依然在期盼着 " 父母 " 终有一天会来接自己回家。
因此电影的结尾也停留在了良多去见养子的那一幕。
他在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身上深刻体会到了父亲这个身份带来的意义。
血缘不是决定一切的根源,长久的陪伴才是构筑深厚情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