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都十多年了,總算等到它在内地上映了,歡迎閱讀。
2024 年,是内地觀眾的重映元年,許多你聽過的沒聽過的看過的沒看過的老電影,都排着隊一周來一部。
至于票房就不能強求了,重映能帶動票房本身就是偽命題,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新片都得自求多福,老片更難被關注。
除了魔幻題材、特效大片之外,很多經典文藝片也是靠着重映這股風第一次在内地上映。
就比如戛納最佳導演得主是枝裕和的這部——
《如父如子》
そして父になる
《如父如子》并不是是枝裕在内地上映的第一部電影。
2018 年的《小偷家族》靠着戛納大放異彩,緊接着被國内引進,加上當年熱鬧的觀影氛圍,在内地斬獲了 9600 萬票房。
同時這也是該片海外的最高票房。
喜歡是枝裕和的觀眾都知道,他的作品節奏總是很溫吞,但鏡頭卻極為細膩,人物往那裡一站,光靠背景就能讓觀眾感慨萬千。
而《如父如子》同樣也是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代表作品之一,第一次看的觀眾恐怕都會被這個故事吓到,這不就是芒果台最喜歡拍的八點檔劇情嗎。
沒錯,《如父如子》講述的是抱錯孩子引發的糾葛。
福山雅治扮演的良多和妻子在兒子六歲那年接到了醫院打來的電話,這個電話也解釋了這對夫妻多年來的疑問。
為什麼兒子跟自己長得一點都不像。
答案揭曉,原來醫院抱錯了。
但慶幸的是,通過 DNA,他們找到了抱錯孩子的齋木一家。
于是在醫院的安排下,兩家人第一次見面。
初次相見,雙方都很拘謹,除了了解一下彼此雙方家庭的組成、孩子的成長,其他很多話一時之間都很難說出口。
知道抱錯了,然後呢,要換嗎,怎麼換?
良多和妻子非常糾結,面對周圍親戚朋友的詢問,他們也總是選擇逃避這個問題。
不知道還好,一旦知道自己的親生骨肉被其他家人養育,他們的内心就無法平靜。
良多安慰妻子,這就是血緣的力量。
于是交換父母的行動在兩家人之間悄無聲息地展開。
良多就職于東京大公司,拿高薪,住大公寓,生活頗有格調和品味。
因此他們家施行的是精英教育,孩子從小就被各種課程塞滿,妻子作為家庭主婦,負責孩子的一切事物。
相反,齋木一家則是沒什麼文化的鄉下人,靠開五金店為生,收入一般,妻子還要打工補貼家用。
因為除了抱錯的老大之外,他們家後面還生了老二和老三,因此開銷巨大,别說給孩子上什麼興趣班了,光是生活費就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所以第一次見面時,齋木一家邋遢的行事作風就給良多留下很差的印象。
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在這種環境裡養大,他就迫不及待想要把親生兒子給接過來。
可是交換孩子會是這麼容易的事情嗎?
兩家人提議,先讓孩子們從朋友開始做起,于是他們開始了一周一次的交換計劃。
每個周末,兩家人都會一起吃飯,結束時就會把孩子送到對方家裡住上一兩天。
齋木家裡孩子多,平常磕磕碰碰在所難免,他們早已習慣了。
這對良多來說卻無法接受,送去的時候好好的,去接的時候受傷了。
就算不是良多自己的親生兒子,但也是疼愛了六年的寶貝,說舍得也是假話。
于是良多萌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他打算把兩個孩子都要過來。
這顯然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法院也不會支持的。
可即使律師勸說,良多依然不願意放棄,于是借助周末聚會,良多堂而皇之地就提了出來。
你們實在不願意,我願意給錢。
齋木兩口子被他的發言給吓到出離憤怒。
幸虧是公共場合,否則差點打起來,事後妻子也埋怨良多說話不經大腦,可是這就是良多最真實也是最自私的想法。
良多從來沒管過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丢給妻子去操辦,自然他和孩子的親密程度也遠遠比不上齋木一家。
就比如他從來不和兒子一起洗澡。
他總是抱怨孩子不如自己優秀,知道是抱錯後,他更将一切都歸咎在血緣上。
可是親生兒子呢,完全是個叛逆的小鬼頭。
之前良多說什麼孩子就要照做,可是輪到親生兒子了,非要反問個一二三。
因此正式換完孩子的第一天,良多就給親兒子立了一堆的規矩,不能這個,不許那個。
反觀齋木一家,他們家雖然生活質量一般,但孩子們卻打心底将爸爸當成英雄。
齋木會修好孩子們的玩具,會和他們一起洗澡,也會在遊樂場裡和孩子們一起瘋跑。
良多說養孩子就要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所以要扮演一個嚴父的形象,對兒子總是冷冰冰的,不苟言笑。
而齋木卻認為,養孩子就是要花精力去陪伴。
雖然這是個換孩子的故事,但是視角并不是孩子們,而是這些成年人。
面對抱錯孩子這種從孩子到家庭都無比痛苦的情況下,如何去衡量親情的分量,如何在愛和血緣之間做出選擇。
良多一直暗示自己,要下定決心,換完孩子就不再和齋木一家聯系,可是六年的親情能輕易割舍嗎,對親生的孩子越好,就會越覺得對不住原來的孩子。
良多和親兒子依舊有着有很深的隔閡,這些隔閡靠所謂的血緣來化解實在是太過于天真了。
哪怕良多和妻子用最好的物質條件去呵護親生兒子,可孩子還是想齋木,甚至偷偷跑去鄉下找爸爸。
看吧,良多自認為高素質有品味,看誰都是優越感爆棚,結果孩子寧願去住擁擠的小房子,也不願意待在這個大房子裡。
那自己含辛茹苦養了六年的孩子呢?
他那麼安靜的一個孩子,習慣了那個喧鬧的大家庭了嗎?
看着相機裡孩子給自己拍的照片,良多百感交集,他堅守的血緣關系,真的那麼重要嗎?
是枝裕和将一個八點檔的狗血故事,以如此細膩的鏡頭娓娓道來。
這個故事裡的所有人的都是受害者,大人們尚且苦惱,孩子們則更加無助。
當兩個孩子被交換到陌生的家庭裡,他們心裡依然在期盼着 " 父母 " 終有一天會來接自己回家。
因此電影的結尾也停留在了良多去見養子的那一幕。
他在一個和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孩子身上深刻體會到了父親這個身份帶來的意義。
血緣不是決定一切的根源,長久的陪伴才是構築深厚情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