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北京海淀杀出未来独角兽:一把融资5亿,打破瓶颈,欢迎阅读。
铅笔道作者 | 阿欣
近日,比特智路宣布完成 5 亿元人民币 Pre-A 轮融资。
这是比特智路既 2024 年天使轮、2025 年 1 月天使 + 轮融资之后,完成的第三轮融资。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获得大额融资,比特智路究竟有着怎样的实力?
01
比特智路成立于 2023 年 6 月,总部位于北京海淀,致力于解决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中网络可扩展性与通信效率的核心瓶颈。
通俗而言,其技术类似 "AI 算力的高速公路建设者 " ——当企业需要部署成千上万张 GPU 或 AI 芯片时,如何让这些硬體高效协同、避免 " 堵车 " 成为关键。
比特智路通过自主研发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全方位覆盖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优化、机器学习系统适配及芯片级硬體设计等领網域。其目标是将 AI 基础设施规模扩展至百万级芯片互联,大幅降低通信延迟,提升算力利用率。
从客户方面来看,它的主要客户为那些需要大规模 AI 算力的科技企业、云计算服务商及高端制造业。
这些用户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随着 AI 模型复杂度提升,传统网络架构难以支撑超大规模芯片集群的高效通信,导致算力资源浪费和训练成本激增,而比特智路的产品恰好能精准地解决这些难题。
02
比特智路的创始人是前字节跳动 AILab 总监郭传雄先生。他毕业于国防科大。
在加入字节跳动之前,他是微软研究院的研究员,在微软云计算部门 Azure Networking 从事研发工作。
在微软任职期间,他感受到全球云服务商对高性能网络技术的高度依赖,也察觉到中国在 AI 基础设施底层技术上的短板。
后来,在字节跳动,郭传雄作为 Infra 一把手,创立了字节跳动机器学习系统、数据中心网络、硬體加速等部门。
凭借在网络架构方面的突出贡献,他入选 IEEE Fellow(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罗腊咏先生,毕业于中科大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他曾先后任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和腾讯网络平台部,之后在字节芯片团队负责 FPGA NIC 项目。
2023 年,郭传雄看到了 AI 网络在可扩展性和通信效率方面的巨大挑战,离职创业,决心打造 " 中国版 Mellanox",解决行业痛点,提升中国在 AI 网络基础设施领網域的竞争力。
同年 6 月,郭传雄与罗腊咏一拍即合,共同创立了比特智路。
他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在西方技术封锁的大背景下,打造国产化的高性能网络技术,对标英伟达收购的 Mellanox(全球领先的 InfiniBand 和以太网解决方案商),解决中国 AI 算力 " 卡脖子 " 问题。
在融资方面,2023 年 11 月,该公司就获得了红杉中国、真格基金、奇绩创坛的投资;2024 年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德同资本、国富绿景创投等;2025 年 1 月完成天使 + 投资,由德同资本、富华资本 GRC、风投侠共同投资。
今年 2 月 17 日,该公司再次获得 5 亿元人民币融资,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三轮融资。
03
AI 网络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兴起再到快速崛起的过程。
早期,随着 AI 技术概念的提出,相关的网络需求开始萌芽。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行业发展较为缓慢。
后来,随着语音识别、影像识别等 AI 应用场景逐渐增多,对 AI 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行业由此开始兴起。
近年来,深度学习等技术爆发,大规模 AI 计算需求呈井喷式增长,AI 网络行业迎来了快速崛起的黄金时期。
然而,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痛点。其中,网络可扩展性差和通信效率低的问题尤为突出。
传统以太网架构难以支撑超万级芯片互联,数据在 GPU 间传输延迟高,导致算力利用率不足 50%。
比如在大规模 GPU 集群中,连接卡的性能限制使得数据传输缓慢,严重影响了 AI 运算效率。
不过,挑战背后往往也隐藏着巨大的机遇。
据行业预测,全球 AI 基础设施市场规模 2025 年将突破 50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30%。其中网络设备占比约 15%,而中国市场增速更是领先全球。
04
在这个赛道上,行业呈现 " 双轨竞争 " 的格局:国际巨头(英伟达、英特尔)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如华为、寒武纪侧重芯片设计,网络技术领網域尚未形成头部企业。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比特智路选择了差异化定位,成为 " 垂直整合者 "。
它不仅提供硬體(智能网卡),还优化軟體栈。而且,比特智路的团队兼具互联网大厂与芯片研发基因,这让它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上具备独特的优势。
AI 基础设施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浪潮之中。
IDC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 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市场总投资规模接近 4.9 万亿美元,并有望在 2028 年增至 6.6 万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 6.3%。
2024 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达 7470 亿元,同比增长 41.0%,预计 2025 年规模达到 10457 亿元,占全球比重达 20.9%。
此外,智能制造业、智能金融、智慧医疗、交通、教育等 AI 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也将进一步加速这一行业的高速发展。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还参考了 AI 科技评论 等相关内容,一并致谢。文中图片源自官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