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中文提醒仅韩国人可入场,必须持三星手机,鸣潮再惹怒中国玩家!,欢迎阅读。
上个月《鸣潮》在首尔搞了个线下见面会,结果整出个大新闻。
现场立着块双语告示牌,韩文写的是 " 需出示韩国身份证 ",中文写的却是 " 仅限韩国人参与 "。
这个举动彻底激怒了中国人。
用中文专门警告中国人别进,这跟当年租界 "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有啥区别?
并且中文的提醒,还超过整个牌子的一大半。
该事件曝光后,「鸣潮」马上就冲上热搜,有网友表示,这就是赤裸裸的针对中国人,歧视中国人 ……
活动主办方 Kuro Games Korea 在事件发酵后发布声明,解释称此举是 " 基于本地化运营需求 "。
但有网友扒出,该活动确实获得了 " 文化体验型营销活动 " 专项补贴,但相关条款中并无国籍限制规定。
有留学生拍视频发到网上,能清楚看到工作人员不光要检查手机是不是三星的,还要看韩国身份证。
这和官方之前说的 " 只是限制手机品牌 " 完全对不上号,明显就是搞区别对待。
很快,鸣潮官方发布了致歉声明。
声明表示,此举是为了让玩家减少排队时间。
网友们似乎对这份声明不买账,因为这份声明感觉像是在甩锅。
B 站 UP 主拿《原神》《星穹铁道》在韩国的活动对比,人家都是大大方方让所有玩家进,就《鸣潮》搞特殊。
网友的态度也很鲜明,就是支持不了一点。
TapTap 上《鸣潮》的评分两天内从 8.3 暴跌到 5.1,B 站官号掉粉 12 万。
有玩家发起 " 不氪金打卡 " 活动,坚持一个月不充钱,让公司看到玩家的态度。
还有在韩国被拒入场的留学生已经开始整理现场视频、门票、对话录音,准备向中韩两国的消费者协会投诉,开启维权。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不得地網域歧视,这事说不定能成维权典型案例。
这款游戏的国内玩家表示,这也不是鸣潮第一次搞韩国特供了。
中国游戏出的谷优先给国外吃,结束也不上架国内。
为了讨好韩国市场,甚至硬生生把角色服装都韩化了。
去年 3 月,游戏里有个叫丹瑾的角色,衣服被指抄袭韩服。虽然官方晒出设计草图证明清白,最后还是被说是讨好韩国市场。
有玩家调侃 :" 现在讨好韩国市场,当初何必做国风游戏 ?"
国产游戏出海这些年,真正站稳脚跟的《原神》《永劫无间》都是把中国元素玩出花的。
而《鸣潮》之前宣传主打国风,现在为了讨好海外市场拼命去中国化,结果弄成四不像。
更有游戏圈内人爆料,《鸣潮》28% 的登录 IP 其实是在韩中国人。
但运营方还按老套路搞本地化,完全没意识到服务对象早就变了。
这就好比火锅店给四川人准备麻酱,给北京人准备香油完全搞反了。
如今看来,《鸣潮》想要打开韩国市场的做法也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
《鸣潮》在韩国又是改立绘又是搞特供活动,结果韩国玩家觉得 " 用力过猛 ",中国玩家觉得 " 吃里扒外 ",两边不讨好。
有业内人士揭露,这都是游戏公司的通病,说白了,就是想赚钱,赚外国人钱。
《鸣潮》的差异定价更是彻底惹恼民众。
今年 1 月 Steam 土耳其区定价比国服便宜近四成,全球玩家都炸了。虽然最后《鸣潮》被迫改成全球统一定价。
在加上这次的事件,《鸣潮》口碑算是彻底崩了。
但争议归争议,去年,中国游戏在海外赚了 180 多亿美元,《鸣潮》等产品海外收入与总收入占比超 70%。尤其韩国市场,鸣潮收入更是上榜第 6 位。
可以想想,这款游戏在海外赚了多少钱。
不过,玩家满意度比日韩游戏低一大截,或许也该好好反思下原因了。
这次事件给所有出海企业敲响警钟:别觉得海外玩家好糊弄别把国内玩家当冤大头。
别把文化自信当口号喊说到底,游戏公司得想明白:到底是做全球玩家都爱的好游戏,还是做四处跪舔的投机者。
全球化运营的本质,是在商业利益与文化尊重之间寻找动态平衡点。
当企业跨出母国市场,每个决策都在重新定义 " 我们 " 与 " 他们 " 的边界。
要不然就像《鸣潮》这次处理不好,就成国产游戏出海的反面教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