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2023年中国各省区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洞察报告,欢迎阅读。
2023 年 2 月 20 日,工信部发布开展第五批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将第五批 " 小巨人 " 企业初核和推荐工作提上了日程。回顾前四批,各省区市在《工业 " 四基 " 发展目录》基础上,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内容,促进了 " 小巨人 " 企业的提质扩容。从整体经营规模和技术规模来看,江苏、海南、天津、四川和安徽的 " 小巨人 " 发展呈现 " 大而强 ",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的 " 小巨人 " 发展呈现 " 小而精 "。
1、发展环境
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六大维度支撑 " 小巨人 " 企业群体总量扩大和质效提升
根据《关于支持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十四五 " 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 100 亿元以上奖补资金,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统筹管理,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在顶层政策引导下,全国各省及直辖市立足自身情况制定了扶持 " 小巨人 " 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支持政策。总体来看,扶持政策主要包含资金支持、产业链创新协同、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持、市场开拓和精准对接六大维度,与 2021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的《为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重点内容高度吻合。以资金支持为例,根据公开政策檔案,目前全国已有超 80% 的省及直辖市推出 " 专精特新 " 企业认定奖补措施以激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积极申报 " 小巨人 ",大部分地区奖补金额处于 50 万 -100 万元区间,相比普遍不足 50 万元的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认定奖补金额,支持力度具有明显优势。
区網域性股权市场设立专精特新专板,打通 " 小巨人 " 上市最后一公里
2022 年 11 月 18 日,证监会、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網域性股权市场 " 专精特新 " 专板的指导意见》,提出提高区網域性股权市场 " 专精特新 " 专板建设质量,并配套提供简化的信息披露要求、丰富的融资支持方式,逐步建立起符合场外市场特点和优质中小企业需求的基础服务体系、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上市规范培育体系,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切实从省内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加大组织协调、数据共享、政策资源整合和支持力度,加快 " 专精特新 " 专板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全国 35 家区網域性股权市场中,已有 25 家设立 " 专精特新 " 板块并对不同类型 " 小巨人 " 企业匹配与其特点、需求相适应的基础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一方面,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在专精特新板块展示、定制融资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科创属性评价等多方面为优质 " 小巨人 " 企业提供发展便利,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全链条,帮助企业树立资本思维同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解决了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与新三板、交易所市场的互动机制,帮助 " 小巨人 " 企业迅速提升品牌影响力并扩大市场规模,助推其走向北交所、沪深交易所等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新三板挂牌 1,132 家,上市企业数量达到 708 家,其中上证主機板 78 家、深证主機板 79 家、创业板 247 家、科创板 220 家、北交所 73 家,占比分别达到 4.6%、5.2%、19.8%、43.1%、39.7%。可见," 专精特新 " 专板的设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網域性股权市场功能作用发挥,并有效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 " 小巨人 " 企业的能力。
2、发展现状
地網域分布:" 小巨人 " 企业集聚现象显著,充分发挥领头羊带动中长尾效应
截至 2023 年 6 月,工信部已分 4 批累计公示 9,279 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实际认定 8,997 家,接近《" 十四五 "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 1 万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的目标数量。
从区網域分布来看,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呈现 " 东强西弱 ",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同样拥有更好的制造业基础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孕育了超半数的 " 小巨人 " 企业,在四批中占比分别达到 52%、52%、56%、64%;而承接着新兴产业布局的中部地区同样发展势头强劲,在各批次中均保持了 20% 以上的占比;另一方面,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西部地区和老牌工业基地的东北部地区在 " 小巨人 " 企业公示数量占比却呈现逐批次下降态势。随着《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加速推进 " 专精特新 " 企业在国内梯度转移,进一步提升区網域发展的平衡性,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在 " 小巨人 " 企业培育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从省份分布来看,前四批累计公示的 9,279 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分布于全国 31 个省区市,其中有 20 个省份超过 100 家 " 小巨人 ",数量最多的五个省份及直辖市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北京分别孕育了 1,079、881、768、714、597 家 " 小巨人 " 企业。
从城市分布来看,四批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分布于 300 个城市(包括直辖市),共 21 城拥有超过 100 家 " 小巨人 ",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重庆五个城市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京、沪、深三地分别孕育了 597 家、507 家、446 家,位于全国第一梯队,表明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的分布特点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从区县分布来看,四批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分布于 1,461 个区县中,共 4 个区县超过 100 家 " 小巨人 "。排名前 10 的区县分别为北京海淀区、深圳宝安区、深圳南山区、上海浦东新区、北京大兴区、上海嘉定区、上海松江区、上海闵行区、武汉江夏区、成都武侯区,其中上海占 4 席,北京和深圳各 2 席。排名第一的北京海淀区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拥有良好产业配套的同时汇聚了大量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和人才资源,为 " 小巨人 " 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创新支撑和服务,而北京海淀区 265 家 " 小巨人 " 企业数量甚至超过重庆、江西、天津、陕西等省区市。
总体来看,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分布遍及全部 31 个省区市,各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领头羊带动中长尾效应,促进制造业整体强链、补链、固链、延链建设。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的分布在省、市、县三个空间层级序列中扎堆现象愈发显著,集中度不断提升,排名前五的省份数量占全国比重 16.1%,其 " 小巨人 " 数量占比达到 43.5%;排名前五的城市数量占全国比重 1.6%,其 " 小巨人 " 数量占比达到 22.6%;排名前五的区县数量占全国比重 0.35%,其 " 小巨人 " 数量占比达到 8.9%。
经营规模、技术规模情况:江苏、海南大而强,北京、上海小而精
截至 2022 年 6 月,已公示的 9,279 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累计创造了 224.5 万人次就业规模和 15.16 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平均每家 " 小巨人 " 企业经营规模(以平均员工人数计)和技术规模(以发明专利数计)达到 242 人和 16.33 件。
分省市来看,平均经营规模排名前五的省份广西、海南、江苏、重庆、内蒙人数分别为 349、335、330、319、318 人,平均技术规模排名前五的省份海南、北京、江苏、上海、天津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 24.67、24.08、23.56、23.22、20.88 件,江苏、海南、天津、四川和安徽的 " 小巨人 " 发展呈现出大而强的特征,经营规模和技术规模双高,以江苏省和海南省为例,平均员工人数均超 330 人的同时创造了约 24 件有效发明专利;而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的小巨人发展呈现出小而精的特征,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例,员工人数小于全国均值的情况下,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分别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52%、46%。
3、发展展望
地方政府精准施策,为小巨人企业提供差异化支持引导
现阶段,各省份 " 小巨人 " 扶持政策对企业在资金支持、人才支持、企业创新、市场开拓、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需求给出充分支持,但由于各地自然资源、产业链优势各有千秋," 小巨人 " 企业所处行业垂直且细分,部分差异化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在此背景下,各省市支持政策势必进一步细化,以帮助企业找准所在地区特色资源禀赋,探寻自身高质量发展定位。
对于自然资源较为稀缺、整体产业链相对薄弱的地区来说,通过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促进地方政府与小巨人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收集、反馈其诉求和建议,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为小巨人企业提供差异化支持和引导,解决小巨人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市辅导、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识产权应用、上云用云及工业设计等方面的需求,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对于自然资源丰富,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地区来说,通过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产业链协作配套的建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益,提升小巨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例如,北京围绕龙头企业薄弱环节,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揭榜突破瓶頸和样机研发,支持 " 小巨人 " 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开展并购重组,吸引上下游企业在京落地;山东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布集中的重点产业链,采取政府指导、平台承办、双向互动形式,常态化组织产业链 " 链主 " 与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供需见面、路演推介等系列活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36 氪研究院 " 微信公众号。
36 氪研究院
36 氪研究院根据行业发展、资本热度、政策导向等定期输出高质量研究报告,帮助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等快速了解行业动态,把握发展机遇和明确发展方向。同时,研究院致力于为全国各级政府、企业、VC/PE 机构、孵化器 / 产业园区等提供专业定制化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