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2023年中國各省區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洞察報告,歡迎閱讀。
2023 年 2 月 20 日,工信部發布開展第五批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各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也紛紛将第五批 " 小巨人 " 企業初核和推薦工作提上了日程。回顧前四批,各省區市在《工業 " 四基 " 發展目錄》基礎上,不斷優化服務體系、創新服務内容,促進了 " 小巨人 " 企業的提質擴容。從整體經營規模和技術規模來看,江蘇、海南、天津、四川和安徽的 " 小巨人 " 發展呈現 " 大而強 ",北京、上海、廣東、寧夏的 " 小巨人 " 發展呈現 " 小而精 "。
1、發展環境
政策利好不斷釋放,六大維度支撐 " 小巨人 " 企業群體總量擴大和質效提升
根據《關于支持 " 專精特新 " 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 十四五 " 期間中央财政累計安排 100 億元以上獎補資金,由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統籌管理,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重點支持國家級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
在頂層政策引導下,全國各省及直轄市立足自身情況制定了扶持 " 小巨人 " 企業發展的各類專項支持政策。總體來看,扶持政策主要包含資金支持、產業鏈創新協同、數字化轉型、人才支持、市場開拓和精準對接六大維度,與 2021 年 6 月國務院發布的《為 " 專精特新 " 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重點内容高度吻合。以資金支持為例,根據公開政策檔案,目前全國已有超 80% 的省及直轄市推出 " 專精特新 " 企業認定獎補措施以激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積極申報 " 小巨人 ",大部分地區獎補金額處于 50 萬 -100 萬元區間,相比普遍不足 50 萬元的 " 專精特新 " 中小企業認定獎補金額,支持力度具有明顯優勢。
區網域性股權市場設立專精特新專板,打通 " 小巨人 " 上市最後一公裡
2022 年 11 月 18 日,證監會、工信部聯合印發《關于高質量建設區網域性股權市場 " 專精特新 " 專板的指導意見》,提出提高區網域性股權市場 " 專精特新 " 專板建設質量,并配套提供簡化的信息披露要求、豐富的融資支持方式,逐步建立起符合場外市場特點和優質中小企業需求的基礎服務體系、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和上市規範培育體系,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切實從省内經濟發展和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加大組織協調、數據共享、政策資源整合和支持力度,加快 " 專精特新 " 專板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現階段全國 35 家區網域性股權市場中,已有 25 家設立 " 專精特新 " 板塊并對不同類型 " 小巨人 " 企業匹配與其特點、需求相适應的基礎服務和綜合金融服務。一方面,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在專精特新板塊展示、定制融資服務、資本市場服務、科創屬性評價等多方面為優質 " 小巨人 " 企業提供發展便利,支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全鏈條,幫助企業樹立資本思維同時拓寬直接融資渠道,解決了 " 專精特新 "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另一方面,通過建立與新三板、交易所市場的互動機制,幫助 " 小巨人 " 企業迅速提升品牌影響力并擴大市場規模,助推其走向北交所、滬深交易所等更高層次的資本市場。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新三板挂牌 1,132 家,上市企業數量達到 708 家,其中上證主機板 78 家、深證主機板 79 家、創業板 247 家、科創板 220 家、北交所 73 家,占比分别達到 4.6%、5.2%、19.8%、43.1%、39.7%。可見," 專精特新 " 專板的設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區網域性股權市場功能作用發揮,并有效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 " 小巨人 " 企業的能力。
2、發展現狀
地網域分布:" 小巨人 " 企業集聚現象顯著,充分發揮領頭羊帶動中長尾效應
截至 2023 年 6 月,工信部已分 4 批累計公示 9,279 家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實際認定 8,997 家,接近《" 十四五 "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提出的 1 萬家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的目标數量。
從區網域分布來看,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呈現 " 東強西弱 ",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同樣擁有更好的制造業基礎和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環境,孕育了超半數的 " 小巨人 " 企業,在四批中占比分别達到 52%、52%、56%、64%;而承接着新興產業布局的中部地區同樣發展勢頭強勁,在各批次中均保持了 20% 以上的占比;另一方面,作為我國重要能源基地的西部地區和老牌工業基地的東北部地區在 " 小巨人 " 企業公示數量占比卻呈現逐批次下降态勢。随着《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提出加速推進 " 專精特新 " 企業在國内梯度轉移,進一步提升區網域發展的平衡性,西部和東北部地區在 " 小巨人 " 企業培育方面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從省份分布來看,前四批累計公示的 9,279 家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分布于全國 31 個省區市,其中有 20 個省份超過 100 家 " 小巨人 ",數量最多的五個省份及直轄市浙江、廣東、山東、江蘇、北京分别孕育了 1,079、881、768、714、597 家 " 小巨人 " 企業。
從城市分布來看,四批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分布于 300 個城市(包括直轄市),共 21 城擁有超過 100 家 " 小巨人 ",北京、上海、深圳、寧波、重慶五個城市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其中京、滬、深三地分别孕育了 597 家、507 家、446 家,位于全國第一梯隊,表明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的分布特點與地方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從區縣分布來看,四批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分布于 1,461 個區縣中,共 4 個區縣超過 100 家 " 小巨人 "。排名前 10 的區縣分别為北京海澱區、深圳寶安區、深圳南山區、上海浦東新區、北京大興區、上海嘉定區、上海松江區、上海闵行區、武漢江夏區、成都武侯區,其中上海占 4 席,北京和深圳各 2 席。排名第一的北京海澱區作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核心區,擁有良好產業配套的同時匯聚了大量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平台和人才資源,為 " 小巨人 " 企業提供了強大的創新支撐和服務,而北京海澱區 265 家 " 小巨人 " 企業數量甚至超過重慶、江西、天津、陝西等省區市。
總體來看,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分布遍及全部 31 個省區市,各大產業集群充分發揮領頭羊帶動中長尾效應,促進制造業整體強鏈、補鏈、固鏈、延鏈建設。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的分布在省、市、縣三個空間層級序列中扎堆現象愈發顯著,集中度不斷提升,排名前五的省份數量占全國比重 16.1%,其 " 小巨人 " 數量占比達到 43.5%;排名前五的城市數量占全國比重 1.6%,其 " 小巨人 " 數量占比達到 22.6%;排名前五的區縣數量占全國比重 0.35%,其 " 小巨人 " 數量占比達到 8.9%。
經營規模、技術規模情況:江蘇、海南大而強,北京、上海小而精
截至 2022 年 6 月,已公示的 9,279 家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累計創造了 224.5 萬人次就業規模和 15.16 萬件授權發明專利,平均每家 " 小巨人 " 企業經營規模(以平均員工人數計)和技術規模(以發明專利數計)達到 242 人和 16.33 件。
分省市來看,平均經營規模排名前五的省份廣西、海南、江蘇、重慶、内蒙人數分别為 349、335、330、319、318 人,平均技術規模排名前五的省份海南、北京、江蘇、上海、天津有效發明專利數分别為 24.67、24.08、23.56、23.22、20.88 件,江蘇、海南、天津、四川和安徽的 " 小巨人 " 發展呈現出大而強的特征,經營規模和技術規模雙高,以江蘇省和海南省為例,平均員工人數均超 330 人的同時創造了約 24 件有效發明專利;而北京、上海、廣東、寧夏的小巨人發展呈現出小而精的特征,以北京市和上海市為例,員工人數小于全國均值的情況下,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分别超出全國平均水平 52%、46%。
3、發展展望
地方政府精準施策,為小巨人企業提供差異化支持引導
現階段,各省份 " 小巨人 " 扶持政策對企業在資金支持、人才支持、企業創新、市場開拓、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需求給出充分支持,但由于各地自然資源、產業鏈優勢各有千秋," 小巨人 " 企業所處行業垂直且細分,部分差異化需求尚未得到滿足。在此背景下,各省市支持政策勢必進一步細化,以幫助企業找準所在地區特色資源禀賦,探尋自身高質量發展定位。
對于自然資源較為稀缺、整體產業鏈相對薄弱的地區來說,通過加強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和運營,促進地方政府與小巨人企業的溝通和交流,及時收集、反饋其訴求和建議,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協作機制,為小巨人企業提供差異化支持和引導,解決小巨人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市輔導、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識產權應用、上雲用雲及工業設計等方面的需求,激發其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
對于自然資源豐富,產業鏈相對完整的地區來說,通過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和產業鏈協作配套的建設,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和規模效益,提升小巨人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和抗風險能力。例如,北京圍繞龍頭企業薄弱環節,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揭榜突破瓶頸和樣機研發,支持 " 小巨人 " 企業圍繞產業鏈布局開展并購重組,吸引上下遊企業在京落地;山東圍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布集中的重點產業鏈,采取政府指導、平台承辦、雙向互動形式,常态化組織產業鏈 " 鏈主 " 與上下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供需見面、路演推介等系列活動。
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 "36 氪研究院 " 微信公眾号。
36 氪研究院
36 氪研究院根據行業發展、資本熱度、政策導向等定期輸出高質量研究報告,幫助政府、企業、投資機構等快速了解行業動态,把握發展機遇和明确發展方向。同時,研究院致力于為全國各級政府、企業、VC/PE 機構、孵化器 / 產業園區等提供專業定制化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