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AI时代,如何重新定义生命?,欢迎阅读。
内容来源:2023 年 11 月 25 日,新人机世界:重新定义生命——第七届互联网思想者大会分享。
分享嘉宾:夏可君,哲学家、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高级笔记达人 | 天朗明月
责编 | 金木研 排版 | 五月
第 8006 篇深度好文:6814 字 | 20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笔记君说:
本文探讨了夏可君在第七届互联网思想者大会上分享的重新定义生命内容。
首先,从道家角度阐述人类面临的三重危机,提出生命的三种形态,探讨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其次,海德格尔试图重建与《道德经》的关系,构建新的现代性叙事和世界哲学,将道家思想全球化,同时也将欧洲思想和世界思想融入道家思想,完成相互的转换。
再次,介绍了生命科技技术《道德经》中的三重生命状态,包括 secondlife 第二次活、 doublelife 双重生命和永保 micro-teny 持幼态。
最后,强调了使用可循环、可回收和可再生的生物材料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生命技术的核心思考。
总之,通过道家对农业文明、稻作文明的整体反思以及生命技术的本体论区分,引出是否可以为工业文明或电子文明提供某种反思方法,启发另一种现代性批判?
一、道家思想与现代生命科技的融合探讨
1. 当前技术下的危机与机遇
当前时代,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三重危机与机遇,我用老子《道德经》的 " 人道 "、" 地道 " 与 " 天道 " 的区分和说法来展开。
第一,人性或 " 人道 " 的危机
人工智能的崛起为人类带来诸多机会与挑战,引发了关于人类进化是否将被机器智能所取代的深思。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发展,可能催生新的后人类时代。
在此背景下,人类必须寻求与 AI 的共生与合作,形成新型的连体关系。
这引发了关于人类生命体借鉴是否将被超越的疑问。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技术的发展似乎正在对人性产生逆转效应。
第二,气候或 " 地道 " 的危机
我们这个时代 " 人类世 " 的主题与地球盖娅相关,最近在欧洲 20 年来非常重要的哲学思考,是围绕生态危机,如果生态危机不再是某种政治阴谋话语的筹码,而是真正威胁到每一个在地球上生活的个体。
近几年来,全球气候极端变化和持续的全球变暖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区,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尤其对未来负责的人性必须关注的问题,那么,这能不能导致 " 人类世 " 的各种技术逆转自身?能不能导致气候重新调节?
第三,生物技术或 " 天道 " 的危机
生物技术,尤其是 CRISPR-Cas9 技术,引发了一系列机遇与挑战。CRISPR-Cas9 这一独特的古菌类细菌自身的免疫抗体,具备排斥、选择和修复病毒的能力。
当其在人类细胞内的 Cas9 找到 CRISPR 编辑方式时,便能实现清理病毒、应对病毒以及自身免疫的重要生命技术。
最近这项技术荣获了生物学和医学诺贝尔奖,以及胚胎干细胞技术和基因剪辑技术所带来的问题。它们在修复基因缺陷方面具有重大补救作用,同时也引发了伦理后果。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不允许进行相关生物技术研究。
总之,人性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不仅是人道危机,还是 AI 智能危机。它涉及整个生命中宇宙天体、生物在大地上的出现,包括人类的基因组等。这已经是一个人与天地宇宙、生物、地球以及宇宙进化相关的天道问题。
2.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在斯洛特戴克先生的著作《欧洲的道家化》中,他深入剖析了欧洲近 200 年的现代性进程,并指出这一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以加速运动为核心,涵盖了经济学、生物学、社会生物学、革命理论、技术以及加速度等多个领網域。
他认为这种高速运转的运动方式导致了现代性的三重危机,即环境危机、社会危机和心灵危机。
为应对这些危机,斯洛特戴克先生主张欧洲思想应当道家化,并强调整个世界文化都应该借鉴道家思想。他甚至将老子视为引领世界民族走向未来的思想家。
哲学家海德格尔在 1946 年曾提出,整个文化和文明都需要回归老子的思想。这一观点在柏林技术大学和欧洲思想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海德格尔试图通过重建他与道德经在 1945 年以后的关系,构建一个新的现代性叙事和世界哲学。这一新的叙事将道家思想全球化,同时也将欧洲思想和世界思想融入道家思想,从而完成相互转换。
这一思想不仅为欧洲现代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还对全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现代生命科技技术
① 老子道德经中的三重生命状态
道德经中的老子作为智慧的化身,既是不老不死的 " 老莱子 ",又是青春永驻的 " 老孩子 ",更是修道成仙的始祖 " 太上老君 "。
这恰好对应了生命的三重状态,即重新出生的生命、神圣的胎儿或内丹修炼的不死生命以及持幼态或返老还童的青春生命。
简而言之,生命的重活(re-generation),从余生开始的第二次活(second life),或者一个永葆青春的双重生命(doublelife),永保 " 持幼态 "(neoteny)的老孩子状态。
接下来我们具体讲解。
第一,Second life 第二次活动
自 21 世纪伊始,我们见证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生命年岁现象,即人们跨越了 80 岁的生命门槛,甚至迈向了 90 岁的高龄。
相较于 18 世纪以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的平均寿命仅约 40 岁,如今生命的长度已增长了一倍。这不仅意味着我们比过去多活了 40 岁,更象征着我们获得了一次生命的倍增机会。
许多人在 40 岁后,50 岁之际,期望能开启另一段生命旅程。这意味着我们有机会重获新生,从第二次生命开始,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第二,neoteny 永保持幼态
道德经所持的生命观念区别于常规理解,它认为生命应该从一开始就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存在,并非如我们所熟悉的那样,从 3 岁开始说话,11 岁步入衰老,20 多岁结婚生子。
老子倡导的是持久的幼态,始终如一的全新生命状态。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蝌蚪的例子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蝌蚪来到陆地变成青蛙,它会经历成长。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它完美展现了再生的特质,即使肢体被砍断,也能重新长出完整的肢体。
在社会学和媒体学领網域,米老鼠的形象始终保持着年轻活力。人们对米老鼠的喜爱源于何处?为何迪士尼的米老鼠形象越来越年轻?这是否意味着持久的青春活力存在?
这只是道家追求长生不老、长生不死的理想化表达,反映出生命技术背后蕴含的生命神学观念和理想。
在这个时代,生命技术的核心问题在于 bio- technics 生物技术的可能性,这也是我近年来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三,double life 永葆青春的双重生命
我们必须经历双重生活。一方面我们不可避免地经历生理老化和死亡,这是自然规律,无人能够幸免。
另一方面,通过营养增强、医疗技术的提升、社会福利的完善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生命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改变生命进程的可能性。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们成功破译了 DNA 的密码体系,并确立了核心的生命法则中心法则,这一法则描绘了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到 RNA,再由 RNA 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尽管这一法则为理解生命运作机制奠定了基石,但其固有的不可逆性特征始终存在。因此,科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基因编辑与修复技术,探索是否能创造出一种内在的生命编码机制,以挑战并重塑这一生命的底层规律。这种对生命法则的革新,可喻为触及天道的探索。
这一探索不仅局限于人类社会或人道层面,而是深入到包括古菌在内的所有生物体,乃至地球生命、宇宙生命的普遍原则中。人类 DNA 蕴藏的不仅仅是数百万年的演化痕迹、数 10 万年的人类历史以及亿万年的文明沉淀,更被视为承载着宇宙生命奥秘的密码,即所谓的天道。
② 生命技术改变生命法则
第一,生命的生理学原理
探讨生命是否存在因技术而具有先天性的可能性,即追求永久的幼态青春活力,这或许只是一种梦想和哲学幻觉。
在生命技术领網域中,渴望永葆青春的活力似乎已成为一种狂想。我们所谈论的持幼态,不仅仅局限于感官上的青春状态。许多艺术家和表演者即使年老,依然展现出活力四溢的精神状态,这是每个人在感官层面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状态。
同时,它不仅关乎精神韧性和心态。确实有人即使到了老年,仍然保持年轻的心态,这正是修行者所达到的境界。老干部通过练习书法恢复了身体健康。
总而言之,无论是感官、精神强度、心态还是生理或者活力等方面,我们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持青春的状态。
第二,基因本性或结构改变
基因层面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影响生理或活力,例如长寿。具有长寿基因的个体在无意外事故的情况下,往往能活到 90 岁、100 岁。我们也观察到许多修炼者,特别是修佛、修道者,同样能够享此高寿。
更关键的是基因本性或者结构上的改变。在道教传统中,这种改变体现在内在与外在的平衡以及通过生物技术对基因本性和生命结构的改造。
虽然 DNA 结构是不可逆的中心法则,但是表观遗传似乎暗示人的本性可以通过后天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这在表观遗传学领網域仍存在争议。
第三,构建生命呼吸通道
在中国道教理论中,先天之炁的呼吸方式为胎儿在母体内的生存状态提供了独特视角。与常规理解的呼吸方式不同,先天之炁的呼吸更加深入生命本质。
胎儿在母体内的前三个月,其呼吸器官尚未成熟,他们并非通过肺部进行呼吸,而是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中获取氧气和营养。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无需借助任何器官,与宇宙天地相融合。
当婴儿离开母体时,由于呼吸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通常需要外部刺激才能启动自主呼吸。然而,如果能够回归到类似母腹内胎儿的先天呼吸方式,即道教所称的先天之炁,便有可能保持生命的青春活力。
在道教养生术法中,例如设立丹田,包括下丹田、中丹田和上丹田的修炼,旨在重建一个超越常规口、肺、喉咙等器官参与的全新呼吸通道。这个通道被认为与宇宙天地相通,如同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进行的内在而不需器官活动的呼吸。这种内在的吐纳方式象征着培养出一个神圣的胎儿形态。
若能在个体生命实践中寻找并维系神圣胎儿状态,意味着能达到中国道家所崇尚的持幼态,即保持永恒的青春与生命力。
第四,胚胎干细胞技术应用
老子道德经中倡导的回归胎儿状态的理念,实际上是以胚胎为方法,强调了生命最初三个月的状态。这种理念与当前的西方哲学和生命技术,尤其是胚胎干细胞技术紧密相连。
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前 3 个月处于全能干细胞阶段,而后 7 个月逐渐成为少能和单能干细胞,即成人细胞。
值得注意的是,前几年诺贝尔奖成果,包括日本科学家获得的诺贝尔奖,都是基于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而未涉及伦理争议的胚胎干细胞提取。在胚胎发育的前三个月,如果要提取干细胞,就必须杀死胚胎,这无疑引发了巨大的伦理挑战。
在孩子出生后,我们可以从个体中提取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例如,许多老人膝盖不好,可以通过将干细胞注射到膝盖中,使膝盖重新充满活力。
在中国,胚胎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包括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等方面。然而,胚胎干细胞技术在国际上引发了巨大争议。
总之,为了更好地理解生命技术改变生命法则这一理念,我们将生命的生理学原理、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生存状态、道教的内丹理论以及胚胎干细胞的生物科学技术进行了联系。它们之间存在深度的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比喻。
道德经清晰地揭示了道教观念如何与生物学、生理学事实、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先天之炁以及胚胎干细胞技术的体内外培养和激活生命活性的能力相互关联。
二、文明演进与稻作文明的重要性
1.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探讨文明发展历程时,我们通常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这一划分方式来源于莫里斯的著作《人类的演变:采集者、农夫与大工业时代》。
阶段一:在遥远的 12000 年前,人类社会处于史前旧石器时代的游牧式采集狩猎文明。
阶段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在 12000 年之后,我们见证了农业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出现。人们开始定居,驯养动物,如猪、狗、羊,并对稻谷和北方的小麦进行了驯化和人工培植。
阶段三:自 1780 年蒸汽机工业文明诞生以来,特别是随着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人类社会步入了硅基数字文明的新时代。
根据考古学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 12000 年前出现了最早的稻谷文明,这比麦子和其他作物的驯化更早,这一发现具有无可争议的意义。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谷文明不仅代表了重要的粮食来源,而且与生命的诞生、万物的繁衍和植物的生长息息相关。
2. 稻作文明的重要性
关于稻作文明和老子道德经的探讨,其重要性源于道德经第四大章中的一段著名论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什么是 " 道生一 "?
在自然界中,道生一现象表现为野生稻谷种子被采摘后得以保留。这里的一特指种子,即那些被人工采集并可用于再次播种的再生种。
野生稻谷的谷粒自然落下,能够在来年重新生长,这是自然界中野生稻谷的再生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粮食逐渐成为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在寒冷的季节,单纯的采集和狩猎无法满足人类在漫长冬季的生存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发现了稻谷再生的秘密,通过采摘并保存谷粒,实现来年的播种,从而确保粮食的持续供应。
什么是 " 一生二 "?
" 二 " 所代表的是对其他动物进行驯化的过程,使其能够参与到耕田劳作中。我们以种子为例,人工培育的种子并不是通过杀死它们来获取,而是通过再生方式。
同样,在狩猎活动中,动物是被杀死,而在人工培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培育稻谷的种子,还培育其他动物,例如猪、牛和狗。这些动物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狗可以保护田地,牛和猪可以耕田,而猪还能刨开田地,使其松土。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不是一次性杀掉羊,而是在羊生下羊崽之后再去宰杀,这是对生命的再生性的保护。
什么是 " 二生三 "?
" 三 " 这一概念,既体现了人性自身的特点,也是语言发展的产物。
在人性培植与教化过程中,奴隶成为了初始对象,随着时间推移,重心逐渐转向对子女的培养。
什么是 " 三生万物 "?
三生万物所代表的是一种广泛的存在形式。这里提及的其他工具并非指武器或人工制造的器具,而是指源于自然、未经加工的原始工具。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些工具是最早的挖土工具,例如用木头树枝制成的器具。这些工具在农业中被广泛使用,如翻耕土地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使用石油等化工材料。这些材料经过加工后可以转化为各种产品,例如口香糖、衣服和发动机燃料。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化工燃料不仅在使用后会产生巨大的浪费和消耗,还会导致环境危机。因此,我们强调使用可循环、可回收和可再生的生物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是否可以用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工燃料。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是可行的。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可食用的能源。
稻谷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来源,其种植和使用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能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生命科技的层次和思考
1. 生命技术的 3 个层次
生命技术有三个层面。具体如下:
首先,食物层面的满足关乎我们的生理需求,例如饥饿和口渴等。石油作为化石燃料,显然无法满足我们的饮食需求。某些物质如口香糖,尽管可以被摄取,但并非用于满足饮食需求。
其次,食物层面的升华即酿酒。酿酒带来的迷醉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饮酒后的迷醉状态并非肉体或物质层面的体验,而是精神性的满足。
历史上的许多文化,如商代的酒文化和基督教崇拜酒神的传统,都体现了人类对于精神满足的追求。
然而,与当今技术时代的成瘾问题相似,过度饮酒同样可能导致成瘾。要克服这种成瘾,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既能满足生理需求,又能避免成瘾的方法。
最后是关于先天之炁的层面。道德经中强调的我独异于人,贵在食母并非指吃奶,而是指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过程。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吸收母体的营养,这是一个神圣的、持续生长的过程。
这与道德经所倡导的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相呼应,意味着通过减损过度的欲望和行为,回归到一种自然、无为的状态。
2. 生命思考的 3 个问题
对我们而言,探索可再生食物来源是生命中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在稻作文明中,道德经提及道与稻的关系,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远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 3 个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研发一款新型食物,它的特性与石油截然不同,不能像口香糖那样无法食用。
这款食物应具备稻谷的特性,即在新时代狩猎之后被发掘出的可再生资源。因此,当前的重点在于能否研发出一种类似稻谷的万能且可再生的新型食物。
其次,关于生命技术的逆转问题,我们需要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成瘾现象,例如粮食酿酒所导致的成瘾问题。我们是否可以研发一种逆转或克制的技术,利用外部 AI 或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不再伤害生命,而是转向保护和增强生命免疫力的目标。
最后,关于不是技术的问题。不死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它可以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同时不使我们成瘾,并且可以真正帮助我们实现不死的感知。
从生物技术角度来看,我们从古菌类中发现的 CRISPR- Cas9 重复节律保护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免疫保护方式,其原理与道教的先天之炁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通过结合道教的先天之炁与当前的基因修复和基因剪辑技术,例如 CRISPR- Cas9,我们可以重新审视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本质。这将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 连 3 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