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AI時代,如何重新定義生命?,歡迎閱讀。
内容來源:2023 年 11 月 25 日,新人機世界:重新定義生命——第七屆互聯網思想者大會分享。
分享嘉賓:夏可君,哲學家、評論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高級筆記達人 | 天朗明月
責編 | 金木研 排版 | 五月
第 8006 篇深度好文:6814 字 | 20 分鍾閱讀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本文探讨了夏可君在第七屆互聯網思想者大會上分享的重新定義生命内容。
首先,從道家角度闡述人類面臨的三重危機,提出生命的三種形态,探讨道家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及其重要性。
其次,海德格爾試圖重建與《道德經》的關系,構建新的現代性叙事和世界哲學,将道家思想全球化,同時也将歐洲思想和世界思想融入道家思想,完成相互的轉換。
再次,介紹了生命科技技術《道德經》中的三重生命狀态,包括 secondlife 第二次活、 doublelife 雙重生命和永保 micro-teny 持幼态。
最後,強調了使用可循環、可回收和可再生的生物材料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對生命技術的核心思考。
總之,通過道家對農業文明、稻作文明的整體反思以及生命技術的本體論區分,引出是否可以為工業文明或電子文明提供某種反思方法,啟發另一種現代性批判?
一、道家思想與現代生命科技的融合探讨
1. 當前技術下的危機與機遇
當前時代,技術給我們帶來了三重危機與機遇,我用老子《道德經》的 " 人道 "、" 地道 " 與 " 天道 " 的區分和說法來展開。
第一,人性或 " 人道 " 的危機
人工智能的崛起為人類帶來諸多機會與挑戰,引發了關于人類進化是否将被機器智能所取代的深思。如果這一趨勢持續發展,可能催生新的後人類時代。
在此背景下,人類必須尋求與 AI 的共生與合作,形成新型的連體關系。
這引發了關于人類生命體借鑑是否将被超越的疑問。從這個角度來看,智能技術的發展似乎正在對人性產生逆轉效應。
第二,氣候或 " 地道 " 的危機
我們這個時代 " 人類世 " 的主題與地球蓋娅相關,最近在歐洲 20 年來非常重要的哲學思考,是圍繞生态危機,如果生态危機不再是某種政治陰謀話語的籌碼,而是真正威脅到每一個在地球上生活的個體。
近幾年來,全球氣候極端變化和持續的全球變暖問題已經超越國界和地區,成為全球範圍内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
尤其對未來負責的人性必須關注的問題,那麼,這能不能導致 " 人類世 " 的各種技術逆轉自身?能不能導致氣候重新調節?
第三,生物技術或 " 天道 " 的危機
生物技術,尤其是 CRISPR-Cas9 技術,引發了一系列機遇與挑戰。CRISPR-Cas9 這一獨特的古菌類細菌自身的免疫抗體,具備排斥、選擇和修復病毒的能力。
當其在人類細胞内的 Cas9 找到 CRISPR 編輯方式時,便能實現清理病毒、應對病毒以及自身免疫的重要生命技術。
最近這項技術榮獲了生物學和醫學諾貝爾獎,以及胚胎幹細胞技術和基因剪輯技術所帶來的問題。它們在修復基因缺陷方面具有重大補救作用,同時也引發了倫理後果。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不允許進行相關生物技術研究。
總之,人性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不僅是人道危機,還是 AI 智能危機。它涉及整個生命中宇宙天體、生物在大地上的出現,包括人類的基因組等。這已經是一個人與天地宇宙、生物、地球以及宇宙進化相關的天道問題。
2. 道家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及其重要性
在斯洛特戴克先生的著作《歐洲的道家化》中,他深入剖析了歐洲近 200 年的現代性進程,并指出這一進程在很大程度上以加速運動為核心,涵蓋了經濟學、生物學、社會生物學、革命理論、技術以及加速度等多個領網域。
他認為這種高速運轉的運動方式導致了現代性的三重危機,即環境危機、社會危機和心靈危機。
為應對這些危機,斯洛特戴克先生主張歐洲思想應當道家化,并強調整個世界文化都應該借鑑道家思想。他甚至将老子視為引領世界民族走向未來的思想家。
哲學家海德格爾在 1946 年曾提出,整個文化和文明都需要回歸老子的思想。這一觀點在柏林技術大學和歐洲思想界得到了廣泛關注和讨論。
海德格爾試圖通過重建他與道德經在 1945 年以後的關系,構建一個新的現代性叙事和世界哲學。這一新的叙事将道家思想全球化,同時也将歐洲思想和世界思想融入道家思想,從而完成相互轉換。
這一思想不僅為歐洲現代性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向,還對全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 現代生命科技技術
① 老子道德經中的三重生命狀态
道德經中的老子作為智慧的化身,既是不老不死的 " 老萊子 ",又是青春永駐的 " 老孩子 ",更是修道成仙的始祖 " 太上老君 "。
這恰好對應了生命的三重狀态,即重新出生的生命、神聖的胎兒或内丹修煉的不死生命以及持幼态或返老還童的青春生命。
簡而言之,生命的重活(re-generation),從餘生開始的第二次活(second life),或者一個永葆青春的雙重生命(doublelife),永保 " 持幼态 "(neoteny)的老孩子狀态。
接下來我們具體講解。
第一,Second life 第二次活動
自 21 世紀伊始,我們見證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生命年歲現象,即人們跨越了 80 歲的生命門檻,甚至邁向了 90 歲的高齡。
相較于 18 世紀以前,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們的平均壽命僅約 40 歲,如今生命的長度已增長了一倍。這不僅意味着我們比過去多活了 40 歲,更象征着我們獲得了一次生命的倍增機會。
許多人在 40 歲後,50 歲之際,期望能開啟另一段生命旅程。這意味着我們有機會重獲新生,從第二次生命開始,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第二,neoteny 永保持幼态
道德經所持的生命觀念區别于常規理解,它認為生命應該從一開始就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存在,并非如我們所熟悉的那樣,從 3 歲開始說話,11 歲步入衰老,20 多歲結婚生子。
老子倡導的是持久的幼态,始終如一的全新生命狀态。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蝌蚪的例子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當蝌蚪來到陸地變成青蛙,它會經歷成長。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它完美展現了再生的特質,即使肢體被砍斷,也能重新長出完整的肢體。
在社會學和媒體學領網域,米老鼠的形象始終保持着年輕活力。人們對米老鼠的喜愛源于何處?為何迪士尼的米老鼠形象越來越年輕?這是否意味着持久的青春活力存在?
這只是道家追求長生不老、長生不死的理想化表達,反映出生命技術背後蘊含的生命神學觀念和理想。
在這個時代,生命技術的核心問題在于 bio- technics 生物技術的可能性,這也是我近年來深入思考的問題。
第三,double life 永葆青春的雙重生命
我們必須經歷雙重生活。一方面我們不可避免地經歷生理老化和死亡,這是自然規律,無人能夠幸免。
另一方面,通過營養增強、醫療技術的提升、社會福利的完善以及科技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生命科技的進步,讓我們看到了改變生命進程的可能性。
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我們成功破譯了 DNA 的密碼體系,并确立了核心的生命法則中心法則,這一法則描繪了遺傳信息從 DNA 傳遞到 RNA,再由 RNA 翻譯成蛋白質的過程。
盡管這一法則為理解生命運作機制奠定了基石,但其固有的不可逆性特征始終存在。因此,科學界一直致力于研究基因編輯與修復技術,探索是否能創造出一種内在的生命編碼機制,以挑戰并重塑這一生命的底層規律。這種對生命法則的革新,可喻為觸及天道的探索。
這一探索不僅局限于人類社會或人道層面,而是深入到包括古菌在内的所有生物體,乃至地球生命、宇宙生命的普遍原則中。人類 DNA 蘊藏的不僅僅是數百萬年的演化痕迹、數 10 萬年的人類歷史以及億萬年的文明沉澱,更被視為承載着宇宙生命奧秘的密碼,即所謂的天道。
② 生命技術改變生命法則
第一,生命的生理學原理
探讨生命是否存在因技術而具有先天性的可能性,即追求永久的幼态青春活力,這或許只是一種夢想和哲學幻覺。
在生命技術領網域中,渴望永葆青春的活力似乎已成為一種狂想。我們所談論的持幼态,不僅僅局限于感官上的青春狀态。許多藝術家和表演者即使年老,依然展現出活力四溢的精神狀态,這是每個人在感官層面都可以通過努力實現的狀态。
同時,它不僅關乎精神韌性和心态。确實有人即使到了老年,仍然保持年輕的心态,這正是修行者所達到的境界。老幹部通過練習書法恢復了身體健康。
總而言之,無論是感官、精神強度、心态還是生理或者活力等方面,我們都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保持青春的狀态。
第二,基因本性或結構改變
基因層面的改變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它不僅影響生理或活力,例如長壽。具有長壽基因的個體在無意外事故的情況下,往往能活到 90 歲、100 歲。我們也觀察到許多修煉者,特别是修佛、修道者,同樣能夠享此高壽。
更關鍵的是基因本性或者結構上的改變。在道教傳統中,這種改變體現在内在與外在的平衡以及通過生物技術對基因本性和生命結構的改造。
雖然 DNA 結構是不可逆的中心法則,但是表觀遺傳似乎暗示人的本性可以通過後天環境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這在表觀遺傳學領網域仍存在争議。
第三,構建生命呼吸通道
在中國道教理論中,先天之炁的呼吸方式為胎兒在母體内的生存狀态提供了獨特視角。與常規理解的呼吸方式不同,先天之炁的呼吸更加深入生命本質。
胎兒在母體内的前三個月,其呼吸器官尚未成熟,他們并非通過肺部進行呼吸,而是通過臍帶和胎盤與母體相連,從中獲取氧氣和營養。這種特殊的呼吸方式無需借助任何器官,與宇宙天地相融合。
當嬰兒離開母體時,由于呼吸器官尚未完全發育成熟,通常需要外部刺激才能啟動自主呼吸。然而,如果能夠回歸到類似母腹内胎兒的先天呼吸方式,即道教所稱的先天之炁,便有可能保持生命的青春活力。
在道教養生術法中,例如設立丹田,包括下丹田、中丹田和上丹田的修煉,旨在重建一個超越常規口、肺、喉嚨等器官參與的全新呼吸通道。這個通道被認為與宇宙天地相通,如同胎兒通過臍帶和胎盤進行的内在而不需器官活動的呼吸。這種内在的吐納方式象征着培養出一個神聖的胎兒形态。
若能在個體生命實踐中尋找并維系神聖胎兒狀态,意味着能達到中國道家所崇尚的持幼态,即保持永恒的青春與生命力。
第四,胚胎幹細胞技術應用
老子道德經中倡導的回歸胎兒狀态的理念,實際上是以胚胎為方法,強調了生命最初三個月的狀态。這種理念與當前的西方哲學和生命技術,尤其是胚胎幹細胞技術緊密相連。
胚胎幹細胞技術的前 3 個月處于全能幹細胞階段,而後 7 個月逐漸成為少能和單能幹細胞,即成人細胞。
值得注意的是,前幾年諾貝爾獎成果,包括日本科學家獲得的諾貝爾獎,都是基于胚胎幹細胞在體外培養,而未涉及倫理争議的胚胎幹細胞提取。在胚胎發育的前三個月,如果要提取幹細胞,就必須殺死胚胎,這無疑引發了巨大的倫理挑戰。
在孩子出生後,我們可以從個體中提取幹細胞并在體外進行培養。例如,許多老人膝蓋不好,可以通過将幹細胞注射到膝蓋中,使膝蓋重新充滿活力。
在中國,胚胎技術的應用已經相當廣泛,包括返老還童、延年益壽等方面。然而,胚胎幹細胞技術在國際上引發了巨大争議。
總之,為了更好地理解生命技術改變生命法則這一理念,我們将生命的生理學原理、胎兒在母體子宮内的生存狀态、道教的内丹理論以及胚胎幹細胞的生物科學技術進行了聯系。它們之間存在深度的内在聯系,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比喻。
道德經清晰地揭示了道教觀念如何與生物學、生理學事實、胎兒在母體子宮内的先天之炁以及胚胎幹細胞技術的體内外培養和激活生命活性的能力相互關聯。
二、文明演進與稻作文明的重要性
1. 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
在探讨文明發展歷程時,我們通常将其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這一劃分方式來源于莫裡斯的著作《人類的演變:采集者、農夫與大工業時代》。
階段一:在遙遠的 12000 年前,人類社會處于史前舊石器時代的遊牧式采集狩獵文明。
階段二:随着時間的推移,大約在 12000 年之後,我們見證了農業文明和農耕文明的出現。人們開始定居,馴養動物,如豬、狗、羊,并對稻谷和北方的小麥進行了馴化和人工培植。
階段三:自 1780 年蒸汽機工業文明誕生以來,特别是随着化石燃料的廣泛使用,人類社會步入了矽基數字文明的新時代。
根據考古學研究,長江中下遊地區大約 12000 年前出現了最早的稻谷文明,這比麥子和其他作物的馴化更早,這一發現具有無可争議的意義。
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稻谷文明不僅代表了重要的糧食來源,而且與生命的誕生、萬物的繁衍和植物的生長息息相關。
2. 稻作文明的重要性
關于稻作文明和老子道德經的探讨,其重要性源于道德經第四大章中的一段著名論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什麼是 " 道生一 "?
在自然界中,道生一現象表現為野生稻谷種子被采摘後得以保留。這裡的一特指種子,即那些被人工采集并可用于再次播種的再生種。
野生稻谷的谷粒自然落下,能夠在來年重新生長,這是自然界中野生稻谷的再生過程。随着人類文明的發展,糧食逐漸成為人類生存的必需品。
在寒冷的季節,單純的采集和狩獵無法滿足人類在漫長冬季的生存需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人類發現了稻谷再生的秘密,通過采摘并保存谷粒,實現來年的播種,從而确保糧食的持續供應。
什麼是 " 一生二 "?
" 二 " 所代表的是對其他動物進行馴化的過程,使其能夠參與到耕田勞作中。我們以種子為例,人工培育的種子并不是通過殺死它們來獲取,而是通過再生方式。
同樣,在狩獵活動中,動物是被殺死,而在人工培育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培育稻谷的種子,還培育其他動物,例如豬、牛和狗。這些動物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例如狗可以保護田地,牛和豬可以耕田,而豬還能刨開田地,使其松土。
在養殖過程中,我們不是一次性殺掉羊,而是在羊生下羊崽之後再去宰殺,這是對生命的再生性的保護。
什麼是 " 二生三 "?
" 三 " 這一概念,既體現了人性自身的特點,也是語言發展的產物。
在人性培植與教化過程中,奴隸成為了初始對象,随着時間推移,重心逐漸轉向對子女的培養。
什麼是 " 三生萬物 "?
三生萬物所代表的是一種廣泛的存在形式。這裡提及的其他工具并非指武器或人工制造的器具,而是指源于自然、未經加工的原始工具。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這些工具是最早的挖土工具,例如用木頭樹枝制成的器具。這些工具在農業中被廣泛使用,如翻耕土地等。
随着科技的發展,我們現在使用石油等化工材料。這些材料經過加工後可以轉化為各種產品,例如口香糖、衣服和發動機燃料。
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些化工燃料不僅在使用後會產生巨大的浪費和消耗,還會導致環境危機。因此,我們強調使用可循環、可回收和可再生的生物材料,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當前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是,是否可以用再生能源替代傳統化工燃料。從技術角度來看,這是可行的。更為關鍵的是,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将可再生能源轉化為可食用的能源。
稻谷作為一種重要的糧食來源,其種植和使用可以為我們提供豐富的食物和能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生命科技的層次和思考
1. 生命技術的 3 個層次
生命技術有三個層面。具體如下:
首先,食物層面的滿足關乎我們的生理需求,例如飢餓和口渴等。石油作為化石燃料,顯然無法滿足我們的飲食需求。某些物質如口香糖,盡管可以被攝取,但并非用于滿足飲食需求。
其次,食物層面的升華即釀酒。釀酒帶來的迷醉感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滿足。飲酒後的迷醉狀态并非肉體或物質層面的體驗,而是精神性的滿足。
歷史上的許多文化,如商代的酒文化和基督教崇拜酒神的傳統,都體現了人類對于精神滿足的追求。
然而,與當今技術時代的成瘾問題相似,過度飲酒同樣可能導致成瘾。要克服這種成瘾,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既能滿足生理需求,又能避免成瘾的方法。
最後是關于先天之炁的層面。道德經中強調的我獨異于人,貴在食母并非指吃奶,而是指胎兒在母體内的生長過程。胎兒通過臍帶和胎盤吸收母體的營養,這是一個神聖的、持續生長的過程。
這與道德經所倡導的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相呼應,意味着通過減損過度的欲望和行為,回歸到一種自然、無為的狀态。
2. 生命思考的 3 個問題
對我們而言,探索可再生食物來源是生命中亟需思考的重要問題。在稻作文明中,道德經提及道與稻的關系,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遠的文化與歷史背景。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 3 個問題進行探讨。
首先,我們需要研發一款新型食物,它的特性與石油截然不同,不能像口香糖那樣無法食用。
這款食物應具備稻谷的特性,即在新時代狩獵之後被發掘出的可再生資源。因此,當前的重點在于能否研發出一種類似稻谷的萬能且可再生的新型食物。
其次,關于生命技術的逆轉問題,我們需要關注技術發展帶來的成瘾現象,例如糧食釀酒所導致的成瘾問題。我們是否可以研發一種逆轉或克制的技術,利用外部 AI 或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不再傷害生命,而是轉向保護和增強生命免疫力的目标。
最後,關于不是技術的問題。不死技術是一種新技術,它可以更好地滿足我們的需求,同時不使我們成瘾,并且可以真正幫助我們實現不死的感知。
從生物技術角度來看,我們從古菌類中發現的 CRISPR- Cas9 重復節律保護機制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免疫保護方式,其原理與道教的先天之炁有着驚人的相似性。通過結合道教的先天之炁與當前的基因修復和基因剪輯技術,例如 CRISPR- Cas9,我們可以重新審視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的本質。這将是一個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課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讨。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謝謝!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