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吞下摩托罗拉后,联想手机交出了最漂亮的财报之一,欢迎阅读。
联想手机已经不在主流智能玩家行列,但大家都忽略了它本身的实力。
11 月 15 日,联想集团发布了 2024/25 财年第二财年季业绩,总营收为 127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4%。
其中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43%,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单季度营收成绩,也是近十年来联想手机拿下的最高市场份额。
自 4G 时代以来,联想手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尽管 2014 年斥巨资收购旧时代的王者摩托罗拉移动业务,拿下与全球 50 多家运营商的合作关系,但也没能挽救联想手机彼时的颓势。
历经十年,智能手机主流玩家已经重新洗牌,联想是为数不多仍然留在牌桌上的厂商。之所以能在今天收获单季度营收历史性的成绩,和联想集团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不无关系。尤其是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之后,联想手机利用其品牌和渠道优势,继续向市场输出优秀的智能手机产品。
这笔当年不被看好的收购终于开始为联想提供回报。
摩托罗拉为联想带来的正向收益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虽然联想手机品牌在国内已经式微,但和 " 摩托罗拉 " 一样,作为广大用户内心的老品牌,它们仍然在市场上留有一席之地。在海外," 摩托罗拉 " 的名号显然比联想更容易打出去。
在 2023/2024 财年,联想集团制定了一个 " 三年增长计划 ",即手机业务要在全除中国市场之外的全球市场冲进前三。
市场研究机构 Techinsights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联想手机排名升至全球第七。甚至比荣耀、realm 和华为排名更加靠前。需要强调的是,联想手机是其中同比增长率最高的品牌,达到了 26%,vivo 以 25% 的微弱劣势紧随其后。
来自 Techinsights
从细分市场来看,联想 - 摩托罗拉在北美、欧洲 - 中东 - 非洲和亚太市场,营收同比增速分别达到 20%、35% 和 282%。如果单看中国市场,其增速也达到了惊人的 112%。
其中在中国手机难以进入的北美市场,联想 - 摩托罗拉也拿下了第三名的成绩,市场份额达到 12%。排在联想前面的,是三星和苹果。
而在拉美洲的巴西市场,摩托罗拉则是当地最受认可的手机品牌之一。摩托罗拉最早于 1996 年在当地建设工业科技园 " 雅瓜里乌纳园区 "。摩托罗拉在给联想手机全球化铺路的同时,也得到了集团从上至下的大力支持。如今联想集团在当地每年投入 2 亿巴西雷亚尔(约合 2.7 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
第二,摩托罗拉在全球的影响力之下,依旧是品牌对当地用户的需求准确把握。
本地化是所有品牌出海最头疼的部分,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建设、消费习惯以及軟體生态都完全不同。摩托罗拉在当地的积累显得至关重要,于是我们可以看到 2021 年,摩托罗拉在拉美发布的手机,率先支持两种濒危的当地土著语言。
其次,摩托罗拉的手机产品线目前已经覆盖了入门到高端市场。
2019 年 Moto Razr 竖向折叠屏手机在海外正式发布,这款传承了摩托罗拉 "Razr 刀锋 " 经典造型的手机,是全球首款量产的竖向折叠屏。从这之后,摩托罗拉在竖向折叠屏市场便一发不可收拾。
Moto Razr 刀锋 5G
与刚发布时高达 1500 美元的情况不同,此后几年摩托罗拉开始将竖向折叠屏的优势发挥出来,并逐步降低价格。现在最新的 moto razr 50 国内售价仅为 3699 元起。
此外,摩托罗拉在海外市场还有 moto E 系列、moto G 系列以及 moto Edge 系列分别面向入门、中端和高端市场。价位段从 100 美元到 1000 美元。
根据 IDC 二季度数据显示,摩托罗拉以 30.8% 的市场占有率拿下竖向折叠屏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的第一名。
国内风靡的 AI 手机行列,联想同样没有落下。
今年 5 月,联想发布第一款 AI 手机 moto X50 Ultra。需要强调的是,这款产品是与其王牌产品 AI PC 一起对公众亮相的。moto X50 Ultra 在影像和互動方面都加入了 AI 处理," 小天个人智能体 " 也内置在了手机当中。
moto X50 Ultra
据官方介绍,小天个人智能体能够持续学习用户个人习惯,与用户进行自然语言对话、文档翻译、总结等动作。
回过头来看,联想花 29 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并不算非常成功的投资,但收购策略依旧帮助联想在全球市场快速攻城掠地,不仅是在智能手机板块,也包括 PC 等业务。联想还在快速复制自己的投资经验,例如在德国收购 PC 品牌 Medion,在日本收购富士通个人电腦业务 ......
用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和 CEO 杨元庆的话来说:" 我们将继续投资,加强在个人智能领網域的领先优势,把 AI PC 的成功延展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个人智能设备当中。我们将打造混合式基础设施,加速联想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的落地,从而推动企业智能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