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大模型开启算力新一轮竞赛,中科曙光首提“立体计算”战略,欢迎阅读。
2024 年,衡量大模型算力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之前大家会直观关注有多少张 GPU 卡,用算力规模去预估大模型的竞争力,现在则正在朝着应用效果的视角,自上而下地去看待大模型算力,算力是大模型竞争力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本质上是因为,大模型算力到应用之间,还隔着现实的千难万难。因此,沿用此前对通用算力的衡量标准是不准确的,因为通用算力所支持的业务负载基本定型,典型如短视频、电商等互联网应用,有多少算力就对应着成比例增长的应用价值。
但是,当前大模型算力到应用的转化曲线可能差异巨大,在基础软硬體平台都尚处于高额投入期时,如何建设大模型算力,是一个既要考虑现在,也要考虑未来的宏大命题。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撰文写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新质生产力,算力网是促进全国范围内各类算力大规模调度运营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顺应发展需求、遵循技术规律,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提升跨区網域算力调度水平,不断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
中科曙光首次提出了 " 立体计算 " 体系,旨在打造一种全新的计算体系构建与运营模式,也成为应对大模型算力挑战的答案之一。
新算力竞赛,重在生态
算力产业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甚至很多此前不在算力领網域的企业也来掺一脚,这也是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新机会永远在变化中诞生,用来形容如今的算力竞赛再合适不过,如果用长线眼光看,现在的大模型算力发展还处于产业周期的早期,百废待兴,全局待解。
目前行业内对于算力产业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一些共性认知。首先,从规模层面看,全国各地新建和改造了大量智算中心,但是行业依旧感受到算力 " 荒 ",一方认为算力不够,亟需建设,另一方认为,算力架构单一,不是建得多就有用,体现出业界对算力真正转化成生产力的期待。
钛媒体 App 观察到,前两年很多大型算力中心建设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道 " 不见得看得很清楚,在规划角度更多考虑算力规模,算力到底怎么用起来,综合算力生态的建设,从一开始想得并不全面。
其次,从大模型应用层面看,单个企业的应用深度和行业场景的应用广度,要求更好的开发体验,业内存在重硬轻软,技术与场景需求割裂的问题。
以往的算力中心应用场景有限,更多针对科研领網域等有限的应用场景,智算中心需要面向全行业的各类场景,算力与场景应用的深度结合,对千行百业的覆盖度,是目前需要加强的部分。
这就需要大量的軟體工具,连通算力到应用之间的全流程,算力架构单一,涉及到数据处理、模型训练、模型部署、应用监控、调优与评估等。
最后是大模型的生态,这是比技术之外更复杂的产业要素。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表示,在大模型算力构建的初期一定要考虑建成之后的生态,生态不是单点的而是综合的,今天要想把算力用好,不像以前云时代的单一供应商,做好算力的生产和输出就可以。
公共算力平台既要提供算力,也要在 " 产学研 " 融合方面有更多部署,产业协作尤其重要。同时,今天的算力生态也是多元路线,生态应对多种重要技术路线进行兼容。
围绕算力生产、制造、服务的链条,需要完整商业生态融合在一起,既包括算力的提供者也包括算力运营者,产业生态体系还存在不足,未来算力网络运营商、軟體服务商、軟體应用接入方等会进一步发展,综合各方力量才能够形成正向循环的商业算力生态。
立体计算的终局:算力转化为生产力
为应对如上需求,中科曙光提出 " 立体计算 ",强化 " 建、用、生态 " 三维协同发力,构成全新计算体系。立体计算战略的终局,是让算力转化为生产力,这是当前背景下,中科曙光对大模型算力和产业生态的应对之策。
具体来看,从立体算力建设的角度,立体计算要实现多样化算力生产,跨壁垒算力调动,以及全局性算力服务,国内能支持多样化算力的厂商并不多,中科曙光是其中之一,例如芯片的立体堆叠等技术,只有少数厂商具备能力。
在算力跨区網域调度和跨任务应用方面,智算中心要支持面向算力网络的演进,不能只孤立局限在当地,由此要考虑硬體搭配、网络架构、軟體储备等长期成长性。
从立体应用赋能的角度,中科曙光可实现广度(全行业)、宽度(全场景)、深度(全周期)、应用三维赋能,针对应用开发进行全流程支持与全场景渗透。
例如视频场景,当地视频应用企业负责前端数据采集端,无论视频数据,还是文本数据,一次采集之后进行后端统一纳管计算,搭载在曙光算力平台上进行多次不同场景的应用分析,分析结果传输到指挥中台上形成算力、算距、算法软硬體闭环。
从立体生态角度,中科曙光将加大对硬體算力平台和軟體生态的投入和支持,产学研与商业模式融合,不断补充生态中缺少的能力和角色,由此推动算力更好运行不断更新的大模型,运行更多的軟體,最终服务于应用生态,算力生态注定是一个漫长且没有终点的长期工作。
譬如,在中科曙光落地智算中心的区網域,具备技术和人才优势的中大型企业能显著受益,更值得关注的是,数以千万计的整中小企业体量不大,AI 人才也不够,如今也有了通向大模型的低成本实践路径。
作为公共算力平台,更关注帮助当地的中小企业从进入到跨过 AI 门槛,中科曙光会引入并联合生态伙伴赋能当地企业,算小账,有时候是赔本赚吆喝,但算大账,大模型生态繁荣不能简单用收入来衡量。
立体计算不止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一种将算力转化为生产力的经济模式。以中科曙光最近落地长沙的 5A 智算中心为例,该中心已吸引上百家企业入驻共建,实现万余家商业应用接入,未来中科曙光计划并将 " 立体计算 " 模式复制到全国,推动大模型算力产业繁荣。
" 产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用上大模型是必经之路,做这件事(算力生态)不见得每件事都要赚钱,但还是要长周期地做。" 任京暘表示。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 作者|张帅,欢迎添加作者 mr3right 爆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