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一个月加十倍产能,问界新M7如何避开产能地狱?,欢迎阅读。
作者 | 田哲
编辑 | 李勤
巨大的黄色机械臂擒着车门在空中翻转,另一侧焊接产生的火星从高处溅射到地面。
而在头顶,一个个白车身在地面经过检测后升至空中,沿着轨道前往下一个站点。空中地面同时作业,一副忙碌却井然有序的景象。
这座总面积约 1178 亩的工厂,是诞生赛力斯明星车型——问界 M7 的摇篮,于 2022 年 3 月完成更新投产。在此之前,其为东风小康生产基地。
9 月 12 日问界新款 M7 发布,上市两个半月的累计大定量超过 10 万,远超赛力斯的销量预期。
在问界新 M7 上市前,这座工厂的月产量仅为 1000 余辆,然而巨额订单的扑面而至,没有让赛力斯掉入 " 产能地狱 "。赛力斯发布的数据显示,10 月 -11 月,问界新 M7 的交付量分别为 10547、15242 辆。
而在一场新车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表示,预计 12 月份问界新 M7 的交付量达到 2.3 万辆,明年 1 月后实现每月交付超过 3 万辆。
间隔仅仅一个月,赛力斯的单座工厂产能何以实现十倍增长?
加产能 = 加人、加工资
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共有 3 座,依照投产次序分别为 2021 年投产的一厂、2022 年投产的二厂、2023 年投产的三厂,生产的主力车型分别为问界 M5、M7 和 M9。
一位赛力斯内部人士告诉 36 氪 PowerOn,此前二厂的月产量为 1000 余辆,较小的交付需求让工厂尽可能多地使用 AGV,但新 M7 的巨大订单砸下后,厂区内让效率更高的人力替代机器人,比如人工驾驶车辆在工厂内运输货物。
仅仅在运输环节增加人手,远远不能跟上订单更新的速度,赛力斯开启大量工人招聘。国庆期间的一次直播上,余承东表示赛力斯紧急招聘了 2 万名工人。
据上述人士透露,新招的 2 万名工人实际分散在各个厂区,生产 M7 的二厂工人总数增至 3000 名。
这 3000 余名工人分为两个批次,第一批工人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八点,第二批工人接替第一批工人,从晚上八点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期间合计休息两个小时,实现 22 小时生产。
3000 余名工人接力工作 22 小时的情况下,将问界新 M7 的日产能由 450 辆提升到 750 辆,约每 105 秒生产一辆新车。但是这仍然无法跟上交付速度,工厂生产效率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按照规划,二厂生产一辆新车的时间可压缩至 90 秒。
进一步扩招工人是赛力斯提高交付速度的方式之一。PowerOn 了解到,二厂还将招聘 2000 名工人。
即便如此,赛力斯扩招数月依然有着巨大的工人缺口。
招聘中介表示,许多工人无法忍受较长的加班时间而离职,有时 " 一天离职几十人 "。PowerOn 获得的一份赛力斯二厂考勤表显示,工人月加班时长大多数超过 110 个小时,其中最高为 143.5 小时。
赛力斯补充工人的方式是提高薪资,以及更高的补贴。
一位招聘中介告诉 PowerOn,赛力斯普工的底薪是 4650 元左右,每周双休的月薪能轻松达到 6000 元,在加班较多的情况下,月薪可达到 8000 元以上。这在重庆是一个颇具诱惑力的薪资,2022 年,重庆城镇私营部門就业人员年平均月薪约为 5032 元。此外,还有近 3000 元的入职补贴。
为了保证生产交付,原定生产问界 M5 的一厂,正增加产线生产问界新 M7。
上述招聘中介表示,因一厂将生产问界新 M7,该厂正在大量招聘普工、技工,并对工人年龄、性别放宽限制。
譬如,一、二厂对工人的年龄要求从 18 岁 -35 岁,放宽到 18 岁 -40 岁,不过仅一厂同时招聘女工,但要求更年轻。
除了两座工厂同时生产,一位赛力斯内部人士称,三厂也不排除生产问界 M7 的可能性。
目前,三厂正在试产阶段。一名供应商表示" 每天可生产几百辆问界 M9",该厂正在扩产,只招技工。公开资料显示,三厂的年产能为 70 万辆,是二厂设计产能的四倍有余。
调快机器生产速度
除了增加大量工人,供应链的稳定也攸关产能下限。PowerOn 获悉,包含驻场供应商在内,目前二厂的工人总数接近 4000 人。
PowerOn 此前报道,为了保证物料供给,供应商驻场员工、华为智选车员工和工厂产线负责人根据不同工序,组成若干个作战部門小组,实现两天为一个循环的反馈周期。
具体而言,车间负责人监测当天生产的稳定性,并预判次天的生产,将相关数据发给智选车和供应商员工,以便两者监测相关零部件的供应。
为了保供问界新 M7 的生产,部分供应商会在出现供应问题时启动临时调整备案,甚至放缓与部分市场表现不佳的车企合作。
大量的人力投入,如同为赛力斯工厂的机器源源不断注入润滑油。一位赛力斯工作人员表示,工厂总体以自动化机器生产为主,人力为辅,为了提高工厂的生产节奏,他们已加快机器工作频率。
在赛力斯二厂,总投入超 3000 台机器人,多个作业环节的机器都印有 "AI""5G" 的标记,工厂通过 AI 系统的宏观调控,进行生产作业。
以轮毂装配为例,新车轮毂要求可能各有差异,通过轮胎空中输送线,在新车进入到装配环节的前 6 个小时,系统就能提前排序轮毂、螺栓等材料,等待自动化安装。
在电池装配环节,赛力斯亦进行优化。据悉,其电池结构为巧克力状,如果电池某一部分不合格,仅需更换相应部分,既可以节省成本,还能加快生产节奏。
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是焊装车间,已实现 100% 自动化焊装和涂胶。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其自适应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焊接数据以适应焊接材料," 如果是以前,换了材料就要换掉整个设备 "。
较快的生产频率之外,赛力斯引入了 " 视觉 AI 实时质量检测系统 ",对车身各部位进行质检。在总装车间,每个车身侧面为绿色,标有多个白色方框检测点,螢幕中若车身对应部位亮起绿色方框,则表示检测合格。据悉,总装车间共有 37 个精测点保障每道工序。
如果某个工位出现异常情况,工厂的 " 神经中枢 " 系统会通过广播和显示屏提示,引导工作人员前往相应地点排查故障。
问界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12 月 1 日,已交付问界新 M7 共 2.7 万辆,距离完成交付目前的 10 万大定仍有较大距离。如何在接下来三个月实现产能翻番,是赛力斯不小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