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银行行长们要过“紧日子”了,欢迎阅读。
" 今年按照董事会过’紧日子’、’严日子’的要求,降低各项成本费用开支,通过降本增效,促进收入增长。" 在近日举行的招商银行 2023 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面对当前银行业经营压力的提问,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如此表示。
过 " 紧日子 " 的一大背景是,招行 2023 年营业收入出现了 14 年来首次负增长。上一次招行出现营收负增长还是 2009 年,当时主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招行当年营收同比下降 6.98%,但在经济复苏和 " 二次转型 " 下,招行很快便重返高速增长。
作为银行业学习的 " 模范生 ",招行面临的挑战是当下银行业的共同困局。在已披露 2023 年报的 22 家 A 股上市银行中,包括工行、建行、农行、平安、兴业等 13 家主要银行营收出现负增长。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兴业银行、光大银行、郑州银行的净利润更是出现负增长。
曾经,某银行高管一句 " 赚钱赚得不好意思 " 引发众怒,但那样的日子早已远去。如今,银行行长们必须精打细算,为守住利润过 " 紧日子 " 了。
赚钱难了,降存款利率成当务之急
" 目前,贷款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银行净息差也降到了二十年来最低水平。"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 " 部长通道 " 时提及。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 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下滑至 1.69%。
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是衡量银行营收增长水平的重要指标。净利息收入占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营收的 70%-80% 乃至更高。
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指出,过去一年,受贷款收益下降、投资收益下降、减费让利的政策以及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整体的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都有所下降。光大银行营收微降 3.92%,降幅整体符合同业的趋势。
建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介绍,去年银行业的 NIM(净息差)都出现了下降。一方面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引导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另一方面,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了两次,引导各家银行的贷款利率下行,也有存量贷款的再定价,因此整个银行业的经营利润都在下降。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招行业绩会上提到,今年贷款定价竞争非常激烈,消费贷款、小微贷款利率持 续走低,降至 3% 左右,很多银行也觉得这个定价不是特别合理,在主动放缓贷款增速。
贷款利率包括存量按揭贷款利率持续下调,银行赚钱更难了;但另一方面,存款成本的下降慢于贷款收益率的下降。多位银行行长在业绩会上表示,预计 2024 年银行业净息差还将延续下降趋势。
尽管银行业不愁存款,但眼下,压降存款成本成为银行行长们应对息差收窄的当务之急。
在股票、基金等理财大幅亏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客户涌向定期存款,只为锁定相对较高的利率。甚至有客户为了略高一点的存款利率,坐高铁或飞机跨城存款,被称为 " 存款特种兵 "。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投资需求有所下滑,资金活化不足也转向定期存款。
以招行为例,2023 年其存款利息支出达 1288.09 亿元,同比增长 21.71%。除了有存款平均余额增长 14.05% 的因素,存款定期化导致的付息成本增加是重要因素。报告期内,招行公司客户定期存款同比增长 20.79%,零售客户定期存款更是同比大增 48.58%。
建行生柳荣表示,2024 年,在贷款的定价上,LPR 还有一定的下行空间。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之外,更多的主动权在负债端。
他提到,建行在近期加大对一级分行的考核,加强对三年期以上的高息存款的控制,现在增幅已经下来了。对成本相对较高的同业负债也继续控制。还要抓低成本的结算资金。" 通过精细化管理,我们有信心在 2024 年继续保持 NIM 同业领先的优势。"
兴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陈信健在年报致辞中表示,坚决打好息差保卫战,坚持把压降负债成本作为稳定息差的关键抓手,不断加大低成本定期存款置换高成本協定存款、结构性存款力度。
在平安银行的业绩会上,行长冀光恒更是直言羡慕招行,因为其负债成本比平安低 60 个 BP。而平安过去的高息差主要得益于资产端的高利率,在当下经济环境中风险较高。冀光恒同时表示,招行的负债优势是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要学习招行的方向和耐心。
4 月初,河南、山西等地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引发关注。在业内看来,这是去年商业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的延续。但主要商业银行今年还将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已在行业预期之中。
基金卖不动了,银行也受伤
在全行业息差收窄之际,以代理、结算、咨询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收入(下称 " 中收 ")被寄予厚望。银行的中收占比被看做是银行经营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不过,令行长们失望的是,2023 年银行业的中收未能扛起重任。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拖累了多家银行的中收增长,尤其是基金、信托、理财等财富管理业务。
作者据同花顺 iFind 统计,2023 年公募基金发行规模仅有 11383.50 亿元,较 2020 年和 2021 年的规模缩水近六成,创下近五年新低。半数以上的权益类基金在过去两年亏损幅度超过 30%,伤透了追星明星基金经理的年轻人的心。
新基金卖不动了,银行同样很受伤。2021 年时,代销基金为招行带来 123.15 亿元的泼天富贵;而到了 2023 年,这一收入腰斩过半,下滑至 51.79 亿元。
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介绍,由于众所周知的资本市场因素,去年整个权益类产品的收入出现下降。代销基金中费率相对较高的权益类基金代销量出现下降,权益类基金的托管规模也在下降,理财产品中的非现金产品也在向现金类产品转化,而现金类的产品费率更低。
信托更不必说,在压降融资类信托和房地产信托业务管控的背景下,银行代理信托规模不断下滑,一些投向房地产业务的信托产品逾期更是令银行避之不及。
作者制图
保险反而成为商业银行 2023 年中收的一抹亮色。招行代理保险收入大赚 135.85 亿元,农行称代理期缴保费同比增长 26.7%,代理保费、手续费收入及收入增量均同业领先。建行也提到,代理保险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作者从保险业人士处了解到,理财投资收益下行,预定利率达 3.5% 的保险产品受到追捧,其背后仍然是储蓄功能为主的传统寿险产品。
不过,政策变化让银行业的中收增长迎来暴击。2023 年,金融监管部门先后出台相关规定,降低代销基金费率和代销保险费率。政策影响在去年第四季度已经开始显现,招行代理保险收入增幅较前三季度有所收窄。
彭家文表示,今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一是资本市场还未出现很好的反弹,而是供求关系变化导致低费率的理财产品、资管类产品规模增加。但招行也看到了一些积极因素,包括我国 GDP 有望实现 5% 的增速目标,资本市场有望筑底回升,债券市场、票据市场有一些结构性机会等。以代理保险业务为例,该行将加大分红型保险、保 障型保险等产品占比,推动销量增长,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缓释降费影响。
代理保险收入占邮储银行中收的 25% 左右,降费政策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表示,今年理财和公募基金代销面临发展良机。在代理保险方面,目前通过邮储银行买保险的客户有 4500 万户,在邮储 6.6 亿零售客户中占比不到 10%,潜力很大。今年要巩固终身寿险基本盘,同时要将年金险打造成为新的增长极,争取能够以量补价。
徐学明尤其提到,邮储银行零售客户的资产中 82% 都是储蓄存款,随着客户投资理财意识觉醒,存量资产有很大优化空间。
银行股成最好 " 理财产品 "?
营收增速下滑乃至负增长,银行的利润只能 " 挤 " 出来。
工行在年报中提出,精打细算、提质增效。 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 0.4%。建行也在年报中表示,要强化财务支出预算管理 、成本考核和监督检查 ,压缩无效低效开支。平安银行提到,加强费用精细化管理,精简日常开支,精准投放业务资源。
但银行股的投资者却倍感欣慰。
在 4 月 2 日举行的建行 2023 年业绩会上,建行生柳荣提到,有香港机构朋友称,9% 的股息率回报使得建行股票成为他去年最好的理财选择。
以 4 月 3 日收盘价格计算,建设银行股息率(每股派息额与股价的比例,衡量企业投资收益率的指标)达到 5.75%,而港股股息率达到 9% 左右。
不仅如此,从 2023 年初至今,建行 A 股涨幅达到 32.89%,H 股涨幅达到 9.62%。意味着投资者除享有分红回报外,更有不菲的资本回报。
2023 年以来,在 " 中特估 " 行情以及市场追捧高股息率的催化下,国有大行终于扬眉吐气,走出上扬行情。
尤其是农业银行,2023 年以来至今 A 股涨幅达到 59.5%,H 股涨幅也达到 39.15%。股价在近期创下上市近 14 年以来历史新高。
长期以来,低波动、高分红成为投资者投资银行股的主要原因。但任凭行长们喊破喉咙 " 价值投资 ",银行股在过去多年始终未能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不过当前银行股的走势分化严重。过往资本市场追捧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股价在 2023 年以来则分别下跌 8.8%、33%、19%。
作者制图
2023 年度分红方案显示,招行将分红比例从此前净利润的 33% 进一步提高到 35%。招行董事长缪建民表示,去年大多数股东在资本利得上赚的钱不多,或者没赚钱,所以提高一点分红派息提升股东的整体回报。缪建民还表示,现金分红率 " 既然提高了就没打算再下来 "。
过往多年分红比例未超过 15% 的平安银行此次也提高至 30%。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表示,赚了钱分给投资者是天经地义、责无旁贷的。过往多年来由于自身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对投资者有欠账,确实是不好意思。
针对本轮银行股的分化行情,瑞银大中华金融行业研究主管颜湄之在年初就指出,当前消费信贷、财富管理都比较疲弱,加上房地产还未稳定,因此市场对一些股份行及城商行的估值在下行。而国有大行估值便宜,分红有保障,在弱势行情中高股息股票被作为防御性持仓的重要配置。
在高息差时期,商业银行都能分一杯羹。随着息差降至历史新低,商业银行的经营分化正愈发明显。
浦发银行 2023 年业绩快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下滑 28.28%,这是浦发银行连续第四年净利润同比下滑,且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此外,其分红比例也从 2019 年的近 30% 不断下滑,到 2022 年分红比例为 20.5%。其 2023 年度分红水平有待观察。
而由于经营承压,郑州银行近两年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该行更是已连续四年未进行分红。郑州银行方面解释,银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未分配利润将提升该行资本充足水平。此外,该行将加大风险资产处置力度,顺应监管引导留存未分配利润,将有利于该行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不分红是基于当前经营环境和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
低息差时代,到了真正考验行长们经营水平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