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世界读书日:没有谁的生活不苦,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欢迎阅读。
内容来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笔记侠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责编 | 若风 排版 | 五月
第 8220 篇深度好文:4484 字 | 10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4 月 23 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
说起读书,我就会想起毛姆那句至理名言:" 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
这句话源于毛姆随笔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书中,他分享自己阅读的方法和经验,也深挖 11 位文坛巨匠背后的故事。
看过此书才知道,作家们熠熠生辉的光环之下,覆盖着无人知晓的辛酸过往。
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挣扎在苦难边沿,忍受着生活的刀光剑影。
为了活下去,他们一边包扎命运的伤口,一边在书籍中,寻找治愈的力量。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谁的生活不苦,唯有书籍,才是滋养灵魂的乐土。
一、生而为人,谁也逃不出苦难编织的牢笼
毛姆在成名之前,有过一段不幸的经历。
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父亲是律师,母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美人。
然而世事难料,在他八岁那年,母亲因难产而死,两年后,父亲也撒手人寰。
毛姆只好被送到叔叔家寄养,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从小饱尝辛酸。
他身材矮小,还带有口吃,在学校受也尽嘲笑和欺凌。
他像是被世界抛弃的孩子,一言不发,独来独往,度过了一个悲惨又孤独的童年。
书中,毛姆回忆那段经历时仍是意难平:" 童年时代的我是一个忧伤的孩子,那时的我经常一夜一夜地做梦,梦里我在学校的生活也是一场梦境。可是我依然没有彻底摆脱人生是场梦境的感觉。"
毛姆的生活浸满苦涩,其他作家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身于医生家庭,但父亲是酒鬼,对待孩子很粗暴。
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患有癫痫病,因此更加受到虐待。
长大后,他的命运也是一波三折。
1849 年,他因牵涉反对沙皇而被判流放西伯利亚,释放后,生活又遭遇重创。
妻子和兄长相继离世,兄长一家的生活重担也全部落在他的身上,巨大的经济压力直接让他濒临破产。
为了生活,他不得不一部接一部地写小说,用预支的稿费来养活家人。
他像是一个被钱推着走的人,没日没夜地码字,被动而拼命地活着。
毛姆在书中评论说:" 在这漠然无情的天地之间,我们从生到死都难免被各种险恶环绕。"
这本书里提到,很多作家都面临着各自的人生困境。
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迹的夏洛特三姐妹,为了养活自己,她们不得不早早地当起了保育员;
狄更斯在 12 岁的时候,父亲为了甩掉他这个包袱,就把他送到碳粉厂打工。
福楼拜在一场车祸中变成残疾,终身要带着一根泄液线,而且再也不能喝酒吃肉。
这些作家光环的背后,都藏着无人知晓的隐痛。
而他们的遭遇,何尝不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生存压力,经济危机,疾病痛苦 ...... 像一条条绳索,编织成难以摧毁的牢笼。
被紧紧困住的我们,如同软禁的囚徒,无从挣脱。
只能在密实的罗网间,用尽所有力气,为活着而活着。
二、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马丁 · 瓦尔泽说:" 即使获得人身自由,我也无法摆脱自身的牢笼,文学可以成为通往自由的大门。"
人生苦短,当目光只盯着苦难,人就会沉沦苦难,放大痛苦。
唯有将注意力转移到乐观积极的事物上,我们的命运,才会拐弯。
而读书,就是改命的最好方式。
在书中,毛姆讲述他与阅读结缘的经过。
当时受尽委屈的他,常常躲到叔叔的书房里,一待就是一天。
叔叔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游记、传记、古典小说……
打开书本,精美的插画和离奇的故事,将他深深吸引住了。
他沉浸在书海里,渐渐忘却了生活的烦恼。
在缺少关爱的童年里,书给了他最大的安慰,慢慢修补了他受伤的心灵。
而日积月累的阅读,也让他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为他后来成为作家奠定了基础。
福楼拜也是如此,通过阅读,走出伤痛。
面对一连串的打击,无助的福楼拜把自己锁在家中,用书本打发难熬的时光。
书中,高洁的思想冲淡了积郁在心中的阴云,也转移了疾病带来的痛苦,让他有了面对困境的勇气。
谈到读书带给他的力量,他说:承受人生唯一方式就是沉溺于文学,如同无休止的纵欲。
人生每多失望,能把思想寄托在高贵的性格,纯洁的感情和幸福的境界上,也就大可自慰了。
每一本书,背后都是另一种人生。
看太多的悲欢离合,你就会知道,每个人都在忍受不为人知的伤痛前行。
读书也许不能直接帮你摆脱困境,但总有一天,有一句话或一个故事能让你瞬间开悟,获得治愈。
罗翔在推荐毛姆这本书时说:
"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这个世界并不美好,我们会经常看到许多令人伤心愤怒荒诞的事情,而阅读可以让人忘记现实中的蝇营狗苟,在前辈的激励下拥有坦然面对人生剧本的力量和勇气。"
生而为人,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如此艰难。
沉重的生活压力,幽暗曲折的人性,我们置身其中,逃无所逃。
而当打开一本书,就像进入一处安全的避难所,将我们与残酷的现实隔离开来。
没有人能像书本那样如此真诚,又如此懂你。
哪怕穷困潦倒,苦难重重,哪怕所有人不喜欢你。
书籍都会安静地陪在你的身边,与你不离不弃,悲欢与共。
帮你重拾世间暖意,助长一份与苦厄对抗的无畏。
即便现实冰冷无情,你也能生出一股力量,热气腾腾地活着。
三、你读过的书,都会变成向上的路
毛姆在书里提到,《呼啸山庄》是一部狂野的浪漫主义作品。
作家艾米莉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激情,把小说提升到了难以逾越的高度。
可是,很多人不免心生疑惑:" 一个孤僻古怪,从未离开过农村的人,怎么能写出如此的鸿篇巨制?"
毛姆解释说,艾米莉性格古怪,孤僻,偏狭,愤怒。
姐妹们都善于交际,唯独艾米莉一个朋友也没有。
大人不喜欢她,姐妹们也不喜欢她,甚至故意疏远她。
她只好独来独往,把读书当成心灵的栖息地。
她博览群书,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即便揉面团的时候,她会时不时抬头瞥两眼支在眼前的书。
做家务的时候,灵感突然来了,她就停上手中的活,把它们记录下来。
家中藏书看完了,艾米莉就想办法去借书读。
世界留给她的孤独,她用读书来填补,最后她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在她的心中,已然用书籍组建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恨世界,成就了一个恢宏无比的 " 呼啸山庄 "。
周国平说:" 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的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即便足不出户,书籍也能带你看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它也许不能许你富贵荣华,但某一天,你突然发现,脆弱空虚的心中已拥有了万千丘壑。
书读多了,认知和心态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质的改变。
打开《资治通鉴》《万历十五年》等历史读物,在浩渺如烟的历史进程中,看战争风云,朝代更替,你会把自己从执着的小我中释放出来,拥有更广阔的思维。
看过《罪与罚》《浮士德》等名著,你会更好地理解人性,看淡人性,活出自我。
《蒙田随笔》《沉思录》等哲学书看多了,你就会对生命多了一份思考,从而珍惜当下,更好地活着。
《庄子》《道德经》读多了,你就会在纷纭复杂的人际中,多了练达与通透。
周岭说:" 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它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见世面,我们在飘着油墨的扉页之间,通古博今。
读书也许不能立刻见效,但一定会让你在未来某个点得到回馈。
读书也是最好的上升通道,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垫高我们的人生纬度,于无形中转化成智慧与格局。
哪怕身陷命运的犄角旮旯,我们都会拥有源源不竭的信念,突破苦难的重围,找到命运的拐点。
四、阅读的最高境界,是 " 悦 " 读
毛姆认为:" 人生唯一的目的就是追求欢愉。"
读书也是如此。
他说,读书不会教会你谋生的本事,但是可以让你的灵魂活得更加丰满。
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当我们沉浸其中,就如同进入美好的视听之旅。
毛姆将多年的经验予以总结,在书中分享了几个他阅读的技巧,我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
1. 心态:读书并非攀比
首先,毛姆认为,读书并不是一件高贵无比的事情。
因此,不必怀着读了书就比别人高贵的心情去读,更不要为了一味跟风那些晦涩难懂的书。
读书是为了悦己,而不是为了攀比。
如果觉得自己读了书比别人高人一等,或者显摆自己水平,那就违背了读书的初心。
2. 选读:真正的阅读,是听从内心的声音
毛姆说:" 你才是对你手中所读书籍价值的最终评判者。"
不管批评家如何定义,学者们如何吹捧,你不感兴趣的书,就不用去读。
毛姆书中提到,有一本叫《亚当 · 比德》的书,他打开时就不喜欢,但是因为这本书评价高,只能强迫自己读下去。
结果导致阅读过程十分艰涩疲惫,读完的那一刻,他不禁长舒一口气。
他用经验告诉我们,读不下去的书,不如直接放下。
真正的读书,是从心出发,选择那种读起来不想放下的书。
只有读喜欢的书,我们才有动力一探究竟,在兴趣中获得滋养。
3. 跳读:对于故事性强的书,可以选择跳读
毛姆指出:" 如果聪明的读者能够学会跳读,那么就能快速高效地阅读。"
当然,选择跳读要看什么样的书。
他说,《追忆似水年华》虽然很精彩,但某些部分十分拖沓啰唆。
如果选择跳跃式阅读,跳过乏味冗长的部分,读那些专门为小说情节,人物故事服务的核心部分,就能快速浏览全书。
每一本书的精华内容占比大约 20% — 30%,如果学会跳读,必然大大提高读书效率。
4. 精读:有些内容错过便是遗憾
毛姆说:" 精读,要看是什么样的名著。"
对于一些艰深之作,只有大胆研读,才能享受阅读之趣。
像《傲慢与偏见》和《包法利夫人》,情节紧凑,文学性强,如果不仔细品味,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精华。
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家,毛姆不仅要读代表作,还要阅读作家传记,分析作家性格、阅历及背景。
采用精读方法,毛姆对作品及作家都有了全面了解。
所以我们才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个个血肉饱满的文豪形象,呼之欲出。
5. 泛读:同时看四五本书
毛姆发现,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
因为每个人每天的精神状态不一样,所以在不同时间段,更适合读不同的书。
早晨思维活跃时,毛姆喜欢看哲思和科学类的书,便于记忆;
忙碌的工作结束后,他喜欢看历史、散文、小说等,让心情轻松;
晚上睡觉前,他会躺在床上,随手翻一些诗歌等,使精神放松。
不过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一样,我们只要根据个人节律和喜好,才能找到最高效的方法。
6. 输出:让阅读变得高效
毛姆写道:" 我曾想找一本这样的书,能一劳永逸地解答一切困扰的问题。"
于是,他从古典哲学到现代哲学,一本本研读,最后发现永远都不能找到这样一本,完整且令人满意的书。
寻找无果后,他开始自己写书。
整理笔记,分享讨论,将知识和经验写入文章。
虽然自己撰写的书看起来七拼八凑,但却是最符合自己的理想之书。
通过输出,才会高效地转化阅读成果。
当输出与输入形成闭环,那些僵硬的书本知识,就会融汇内化,成为我们独有的知识体系。
结语
毛姆在书中提道:
在幸运有公共图书馆和廉价版本的今天,没有一种娱乐比读书的代价更便宜。养成读书习惯,是给自己创造一个逃避几乎一切生活愁苦的庇护所。
人活一世,苦多乐少。
困顿迷茫时,我们习惯于向外求索,试图依靠金钱物质搭建我们的解忧之所。
然而,光鲜的外物有如酒精麻药,它只能暂缓伤痛,并不能根治积郁的苦闷,以及挥之不去的焦虑。
唯有书籍,如同涓涓清流,于润物无声中,抚平我们心中的慌张;
亦如良药,治愚医心,最终带着我们从逼仄走向开阔。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 连 3 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