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海底捞以价换量,客单价降回8年前,欢迎阅读。
吃货们有没有明显感觉到,海底捞的价格没那么贵了?
通过门店的调整和优化,海底捞控制了扩张速度,与此同时,调整菜品结构和价格,降低消费门槛,2024 年其客单价降至 97.5 元,已与 2017 年基本持平。
一系列举措之后," 火锅之王 " 终于触底反弹,实现了连续增长,于 2024 年站上自身业绩巅峰。
与海底捞一样,2024 年诸多连锁火锅品牌均大幅调低客单价,试图借此将顾客留在火锅店里。
站上巅峰
连续两年的业绩增长之后," 火锅之王 " 海底捞(06862.HK),终于再次攀上了自身业绩巅峰。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27.5 亿元、归母净利润 47.0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14% 和 4.65%;全年共接待顾客 4.15 亿人次,同比增长 4.5%。但与上年相比,各项核心经营指标增速已明显放缓。
在经历了上一轮盲目扩张而导致业绩大滑坡和大面积关店之后,海底捞已调整了开店的节奏。
2023 年,公司只新开了 9 家海底捞餐厅,重启了 26 家前期关闭的门店,与此同时,关店 32 家,餐厅数量仅净增 3 家,期末海底捞餐厅数量为 1374 家。
去年,公司门店调整和优化继续。年内海底捞品牌新开 62 家,重启前期关停门店 2 家,全年关闭或搬迁 70 家,门店净减少 6 家,期末门店数量为 1368 家。
经营模式上,海底捞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去年 3 月 4 日,公司宣布将着手推进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从过去的全直营,变为 " 直营 + 加盟 " 并行的餐饮企业。
不过,海底捞对加盟設定了较高的门槛,限定于机构和有经验的企业,并不对普通投资者开放。而且,海底捞还将对加盟店采取托管加盟的方式,通过这种 " 强管理 ",来实现加盟店全面对标直营店。
在 2024 年度业绩报告中,海底捞披露,自加盟模式推出以来,下沉市场展现出了更强劲的需求,7 成以上的加盟申请都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其中有不少来自县城。
整体而言,海底捞对加盟仍将采取谨慎的态度,预计短期内,加盟店的数量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截至 2024 年末,海底捞品牌加盟餐厅的数量也仅有 13 家。
以价换量
曾几何时,只要是赶着饭点去海底捞就餐,都得长时间排队,甚至诞生了一批围绕海底捞谋生的 " 黄牛 "。
但前些年,顾客明显感觉到,去海底捞吃火锅,很多情况下,都不需要等号太久,甚至无需等位。这既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是海底捞过快开店门店加密之后,顾客被分流的结果。
曾经海底捞的翻台率达到恐怖的 5.0 次 / 天,也就是说,其每张餐台平均每天要接待 5 桌客人。但到 2022 年时,翻台率降到 2.9 次 / 天。
2023 年外部环境改善,这一直接决定海底捞经营效率的数字,终于回升至 3.8 次 / 天,2024 年进一步提升至 4.1 次,但仍没有回到最好的时候。
为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行业快速迭代等挑战,海底捞在 2024 年还拿出差异化经营思路,试图打造一个 " 不一样的海底捞 "。
公司以稳定管理基础红线为前提,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一线餐厅,充分鼓励各餐厅实施差异化经营,以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2024 年,每家海底捞餐厅根据所处商圈和日常客流情况,在产品、场景、价格等方面灵活调整,尽可能低满足顾客需求并吸引潜在顾客。
虽然,海底捞的定位是大众火锅,但价格并不大众。2018 年,将客单价做到了 100 元以上,到 2020 年,进一步提升至 110 元。一时间,大众变成了高消费。
最近几年,消费环境明显变化,海底捞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策略,频繁在团购平台上架促销或套餐活动,客单价终于掉头向下。2023 年为 99.1 元,再次降到百元以下,2024 年,进一步降至 97.5 元,接近于 2017 年的水平。
海底捞餐厅谨慎开店,公司如何维持增长?2024 年,集团启动 " 红石榴计划 ",要想孵化和发展更多餐饮品牌。
截至 2024 年末,公司通过内部创业已创立了 " 焰请烤肉铺子 "、" 火焰官 "、" 小嗨火锅 " 等 11 个餐饮品牌,共计开店 74 家,实现收入 4.83 亿元,暂时难对公司的整体发展形成强力支撑。
火锅集体低头
火锅发源于重庆,是底层船工们,为方便生活做饭驱寒而发明的一种烹饪方式。这种餐饮形态,因为口味丰富、价格亲民、方便复制,快速从重庆推广至全国,成为了中餐中最大的品类。
过去,火锅很便宜,上班族们结束一天的工作,三五好友结伴,吃一顿热辣滚烫的火锅,喝一点啤酒,缓解一天的疲惫,人均才几十块钱。
可最近十几年,火锅打着消费更新的旗号,价格越来越贵,动辄人均百元以上,已超过了很多中餐。
不仅是海底捞,主打台式小火锅的呷哺呷哺推出高端品牌凑凑,人均消费一度超过 150 元;九毛九(09922.HK)旗下怂火锅,客单价也在 120 元以上;定位于高端的巴奴,价格更贵。
前不久,就连巴奴创始人杜中兵也公开吐槽火锅价格越来越贵,底层人民越来越消费不起。他甚至建议月薪 5000 元,就少吃或不吃火锅,不要吃巴奴,吃一点麻辣烫就好了。
虽然,他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巨大争议,但也尚算中肯。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性价比,火锅行业为求生存,不得不集体向市场低头。
2024 年,巴奴为 " 照顾市场情绪 ",实施了品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物理性和结构性调价,其北京地区的客单价 175 元下调 160 元。
在 2024 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中,呷哺呷哺(00520.HK)直言,受消费降级影响,旗下凑凑品牌受到巨大冲击,客流下滑。虽然采取了增加小份菜、会员优惠、线上线下营销活动等各种措施,但翻台率仍从 2.1 下滑至 1.6。期内,客单价从 142.2 元降至 137.8 元。
去年上半年,怂火锅的客单价从 121 元降至 110 元,到第四季度,更是跌破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