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自动驾驶,被逼着上市?,欢迎阅读。
文 | 定焦,作者 | 黎明,编辑 | 魏佳
很多人从来没体验过自动驾驶,但自动驾驶公司正在抢着上市。
今年以来,已有十多家自动驾驶相关公司启动上市流程。最新上市的是自动驾驶芯片 " 第一股 " 黑芝麻智能,8 月 8 日登陆港交所,当前市值 114 亿港元;即将上市的是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文远知行,招股完成后就会在纳斯达克挂牌。
在它们后面,还有明星项目小马智行、Momenta,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的头号玩家地平线,以及从 A 股转战港股的纵目科技。另外,做车路协同的蘑菇车联,也已筹备 IPO 一段时间了。
这一波上市潮,背后有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也有投资人退出的现实压力,趁着潮起抓紧上市,企业才有机会把自动驾驶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只是,做自动驾驶的公司太多,资本市场可能需要消化一会。
新一轮上市潮来了
今天的上市潮,源于 8 年前的创业潮。
2016 年前后,中国突然涌现出一大批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比如在最火热的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领網域,小马智行、Momenta、AutoX 都创办于 2016 年,文远知行的前身景驰科技,以及因合伙人内讧被清盘的 Roadstar(联合创始人周光后来另起炉灶成立了元戎启行),都成立于 2017 年。
2018 年我们曾在南方的一座小镇里体验过 Roadstar 的无人车,车是改装的,还不像今天这样成熟,后排有个员工拿着个筆記型電腦,螢幕上是跳动的代码和行车可视化影像,虽然简陋,但车辆已能自动驾驶、自动变道、无保护左转。这在当时已非常先进,只是想不到 Roadstar 没多久就清盘了。
在自动驾驶芯片领網域,地平线成立于 2015 年,黑芝麻智能是 2016 年。2018 年下半年,我们曾与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单记章做过一次深度访谈,当时黑芝麻智能还是一家初创公司,对外输出技术解决方案,车规级芯片刚完成设计部分,还没开始流片。
去年底在港交所上市的自动驾驶一级供应商知行科技,也是成立于 2016 年;2017 年还诞生了做自动驾驶系统的禾多科技、车路云一体化的代表项目蘑菇车联。
一位科技行业投资人告诉「定焦」,2016 年前后出现自动驾驶创业潮,是因为赶上了两个热点,一是人工智能,也就是现在所说的 AI 1.0,那一年谷歌开发的机器人 AlphaGo 打败了围棋圣手李世石,极大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自动驾驶也从中受益;二是谷歌的自动驾驶部门独立成为 Waymo,两年估值翻了近 10 倍,2018 年估值暴涨至 1750 亿美元,吸引大量资本涌入自动驾驶行业。
从创业潮中存活下来的公司,今天已经到了可以上市的节点,投资机构当年投入的资金,也需要通过上市退出。
和高资本创始合伙人何宇华分析,很多创业公司在融资时都会签对赌協定,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完成 IPO 申报,不限于国内外,所以香港是一条可预期可实现的路径,这两年有一些協定陆续到期。另外,一级市场现在相对冷清,而香港资本市场还比较活跃,所以会有一些公司发起冲刺。
去年 12 月,知行科技在港交所主機板挂牌,虽然首日破发,但不到半年股价翻了 5 倍,市值一度超过 200 亿港元。" 大家看到知行科技的股价表现,更有动力去港股上市了。" 何宇华说。
如今,黑芝麻智能已经在港交所挂牌,此前计划在 A 股上市的纵目科技、佑驾创新也转而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一个多月前,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投资的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已经在港交所上市。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 是国内的三家明星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它们选择了美股。目前文远知行进展最快,已经递交招股书,即将开始招股;小马智行和 Momenta 分别在 4 月和 6 月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接下来就等提交招股书了。
文远知行上市之后,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几大细分赛道就都有了上市公司—— Robotaxi(文远知行)、Robotaxi 运营(如祺出行)、激光雷达(禾赛科技)、自动驾驶芯片(黑芝麻智能)、自动驾驶網域控制器(知行科技)。
能亏掉的钱不多了
我们上述提到的所有自动驾驶公司,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
这在自动驾驶行业不稀奇,因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投入大,商业化前景不明朗,变现周期很长。我们可以理解,这些公司早期都是在为爱发电。
从文远知行在招股书中公开的数据,我们可以窥见自动驾驶公司的财务处境。
从 2021 年至 2023 年,文远知行的营收分别为 1.38 亿元、5.28 亿元、4.02 亿元,2022 年是这家公司营收的顶点。2024 年上半年,营收为 1.50 亿元,同比减少 17.8%。同期,文远知行的净亏损分别为 10.07 亿元、12.99 亿元、19.49 亿元,逐年扩大,2024 年上半年净亏损 8.82 亿元。
亏损的一大原因是研发开支太高。2021 年至 2023 年,文远知行每年的研发开支都比公司收入高——三年累计研发开支 22.6 亿元,而收入加起来只有 10.68 亿元。
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需要持续砸钱,而收入却越来越少。正在筹备上市的小马智行、Momenta,大概率也是类似的情况。
图源 / 小马智行(Pony.ai)官方微博
做自动驾驶芯片的黑芝麻智能,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2021 年至 2023 年,黑芝麻智能的收入分别为 6050.4 万元、1.65 亿元、3.12 亿元,增势非常明显,但研发开支的增长更快——三年分别为 5.95 亿元、7.64 亿元、13.62 亿元,加起来是收入的 5 倍,三年净亏损则高达 58.7 亿元。
当费用是收入的好几倍,意味着公司要在经营层面打平不现实,只能再依靠外部融资。
我们根据天眼查统计的信息,简单梳理一下自动驾驶公司的融资情况。
文远知行在向美国 SEC 递交招股书之前,从广汽集团拿到了一笔不超过 2000 万美元的战略投资,这可以视为 Pre-IPO 轮融资。在这之前的近三年里,文远知行都没有获得融资。
文远知行密集融资发生在 2021 年,那是自动驾驶寒冬来临的前夜。这一年里,文远知行连续收获了三笔融资,从 B 轮一直融到了 D 轮,金额加起来超过 10 亿美金。地平线则在短短半年里,从 C+ 轮一直融到 C++++++ 轮,你没看错,这里有 6 个 "+"。
在那之后,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遭遇资本寒冬,全球激光雷达鼻祖 ibeo、累计融资 26 亿美元的自动驾驶公司 Argo.ai,都相继破产或关闭,美股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股价暴跌,有的跌幅高达 90%。中国自动驾驶公司融资变难了。
Momenta 最新一笔融资还停留在 2021 年,AutoX 停留在 2020 年,地平线在 2022 年拿过一笔奇瑞汽车的战略投资,小马智行去年跑到中东拿了一笔沙特的美元投资。
现在,这些自动驾驶公司融资的尴尬之处在于,前些年资本追捧时把估值抬得过高,要按照之前的估值继续融资很难。另外,一级市场上活跃的市场化基金越来越少,很多美元基金大幅收缩,国资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相对强势,但要拿国资的钱,往往会有很多限制,最常见的是有返投要求。
一位投资人说,有些做自动驾驶系统的公司,本质上是代码公司,是卖軟體和方案的,这类公司没有厂房、设备、硬體等实物资产,也不能解决太多就业,地方基金在看项目时会考虑这些因素。
综合来看,上市几乎成了自动驾驶公司的必经之路。
无人驾驶资本不爱了
一家公司在二级市场公开挂牌上市,从私人公司变成公众公司,意味着融资范围大大拓宽了。让新的投资人带着钱参与进来,便是上市最直接的意义。
因此,看一家公司是否吃香、在市场上有多受追捧,就看它在 IPO 发行时,能吸引到多少新的投资人,投资人认购的热情有多高,以及最终能融到多少钱。
文远知行更新的招股书显示,本次美股上市计划融资 4.4 亿美元。这个金额如果能落实到位,将是今年来规模很大的一次中概股 IPO,毕竟,今年上市的大部分中概股都只融到几百万美金,金额过亿的屈指可数。
不过,这 4.4 亿美元中有 3.2 亿美元属于定向增发,性质跟一级市场融资差不多,剩下的 1.2 亿美元,博世表示有意愿认购 1 亿美元,而博世是文远知行 D 轮的投资人,也是其合作伙伴。
这样算下来,文远知行实际从公开的二级市场上融到的钱非常少,基本是靠老股东和老朋友撑场面。
根据发行价和股数推算,文远知行目前估值约 50 亿美元。在 2021 年 12 月的最后一轮融资中,文远知行投后估值 44 亿美元。也就是说,两年半过去了,文远知行的估值只涨了 6 亿美元,而且这个最新估值还得在 IPO 时接受检验。
从当前的行情看,二级市场对新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热情不算高,公司上市时要做好股价破发的准备。
黑芝麻智能在 8 月登陆港股时,是以未盈利 " 特专科技 " 公司的身份上市的,属于港股引进的第二家,但开盘时股价就破发了,当天股价下跌 27%。截至 8 月 15 日,黑芝麻智能的市值为 114 亿港元,已跌破此前 C+ 轮融资时超过 170 亿港元的估值。
当然,黑芝麻智能的股价下跌,也与港股整体行情走向有关。
无论如何,自动驾驶公司光有技术还不够,得证明自己的商业化能力。在大规模商业应用来临之前,它们得先养活自己。
何宇华说,从创造的收入来看,现在很多自动驾驶公司都撑不起估值。相比之下,市场更愿意相信那些有封闭场景、接地气、有成熟的商业模型的公司。
8 年前的那波创业潮,很多自动驾驶公司建立了非常宏大的愿景,它们对外讲述的故事是要实现完全无人驾驶,一开始就主打 L4 级无人驾驶,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明星项目都是从 Robotaxi 切入的,当年做过各种全自动无人驾驶测试。
时至今日,完全无人驾驶何时商业落地还没有统一共识,自动驾驶公司只能先找场景落地,比如,跟汽车厂商合作,把重点放在技术难度相对更低的乘用车高阶辅助驾驶。
以小马智行为例,它在 2020 年就成立了 Robotruck(自动驾驶卡车)业务部门,相比乘用车,商用车运营场景简单,更容易落地。2022 年,小马智行新成立辅助自动驾驶业务部门,与乘用车厂商展开合作。现在,小马智行多条腿走路,一边研发,一边赚钱。
在各大创业赛道里,自动驾驶算是人才密度极高、技术难度极大、变现周期极长的行业之一,这是一个需要梦想和愿景的行业,更需要资本有耐心。
这一波上市潮,或许会给行业带来一次洗牌。潮水退去,我们才能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