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中科院列出的35项“卡脖子”技术,至少已突破21项!,欢迎阅读。
5 年前,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曾列出 35 项中国需攻坚的 " 卡脖子 " 技术清单,到目前,至少已经突破 21 项。
35 项卡脖子技术如下:
5 年后的今天,通过逐项查阅国内公开资料发现,如今我国至少已经突破 21 项关键技术!之所以没有给出准确数字,是因为部分技术我国已经突破,但因某些原因尚未公开,例如还未通过考核、为防止被针对等等。
这 21 项关键技术包括:光刻机、芯片、作業系統、触觉传感器、真空蒸镀机、手机射频器件、重型燃气轮机、激光雷达、高端电容电阻、核心工业軟體、ITO 靶材、核心算法、航空钢材、铣刀、高端轴承钢、高压柱塞泵、光刻胶、高压共轨系统、掘进机主轴承、微球、水下连接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锂电池隔膜、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超精密抛光工艺、环氧树脂、高强度不锈钢、数据库管理系统、扫描电镜等。
光刻胶行业分析
光刻胶所在产业链覆盖范围十分广泛,从上游基础化工材料行业、精细化学品行业到中游光刻胶制备,到下游 PCB、面板、半导体产业,再到电子等应用终端。光刻胶作为微电子领網域微细图形加工核心上游材料,占据电子材料至高点。
由于光刻胶技术含量高且处于 PCB、面板和半导体产业的上游,其质量直接影响下游产品的质量,因此下游企业对光刻胶供货企业的质量及供货能力非常重视,通常采取认证采购的商业模式。伴随着高的采购成本与认证成本,光刻胶生产厂家与下游企业通常会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
成分结构分析:材料成本占比最大 原料端,光刻胶由树脂、增感剂、溶剂、单体和助剂组成,用量占比分别为 10-40%、1-6%、50-90%、
价格传导机制:市场价格由行业供应端、制造端及消费需求弹性共同作用 光刻胶市场价格由行业供应端、制造端及消费需求弹性共同作用而成、并逐级传导。供应端的成本价格包括核心原材料、技术价格、人力价格和设备厂房、燃料动力的购置 / 购买价等,传导至制造端成为生产成本,制造端综合供需溢价、研发成本和企业利润,形成最终价格传导至应用领網域,而应用市场需求弹性也反作用于供应端、制造端,形成 " 价格 - 需求 - 价格 " 的传导路径来影响光刻胶市场的定价。
价值链分析:产业链整体利润水平较高 根据对产业链上市企业毛利率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产业链中毛利率最高的是上游的光引发剂和溶剂,企业毛利率大多在 25-60%,其余上游軟體供应商毛利率在 20-30% 左右,其次是中游光刻胶行业,PCB 光刻胶产品毛利率在 13-40% 左右,半导体光刻胶产品毛利率在 25-30% 左右,中游毛利率水平最低是面板光刻胶,处于 13-30% 区间,上下游应用领網域毛利率大约在 15-30% 左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干勇认为,随着技术和应用发展,多种新材料进入产业化視窗期,也是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机遇期。
在半导体产业上,当前的技术路径包括延续摩尔、超越摩尔、后摩尔。在延续摩尔定律上我们在努力追赶先进,补课光刻胶、反射膜等关键材料;但在超越摩尔技术路线上,中国与全球的差距并不大,有机会在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材料和前沿技术上取得较快进展。
前瞻经济学人 APP 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2028 年中国半导体光刻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 咨询 / 募投可研、IPO 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