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微软Q4财报:虽有一时失利,但破局之道「呼之欲出」,欢迎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是美股的财报季,作为本轮 AIGC 浪潮的主要推动者,微软和谷歌两大 AI 巨头的财报,早在发布之前就成了市场目光最为集聚的焦点。
不过,在两家巨头同日公布业绩表现后,华尔街的反应却是冰火两重天——谷歌在盘后交易时段股价大涨 6% 左右,而微软盘后股价却下挫 3.76%。
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报与市场间存在预期差:
● 微软财报被认为「表现平平」,不仅 AI 对收入的贡献几乎没有体现,PC、云业务增长依然乏力,低于市场预期;
● 谷歌各项业务则是「長紅」,云计算业务盈利能力还在持续改善,好过市场预期。
那么,本季度微软表现,是否真如市场预期的那般悲观呢?
接下来,我们就从微软这个季度的整体财务状况、各部门的发展情况,以及下个季度的展望这几个方面;
对本季度微软财报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并结合微软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尝试分析一下微软的「破局之道」。
本文核心要点 :
●业绩概览:本季度业绩平淡,增长放缓,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
●投资未来:提高产品定价,但加大 AI 投入;
●破局新招:联手 Meta,推广 Bing Chat;
业务增速放缓,AI 影响尚未显现,指引低于预期
表面上看,微软第四财季各项收入都符合市场预期,但无论是收入增速还是毛利率,都不及可比增长率水平,且业绩指引低于市场预期;
与此同时,本季度,微软云服务业务收入增速放缓,AI 影响尚未显现,且对 AI 服务的资本开支仍在加速,引发部分投资者担忧;
具体分析如下:
1、云服务:营业收入 240 亿美元(市场预期 23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其中,Azure 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同比上涨 26%; 微软预计,下财季 Azure 营收增长率将为 25% 至 26%,指引增速低于市场预期。
2、生产力和业务流程(包含 Office 生产力軟體、LinkedIn 和 Dynamics):营业收入 183 亿美元(市场预期 18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公司于近期推出付费版 Microsoft 365 Copilot,但 CFO 胡德表示 "Copilot 还没有做好全面发布的准备,该产品可能要到 24 财年下半年才能真正创收 "。
3、个人计算业务:收入 139 亿美元(市场预期 136 亿美元),同比下降 -4%。其中,搜索和新闻广告服务营收同比增长 8%。
表面看业务增速不错,但细细对比,各项业务增速均不及可比增长率(CC Growth);也就是说 Q4 单季收入其实已经疲软。
来看一下市场最关注的业务情况:
● Office 商业产品和云服务产品的销售收入是比较可观的,仍保持增长的势头;
●个人电腦业务的销售还是持续性低迷,并且下季度收入预计还会更低。
● Office365 系列軟體营收同比增长 15%,微软 365 消费者订阅数增长至 6700 万;Dynamics365 軟體营收同比增长 26%;
● Azure 和其他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6%;
至于此前市场非常关心的 ChatGPT 访问量增长出现下滑(23 年上半年,ChatGPT 的全球访问量环比增幅分别为 131.6%、62.5%、55.8%、12.6%、2.8%、-9.7%),是否会影响 Azure 的云收入?
本季度财报数据,实际上也坐实了市场的担忧,Azure 和其他云服务业务收入相较于上季度 31% 的增速已经有所放缓;
即便是在电话会议上,公司仍表示云业务的需求仍然非常强劲;
但在给出的下一财年和 Q1 的业绩指引中,Azure 预估增长仅维持在 25%-26%,几乎与 23Q4 增速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Azure 云需求进入了一个增长较为稳定的区间,此前爆发式红利几乎不在了。
再具体看一下微软给出的24Q1 三大业绩指引,增速基本都是与本季度持平或放缓,不及市场预期:
1、云服务:收入 233-2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16%;
2、生产力和业务流程:收入 180-1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9%-11%;
3、个人计算业务:收入 125-129 亿美元,同比下降 7-10%;
显然,这样的业绩指引,会很大程度影响资本市场给公司的打出的估值预期。
投资未来:加大 AI 投入,提高产品定价
基于科技长远发展的视角,微软还是选择了以一种非常坚定的姿态,投资 AI 建设。
微软预计,为了满足人工智能需求信号,整个财年中每个季度的资本支出都将连续增长,资本支出年增长率约为 50%,将达到 450 亿至 500 亿美元。
这笔钱将用于云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成式 AI 的市场还是非常广阔的,客户遍布各个行业,无论是银行、零售商还是軟體公司,而微软要做的是给客户提供快速构建生成式 AI 应用程式的平台;
不过,微软在电话会议中也表明:产品的毛利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好消息是这次毛利率扩大会比之前云转型那次更快。
除了加大资本开支为 Azure 的发展铺路之外,office 等产品的定价也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保障:
上周,微软给出 Microsoft 365 Copilot 服务定价:
每人每月 30 美元 ( 面向 Microsoft 365 E3、E5、Business Standard 和 Business Premium 客户 ) ;
相比于 office 产品原来定价(398 元 / 年),这几乎是暴涨 6 倍。
不仅如此:市场预估 Dynamics365 Copilot 的价格将会在下半年公布,价格很可能高于每月 50 美元,直逼 Salesforce 定价。
显然,此举是意图通过提高定价,抬一手毛利率。 不过,根据资深战略专家预估,最终客户拿到的折扣可能会有较大的差距,尚且很难确定平均价格,也就很难预估最后对毛利率的影响有多少。
如微软 CFO 胡德所述:
Copilot 还没有做好全面发布的准备,该产品可能要到 24 财年下半年才能真正创收。
破局新招:联手 Meta,推广 Bing Chat
ChatGPT 大火后,微软和 OpenAI 的 " 双向奔赴 ",简直已经被业界视为「合作范本」。
不过,随着人工智能对话竞品层出不穷,如 Bard、Claude、Character.ai 等竞品百花齐放,GPT 的早期「一家独大」的红利似乎正在慢慢消退。
而微软,也选择了「与时俱进」,不再一心依赖 openAI 了:
最近,微软宣布将在 Azure 和 Windows 上支持 Llama 2 大型语言模型(LLM)系列,这是微软和 Meta 共同开发的大语言模型。
Azure 客户可以在 Azure 上更轻松、更安全地微调和部署 7B、13B 和 70B 参数的 Llama 2 模型。
此外,Llama 还将进行优化,以便在 Windows 上本地运行。
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认为,这是 Azure 提高吸引力的重要一步,单纯靠 ChatGPT 的业务已经很难拉动 Azure 的使用量;
Azure 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处于落后的势态,此番 GPT 的流量下滑,如果微软不做变革,那么 Azure 的收入也很难再上一个台阶。
此外,与开源方面风头正劲的 Meta 联手,将直接成为 Azure 流量的入口——不得不说,这是一招妙棋,但具体何时能够变现,现在也还是个问号。
另一方面,微软也在给自己的人工智能对话产品铺路;
微软宣布聊天机器人 Bing Chat 将在第三方浏览器上推出,包括谷歌的 Chrome 和苹果的 Safari。微软正试图让两种浏览器的用户都可以使用到该工具。 这是赤裸裸的从竞争对手那里给自己产品做推广,打了一手好算盘。
微软的通讯主管 Caitlin Roulston 也表示 :" 我们很高兴能够扩展到更多的用户。"
资深战略专家也表示出:微软与 Meta 的合作,一方面是想补足 C 端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想给 OpenAI 一些压力。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趋势:
● 当前来看,大模型的商业模式还是很难盈利的,未来的市场话语权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 AI 只是一种技术,并不是产品,能否完成商业闭环,才是真正的胜负手。
本文作者:韩枫,来源:硬 AI,原文标题:微软 Q4 财报:虽有一时失利,但破局之道「呼之欲出」| 【硬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