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裁员这剂猛药,治不了特斯拉的病,欢迎阅读。
文 | 新媒科技评论
近日,全球媒体纷纷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内部邮件及社交平台上宣布将在全球范围裁员超 10%,马斯克更称这是 " 让我痛恨但必须做的决定 "。
对于此次裁员原因,马斯克解释为:"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某些领網域的角色和工作职能出现了重叠。在公司为下一阶段的增长做准备时,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率就显得极其重要。"
但从各媒体的侧面报道来看,这场全球裁员远比想象中的激烈及快速。据《凤凰网科技》透露,有知情人士称此次特斯拉中国的裁员比例远不止 10%,个别部门甚至高达 50%。据《晚点财经》报道,有特斯拉北美员工称在没有接到人事部通知的情况下,已无法打卡。
在全球电动汽车行业进入 " 红海厮杀 " 的当下,特斯拉做出 " 屯粮过冬 " 的准备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但在短时间内开启一场如此突然的大规模裁员,甚至有两位高管相继宣布离职,马斯克下 " 药 ",是否下得有点猛了?
裁员引发股价震荡
在特斯拉宣布全球大裁员当日,公司股价便下跌超过 5%,市值蒸发超 300 亿美元,截至撰稿日为止,特斯拉的股价仍在下跌。
通常来说,以 " 降本增效 " 为目的进行裁员,对企业而言并不是坏消息,资本市场大多会应声上涨。比如去年底蔚来宣布裁员 10%,当晚在美股上涨 4.5%,在港股涨幅更超过 7%。
但来到特斯拉这里,其股价却是不涨反跌,市场到底在担心什么?
诚如马斯克内部信所言,这些年特斯拉发展很快,即便经历了 2019 年和 2022 年两次规模不小的裁员,员工数量依然从 2019 年的 48016 人增加至 2022 年 127855 人,增长接近 3 倍。
从这一角度来看,马斯克想要砍掉一些重复岗位并适当控制人员增长,似乎无可非议,但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
首先,在特斯拉公布裁员消息的同时,两位高管也同步离职,分别是领导电池、发动机和能源产品开发的副总裁巴格里诺,以及负责公共政策与业务发展的副总裁罗汉 · 帕特尔,两位都是特斯拉的 " 核心人物 "。去年 8 月,特斯拉 CFO 扎克 · 科克霍恩也结束了在公司 13 年的工作。
目前尚不清楚两位高管的离职与此次裁员事件有无直接关系,但短期内出现如此激进的裁员和关键人物的离职,也加剧了外界对特斯拉未来发展稳定性的担忧。
其次,此次特斯拉裁员背后并不仅是人员变动,也为在研项目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事实上,在马斯克宣布大裁员消息前,公司内部似乎已有所感知。
比如特斯拉位于墨西哥的新工厂投产时间预计被推迟至 2025 年;今年 3 月,特斯拉上海工厂也传出减产消息,美国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也宣布将缩短 Cybertruck 的生产班次。
从这些变动中可以看出,曾经被极力推进的明星项目,也未必能在公司调整中独善其身。比如此次离职的高管巴格里诺,其一直主导的是 4680 电池生产项目,但据《晚点 Last Post》报道,这一项目至今仍未大规模量产,主要是因为成本和质量远低于马斯克预期,且在中国电池产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4680 电池已经没什么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特斯拉内部掀起的不仅是一场人员架构调整,其背后还可能涉及企业发展方向的转向,这些都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担忧。
特斯拉光环逐渐黯淡
当然,外界更为关注的,还有特斯拉是否真的能通过裁员实现 " 降本增效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特斯拉在电动汽车行业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但在电动汽车市场环境放缓且竞争者数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吸引力也在减少。
2021 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 16%,但截至 2023 年 12 月,这一数字已下降至 6.7% 左右。即便在大本营美国市场,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也从 2022 年的 62% 下降至去年的 55%,特斯拉的主导地位正在下滑。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全球电动汽车的市场格局,将会是 " 一个特斯拉 " 和 " 九个中国汽车品牌 ",由此可以窥见,在中国汽车品牌的夹击下,特斯拉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从交付数量上来看,特斯拉在今年一季度也遭遇了严重的滑铁卢,1-3 月实际交付量仅为 38.6 万辆,同比下滑了 8.5%,且远低于华尔街预测的平均值 44.9 万辆。
这也是特斯拉自 2022 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跌破 40 万辆交付,也是自 2020 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季度交付同比下滑,而当时下滑的主要原因在疫情。
这或许也是特斯拉虽然已经宣布在全球裁掉接近 1.4 万人,但仍难以抚平外界对其业绩的担忧,因为从本质上来看,特斯拉所遭遇的是一场持久的产业危机。
当前,整个电动汽车行业在退烧,竞争对手为了抢夺市场,在价格上不断使出狠招,特斯拉在接招的同时,也因为不断降价而拖累了公司的利润率。去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为 17.6%,是过去四年多来的最低水平。
但即便如此,频繁降价似乎也并未让特斯拉尝到甜头,据其 2023 年财报显示,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108.82 亿美元,同比减少了 23%,是其自 2017 年以来的首次年度利润下降。
其实并不仅是特斯拉,在车圈此起彼伏的 " 价格战 " 下,消费者已经逐渐对促销 " 脱敏 " 了,毕竟每一次车圈大降价之后,仍然会有更低的价格出现,车企也会想方设法通过 " 增配 " 来降价。
" 价格屠刀 " 越来越不好使,车企们的选择其实也不多,要么是一步到位让出更多利润率,以低价拖垮对手;要么是以 " 奇招制胜 ",以差异化突围而出。
但对于马斯克这位集 " 疯子 "" 科技天才 "" 赌徒 " 等众多标签于一身的创业者而言,其显然更倾向选择冒险之路。
马斯克押宝智能化
以特斯拉当前的利润率来看,其并非没有参与价格战的资本。早在 2020 年 9 月,市场就传出特斯拉将推出 15 万元级别的汽车,马斯克也曾亲自确认,新款车型的成本仅有 Model 3 的一半。
业界认为,一旦这款车型推出,特斯拉将有望直接 " 降维打击 " 中低端电动车市场。但没想到的是,这款 " 平价特斯拉 " 一直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一直到去年底,马斯克在财经电话会议上提到,这款主打性价比的新车型暂定名称为 Model 2,将有望于 2025 年推出。
这一消息也成为了特斯拉在车圈价格战下的 " 有力支撑 "。在过去数年,特斯拉的走量车型仍然只是 Model 3 和 Model Y,对消费者来说,特斯拉这些年是 " 没有惊喜,只有降价 ",他们也都等得太久了。
但目前来看,Model 2 恐怕也会再生变数。今年 4 月,有消息指特斯拉将放弃 Model 2 项目,一些工程师已被重新分配工作,虽然这一消息很快便遭到了马斯克的否认,但仍然可以看出 Model 2 的量产,恐怕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目前来看,相较于提出 " 平价汽车 ",马斯克似乎对自动驾驶更感兴趣。近日,马斯克表示将于今年 8 月 8 日发布自动驾驶出租车 Robotaxi。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为训练大型自动驾驶模型建设的数据中心 Dojo 成了特斯拉最重要项目,特斯拉更降低了 FSD 的订阅费用,希望借此获得更多训练数据。
马斯克曾经表示,如果实现不了完全自动驾驶的能力,特斯拉的价值将 " 基本上归零 ",其甚至在 X 平台赞同了一位网友的说法,认同无人驾驶出租车将 " 杀死 " 公共交通。
从特斯拉的发展历程,其生来便抱着改变汽车产业的初衷,而马斯克作为一名冒险爱好者,从他用大半身价支持 SpaceX 造火箭这点来看,它也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
只是,对于马斯克而言,这是一场冒险;但对于特斯拉而言,这却是一场豪赌。相较于打造一台 " 平价汽车 ",特斯拉押注全自动驾驶的不确定性显然要大得多,过往的风险偏好造就了如今的特斯拉,但未来的其能否再次押注成功,则恐怕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