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裁員這劑猛藥,治不了特斯拉的病,歡迎閱讀。
文 | 新媒科技評論
近日,全球媒體紛紛報道,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内部郵件及社交平台上宣布将在全球範圍裁員超 10%,馬斯克更稱這是 " 讓我痛恨但必須做的決定 "。
對于此次裁員原因,馬斯克解釋為:" 随着公司的快速發展,某些領網域的角色和工作職能出現了重疊。在公司為下一階段的增長做準備時,降低成本并提高生產率就顯得極其重要。"
但從各媒體的側面報道來看,這場全球裁員遠比想象中的激烈及快速。據《鳳凰網科技》透露,有知情人士稱此次特斯拉中國的裁員比例遠不止 10%,個别部門甚至高達 50%。據《晚點财經》報道,有特斯拉北美員工稱在沒有接到人事部通知的情況下,已無法打卡。
在全球電動汽車行業進入 " 紅海厮殺 " 的當下,特斯拉做出 " 屯糧過冬 " 的準備并不讓人感到意外,但在短時間内開啟一場如此突然的大規模裁員,甚至有兩位高管相繼宣布離職,馬斯克下 " 藥 ",是否下得有點猛了?
裁員引發股價震蕩
在特斯拉宣布全球大裁員當日,公司股價便下跌超過 5%,市值蒸發超 300 億美元,截至撰稿日為止,特斯拉的股價仍在下跌。
通常來說,以 " 降本增效 " 為目的進行裁員,對企業而言并不是壞消息,資本市場大多會應聲上漲。比如去年底蔚來宣布裁員 10%,當晚在美股上漲 4.5%,在港股漲幅更超過 7%。
但來到特斯拉這裡,其股價卻是不漲反跌,市場到底在擔心什麼?
誠如馬斯克内部信所言,這些年特斯拉發展很快,即便經歷了 2019 年和 2022 年兩次規模不小的裁員,員工數量依然從 2019 年的 48016 人增加至 2022 年 127855 人,增長接近 3 倍。
從這一角度來看,馬斯克想要砍掉一些重復崗位并适當控制人員增長,似乎無可非議,但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實際情況可能更加復雜。
首先,在特斯拉公布裁員消息的同時,兩位高管也同步離職,分别是領導電池、發動機和能源產品開發的副總裁巴格裡諾,以及負責公共政策與業務發展的副總裁羅漢 · 帕特爾,兩位都是特斯拉的 " 核心人物 "。去年 8 月,特斯拉 CFO 扎克 · 科克霍恩也結束了在公司 13 年的工作。
目前尚不清楚兩位高管的離職與此次裁員事件有無直接關系,但短期内出現如此激進的裁員和關鍵人物的離職,也加劇了外界對特斯拉未來發展穩定性的擔憂。
其次,此次特斯拉裁員背後并不僅是人員變動,也為在研項目帶來了更多不确定性。事實上,在馬斯克宣布大裁員消息前,公司内部似乎已有所感知。
比如特斯拉位于墨西哥的新工廠投產時間預計被推遲至 2025 年;今年 3 月,特斯拉上海工廠也傳出減產消息,美國得克薩斯州超級工廠也宣布将縮短 Cybertruck 的生產班次。
從這些變動中可以看出,曾經被極力推進的明星項目,也未必能在公司調整中獨善其身。比如此次離職的高管巴格裡諾,其一直主導的是 4680 電池生產項目,但據《晚點 Last Post》報道,這一項目至今仍未大規模量產,主要是因為成本和質量遠低于馬斯克預期,且在中國電池產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4680 電池已經沒什麼意義。
由此可以看出,當前特斯拉内部掀起的不僅是一場人員架構調整,其背後還可能涉及企業發展方向的轉向,這些都加劇了資本市場的擔憂。
特斯拉光環逐漸黯淡
當然,外界更為關注的,還有特斯拉是否真的能通過裁員實現 " 降本增效 "。在過去一段時間裡,特斯拉在電動汽車行業一直保持着領先地位,但在電動汽車市場環境放緩且競争者數量持續增加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吸引力也在減少。
2021 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為 16%,但截至 2023 年 12 月,這一數字已下降至 6.7% 左右。即便在大本營美國市場,特斯拉的市場份額也從 2022 年的 62% 下降至去年的 55%,特斯拉的主導地位正在下滑。
有業内人士預測,未來全球電動汽車的市場格局,将會是 " 一個特斯拉 " 和 " 九個中國汽車品牌 ",由此可以窺見,在中國汽車品牌的夾擊下,特斯拉的壓力将會越來越大。
從交付數量上來看,特斯拉在今年一季度也遭遇了嚴重的滑鐵盧,1-3 月實際交付量僅為 38.6 萬輛,同比下滑了 8.5%,且遠低于華爾街預測的平均值 44.9 萬輛。
這也是特斯拉自 2022 年第三季度以來首次跌破 40 萬輛交付,也是自 2020 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季度交付同比下滑,而當時下滑的主要原因在疫情。
這或許也是特斯拉雖然已經宣布在全球裁掉接近 1.4 萬人,但仍難以撫平外界對其業績的擔憂,因為從本質上來看,特斯拉所遭遇的是一場持久的產業危機。
當前,整個電動汽車行業在退燒,競争對手為了搶奪市場,在價格上不斷使出狠招,特斯拉在接招的同時,也因為不斷降價而拖累了公司的利潤率。去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為 17.6%,是過去四年多來的最低水平。
但即便如此,頻繁降價似乎也并未讓特斯拉嘗到甜頭,據其 2023 年财報顯示,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公司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 108.82 億美元,同比減少了 23%,是其自 2017 年以來的首次年度利潤下降。
其實并不僅是特斯拉,在車圈此起彼伏的 " 價格戰 " 下,消費者已經逐漸對促銷 " 脫敏 " 了,畢竟每一次車圈大降價之後,仍然會有更低的價格出現,車企也會想方設法通過 " 增配 " 來降價。
" 價格屠刀 " 越來越不好使,車企們的選擇其實也不多,要麼是一步到位讓出更多利潤率,以低價拖垮對手;要麼是以 " 奇招制勝 ",以差異化突圍而出。
但對于馬斯克這位集 " 瘋子 "" 科技天才 "" 賭徒 " 等眾多标籤于一身的創業者而言,其顯然更傾向選擇冒險之路。
馬斯克押寶智能化
以特斯拉當前的利潤率來看,其并非沒有參與價格戰的資本。早在 2020 年 9 月,市場就傳出特斯拉将推出 15 萬元級别的汽車,馬斯克也曾親自确認,新款車型的成本僅有 Model 3 的一半。
業界認為,一旦這款車型推出,特斯拉将有望直接 " 降維打擊 " 中低端電動車市場。但沒想到的是,這款 " 平價特斯拉 " 一直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一直到去年底,馬斯克在财經電話會議上提到,這款主打性價比的新車型暫定名稱為 Model 2,将有望于 2025 年推出。
這一消息也成為了特斯拉在車圈價格戰下的 " 有力支撐 "。在過去數年,特斯拉的走量車型仍然只是 Model 3 和 Model Y,對消費者來說,特斯拉這些年是 " 沒有驚喜,只有降價 ",他們也都等得太久了。
但目前來看,Model 2 恐怕也會再生變數。今年 4 月,有消息指特斯拉将放棄 Model 2 項目,一些工程師已被重新分配工作,雖然這一消息很快便遭到了馬斯克的否認,但仍然可以看出 Model 2 的量產,恐怕還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目前來看,相較于提出 " 平價汽車 ",馬斯克似乎對自動駕駛更感興趣。近日,馬斯克表示将于今年 8 月 8 日發布自動駕駛出租車 Robotaxi。
據《晚點 LatePost》報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為訓練大型自動駕駛模型建設的數據中心 Dojo 成了特斯拉最重要項目,特斯拉更降低了 FSD 的訂閱費用,希望借此獲得更多訓練數據。
馬斯克曾經表示,如果實現不了完全自動駕駛的能力,特斯拉的價值将 " 基本上歸零 ",其甚至在 X 平台贊同了一位網友的說法,認同無人駕駛出租車将 " 殺死 " 公共交通。
從特斯拉的發展歷程,其生來便抱着改變汽車產業的初衷,而馬斯克作為一名冒險愛好者,從他用大半身價支持 SpaceX 造火箭這點來看,它也不是一個甘于平凡的人。
只是,對于馬斯克而言,這是一場冒險;但對于特斯拉而言,這卻是一場豪賭。相較于打造一台 " 平價汽車 ",特斯拉押注全自動駕駛的不确定性顯然要大得多,過往的風險偏好造就了如今的特斯拉,但未來的其能否再次押注成功,則恐怕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