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比亚迪推“智驾平权”,多车企回应 “扛得住”,上游产业链成受益方,欢迎阅读。
《科创板日报》2 月 15 日讯(记者 唐植潇、陈俊清、李明明、黄修眉、余诗琪,实习记者李佳怡),近日,比亚迪的 " 智驾平权 " 在汽车赛道激起千层浪。
一直以来,智能驾驶技术主要集中应用于部分高端车型,消费者体验的价格门槛高。而此次比亚迪发布的智驾车型覆盖了王朝、海洋等多个系列,将高速智能领航驾驶(高速 NOA)车型的价格拉低到了 7 万元级。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近期发微博称,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把成本做低,让最基础的智能驾驶辅助普及,值得表扬、可喜可贺的!而混淆高阶智能驾驶概念,把最基础入门级的智能驾驶辅助说成高阶智驾,是不合适的。"
《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了上海、深圳、武汉、成都等多地的多个新能源品牌店,一线人员均认为比亚迪的全系智驾策略,并不会对自家的中高端车型产生太大的冲击。
一方面,搭载城市智能领航功能(城市 NOA)的比亚迪车型起售价已经超过 20 万,与友商同样搭载城市 NOA 车型相比价格并未有更大的优势;另一方面,一线人员普遍认为,比亚迪智驾属于起步阶段,体验上不一定能追上先发企业。
在产业链端,由于比亚迪整体庞大的销量,加上比亚迪设定的 60% 以上智驾车型的销售目标,这将会给上游企业带来客观的订单量增长。而在投资人看来,比亚迪将价格战卷到技术战,不仅给上游带来产能压力,还对供应链提出了严格的成本要求,供应链侧的利润率有待观察。
智驾车型 " 加量不加价 " 引消费者关注
比亚迪推出的 " 天神之眼 "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该系统根据硬體配置、功能定位、适用车型及品牌细分为 A、B、C 三个版本。
其中 A 版采用三激光雷达、五个毫米波雷达和十一个摄像头的配置,搭载英伟达双 Orin 芯片。B 版配备单激光雷达结合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算力基于单 OrinX。C 版采用纯视觉方案,由五个毫米波雷达、十二个摄像头和十二个超声波雷达组成,芯片为地平线 J6M 或英伟达 Orin N。
其中 A 版和 B 版支持城市智能领航驾驶(城市 NOA),而目前纯视觉方案的天神之眼 C 目前不支持完全意义上的城市 NOA,仅支持高速智能领航驾驶(高速 NOA),但未来不排除为该型号 OTA 更新固定通勤线路的城市 NOA 功能。
从比亚迪官网《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搭载天神之眼 B 方案的车型起售价最低的车型为汉、唐和宋三款。
《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了深圳地区的比亚迪海洋网门店,该门店店员告诉记者,目前支持智驾的展车尚未到店,试驾车型仅有比亚迪宋 Plus 一款。" 新款和旧款外观和内饰变化不大,只是增加了智能驾驶功能。"
该名店员还补充道,目前新款上市,官方并未调整旧款价格,但店内针对老款车型有 7000 元左右的价格优惠。" 具体优惠咱们还可以谈,目前新款上市时间还不长,订购新款根据车型的不同,还要等待一到两个月。"
在《科创板日报》记者询问时,顾客到店看车开口第一句就是询问关于比亚迪新款智能驾驶相关功能。该名顾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听说上了智驾款车辆才进店体验的。我也看了领克 Z10 和小鹏 Mona M03,现在智驾(高速 NOA)基本都是标配功能了。花一样的钱,肯定是功能多一些更好。"
另一位比亚迪汉 DMI 精英款的车主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这台车年前提车落地价才 18 万,当时销售没有提改款的事情。我们也觉得改款刚上市价格肯定也没有优惠,再说比亚迪汉改款也不会有太大更新。谁知道 2 个月不到,比亚迪发布了智驾款,指导价也没涨。"
比亚迪销售门店称,由于新款和老款在硬體配置上面有所差异,后期不能通过 OTA 方式给老款更新增加智驾功能。" 退车肯定是没办法了,我们也没听说过有什么补偿政策,而且老款都已经给提车优惠了。"
记者了解到,在 10 万元级别的车型中,还有包括广汽埃安 AION RT、宝骏云海、等车型支持高速 NOA 功能,但将高速 NOA 下拉到 10 万元以下车型的仅有比亚迪秦 L、海豹 05 和海鸥这三款车型。其中小鹏 Mona M03 顶配版售价 15.58 万元还支持城市 NOA,是目前支持该功能售价最低车型。
高阶智驾比亚迪尚无价格优势 但会冲击合资车市场
《科创板日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目前自主品牌 20 万级别的车型基本都标配了高速 NOA,而城市 NOA 功能则基本需要额外付费增配至 25 万以上,仅有小鹏 P7+ 在 20 万级别车型上标配了该功能,无需额外付费。
其中小米、极氪、智己、飞凡、蔚来、魏牌等的高阶智驾车型,在上市时都推出限时免费政策。除了增配(买断)之外,特斯拉、华为鸿蒙智行的 " 三界(问界、智界、享界)" 和阿维塔同时采用买断和订阅两个方式;蔚来及其子品牌乐道则采用订阅模式,即按月付费。
《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成都、上海、武汉等地的鸿蒙智行、蔚来、极氪等多家门店,但各家销售都认为比亚迪此次全系更新智驾不会对自家品牌造成太大影响。
在华为鸿蒙智行的销售看来,比亚迪的优势在于系列齐全价格范围广,与华为的品牌优势定位不同。" 华为的智驾系统是国内车企第一梯队,为 L3 级别,其中强项在于 192 线激光雷达,而有些车企采用的 128 线激光雷达,在分辨性、安全性方面较弱。"
该名销售还补充称,即便是落地价 24 万左右的问界 M5 也搭载了 169 线程的激光雷达。
在小鹏门店走访时,销售对记者表示,目前小鹏智驾与鸿蒙智行都处在第一梯队,且小鹏的容错率比较高,基本可以做到零失误。" 而比亚迪的智驾才刚刚上车,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确认是否好用。"
而领克方面的销售则认为,10 万级别的车型中,小鹏 Mona M03 的智驾可能要强一些,但其他品牌(高速 NOA)都采用的第三方方案,区别不会很大。
此外,走访中蔚来、极氪、特斯拉等其他品牌门店销售都认为,比亚迪高端车型(如腾势、方程豹等)智驾能力并不在行业第一梯队,而王朝系和海洋系车型与自家主销车型并不在同一价位,因此并不会对自家品牌造成太大影响。
以极氪为例,《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极氪 7X 豪华大五座 SUV 的长续航四驱智驾版原价 27 万元,叠加国补和品牌优惠后的落地价格在 25-26 万左右。而该品牌价格最低的智驾车型最终落地价为 15 万元。
有汽车行业从业者认为,尽管比亚迪的 " 全系智驾 " 策略对于此前已经在高端车型上推行智能驾驶的自主品牌影响有限,反而是合资品牌可能会遭受较大的压力。
该名从业者进一步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解释道,在智能驾驶领網域,很多合资车都还处于观望或者起步阶段。" 除了技术方面的因素之外,智驾软硬體研发本身是有成本的,如何对智驾车型定价来摊薄成本,以及是买断制还是订阅制,这些都是还未入局合资品牌接下来需要考虑的。"
上述人士表示,对于刚刚推出智驾车型的合资品牌而言,自身的品牌既是 " 资产 ",也有可能是 " 负债 "。若智驾布局滞后,即使有品牌历史和传统优势,也会给人技术保守、老化的印象,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
根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合资品牌中,东风日产推出了搭载与 Momenta 联合开发的高阶智驾系统东风日产 N7,定价在 15 万元至 20 万元之间;预计在 2025 年内上市的奥迪 A5L 将有望采用华为的 ADS 2.0 系统或 ADS 3.0 系统;一汽丰田推出的丰田 bZ3C 预计会在 2025 年初上市,搭载了端对端大模型,基本可以实现 L2++ 级别的自动驾驶。
在丰田汽车门店,门店销售对《科创板日报》记者称,3 月 3 日将正式上线具有城市 NOA 的新车型铂智 3X,目前正在盲订阶段。"520 续航的款式加上城市 NOA,价格估计在 15 万元左右。目前价格还没有确定,比亚迪天神之眼出来后,可能会带动我们卷价格,价格说不定还会再低一些。"
比亚迪 " 全民智驾 ",或带动上游产业放量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比亚迪今年预计的全年销量在 500 万台以上,其中 60% 以上的车型将搭载高速 NOA 及以上智驾技术,即市场将迎来超 300 万台智驾新能源车的增量。
这意味着,智驾芯片、摄像头模组、车载光学镜头、激光雷达、高速连接器等上游零部件企业将会迎来一大笔订单。
其中舜宇光学、欧菲光是比亚迪车载光学的重要供应商。欧菲光主要包括车载摄像头、车载镜头、行泊一体網域控制器等产品线。
激光雷达方面,据券商调研显示,速腾聚创产品占到比亚迪高阶方案中的 80%,涵盖比亚迪汉、海豹、仰望 U8、腾势 N7、海狮 07、宋 L 等 12 款车型。速腾聚创称," 天神之眼 "A 和 B 都是配置激光雷达的方案。
此外,雷达供应商禾赛科技也于 2 月 11 日宣布,与比亚迪在智驾方面的合作即将进入大规模量产上车阶段。
禾赛科技称,旗下产品主要供应给比亚迪 " 天神之眼 "B 平台,包括比亚迪、腾势品牌的大部分新车型都将搭载禾赛 ATX 激光雷达,2025 年比亚迪旗下十余款车型将搭载禾赛激光雷达陆续上市,预计今年向比亚迪的交付量将达到几十万台。
地平线作为比亚迪国内唯一的智驾芯片供应商,在 2 月 10 日宣布," 天神之眼 " 系统将搭载征程 6 系列,其中征程 6M 率先量产上车。征程 6 系列将在比亚迪旗下包括王朝、海洋系列等车型上量产搭载,覆盖 10-20 万级别主流市场。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和平台研发企业芝麻智能的相关负责人称,公司与比亚迪有长期合作关系,比亚迪 " 天神之眼 " 技术的推出,特别是在全系车型上的普及,表明智能驾驶技术向中低端车型普及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黑芝麻智能方面还补充称,比亚迪的 " 天神之眼 " 系统快速在低价车型上配备,将给整个产业链带来新机遇。整个汽车供应链企业都将从中受益,并反哺上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比亚迪的智驾策略给上游供应商带来可观订单的同时,但也有可能引发产能压力,对成本控制要求也会增高,加剧上游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竞争。
一位关注早期的投资人认为,接下来智驾会成为车企的 " 标配 "。但她表示,比亚迪在放量的同时对于供应链管控非常严格,未来链上企业的利润空间还有待观察。
泥藕资本投资副总裁顾超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对比亚迪开启 " 全民智驾时代 " 是意料之中。但比亚迪是行业闻名的 " 价格屠夫 ",卷完硬體卷智驾,这个压力不仅传递给自己的供应商,也会通过终端市场传递给整个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