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比亞迪推“智駕平權”,多車企回應 “扛得住”,上遊產業鏈成受益方,歡迎閱讀。
《科創板日報》2 月 15 日訊(記者 唐植潇、陳俊清、李明明、黃修眉、餘詩琪,實習記者李佳怡),近日,比亞迪的 " 智駕平權 " 在汽車賽道激起千層浪。
一直以來,智能駕駛技術主要集中應用于部分高端車型,消費者體驗的價格門檻高。而此次比亞迪發布的智駕車型覆蓋了王朝、海洋等多個系列,将高速智能領航駕駛(高速 NOA)車型的價格拉低到了 7 萬元級。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近期發微博稱,智能駕駛,湊合能用與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把成本做低,讓最基礎的智能駕駛輔助普及,值得表揚、可喜可賀的!而混淆高階智能駕駛概念,把最基礎入門級的智能駕駛輔助說成高階智駕,是不合适的。"
《科創板日報》記者走訪了上海、深圳、武漢、成都等多地的多個新能源品牌店,一線人員均認為比亞迪的全系智駕策略,并不會對自家的中高端車型產生太大的衝擊。
一方面,搭載城市智能領航功能(城市 NOA)的比亞迪車型起售價已經超過 20 萬,與友商同樣搭載城市 NOA 車型相比價格并未有更大的優勢;另一方面,一線人員普遍認為,比亞迪智駕屬于起步階段,體驗上不一定能追上先發企業。
在產業鏈端,由于比亞迪整體龐大的銷量,加上比亞迪設定的 60% 以上智駕車型的銷售目标,這将會給上遊企業帶來客觀的訂單量增長。而在投資人看來,比亞迪将價格戰卷到技術戰,不僅給上遊帶來產能壓力,還對供應鏈提出了嚴格的成本要求,供應鏈側的利潤率有待觀察。
智駕車型 " 加量不加價 " 引消費者關注
比亞迪推出的 " 天神之眼 "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該系統根據硬體配置、功能定位、适用車型及品牌細分為 A、B、C 三個版本。
其中 A 版采用三激光雷達、五個毫米波雷達和十一個攝像頭的配置,搭載英偉達雙 Orin 芯片。B 版配備單激光雷達結合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算力基于單 OrinX。C 版采用純視覺方案,由五個毫米波雷達、十二個攝像頭和十二個超聲波雷達組成,芯片為地平線 J6M 或英偉達 Orin N。
其中 A 版和 B 版支持城市智能領航駕駛(城市 NOA),而目前純視覺方案的天神之眼 C 目前不支持完全意義上的城市 NOA,僅支持高速智能領航駕駛(高速 NOA),但未來不排除為該型号 OTA 更新固定通勤線路的城市 NOA 功能。
從比亞迪官網《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搭載天神之眼 B 方案的車型起售價最低的車型為漢、唐和宋三款。
《科創板日報》記者走訪了深圳地區的比亞迪海洋網門店,該門店店員告訴記者,目前支持智駕的展車尚未到店,試駕車型僅有比亞迪宋 Plus 一款。" 新款和舊款外觀和内飾變化不大,只是增加了智能駕駛功能。"
該名店員還補充道,目前新款上市,官方并未調整舊款價格,但店内針對老款車型有 7000 元左右的價格優惠。" 具體優惠咱們還可以談,目前新款上市時間還不長,訂購新款根據車型的不同,還要等待一到兩個月。"
在《科創板日報》記者詢問時,顧客到店看車開口第一句就是詢問關于比亞迪新款智能駕駛相關功能。該名顧客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聽說上了智駕款車輛才進店體驗的。我也看了領克 Z10 和小鵬 Mona M03,現在智駕(高速 NOA)基本都是标配功能了。花一樣的錢,肯定是功能多一些更好。"
另一位比亞迪漢 DMI 精英款的車主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 這台車年前提車落地價才 18 萬,當時銷售沒有提改款的事情。我們也覺得改款剛上市價格肯定也沒有優惠,再說比亞迪漢改款也不會有太大更新。誰知道 2 個月不到,比亞迪發布了智駕款,指導價也沒漲。"
比亞迪銷售門店稱,由于新款和老款在硬體配置上面有所差異,後期不能通過 OTA 方式給老款更新增加智駕功能。" 退車肯定是沒辦法了,我們也沒聽說過有什麼補償政策,而且老款都已經給提車優惠了。"
記者了解到,在 10 萬元級别的車型中,還有包括廣汽埃安 AION RT、寶駿雲海、等車型支持高速 NOA 功能,但将高速 NOA 下拉到 10 萬元以下車型的僅有比亞迪秦 L、海豹 05 和海鷗這三款車型。其中小鵬 Mona M03 頂配版售價 15.58 萬元還支持城市 NOA,是目前支持該功能售價最低車型。
高階智駕比亞迪尚無價格優勢 但會衝擊合資車市場
《科創板日報》記者通過梳理發現,目前自主品牌 20 萬級别的車型基本都标配了高速 NOA,而城市 NOA 功能則基本需要額外付費增配至 25 萬以上,僅有小鵬 P7+ 在 20 萬級别車型上标配了該功能,無需額外付費。
其中小米、極氪、智己、飛凡、蔚來、魏牌等的高階智駕車型,在上市時都推出限時免費政策。除了增配(買斷)之外,特斯拉、華為鴻蒙智行的 " 三界(問界、智界、享界)" 和阿維塔同時采用買斷和訂閱兩個方式;蔚來及其子品牌樂道則采用訂閱模式,即按月付費。
《科創板日報》記者走訪了北京、成都、上海、武漢等地的鴻蒙智行、蔚來、極氪等多家門店,但各家銷售都認為比亞迪此次全系更新智駕不會對自家品牌造成太大影響。
在華為鴻蒙智行的銷售看來,比亞迪的優勢在于系列齊全價格範圍廣,與華為的品牌優勢定位不同。" 華為的智駕系統是國内車企第一梯隊,為 L3 級别,其中強項在于 192 線激光雷達,而有些車企采用的 128 線激光雷達,在分辨性、安全性方面較弱。"
該名銷售還補充稱,即便是落地價 24 萬左右的問界 M5 也搭載了 169 線程的激光雷達。
在小鵬門店走訪時,銷售對記者表示,目前小鵬智駕與鴻蒙智行都處在第一梯隊,且小鵬的容錯率比較高,基本可以做到零失誤。" 而比亞迪的智駕才剛剛上車,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确認是否好用。"
而領克方面的銷售則認為,10 萬級别的車型中,小鵬 Mona M03 的智駕可能要強一些,但其他品牌(高速 NOA)都采用的第三方方案,區别不會很大。
此外,走訪中蔚來、極氪、特斯拉等其他品牌門店銷售都認為,比亞迪高端車型(如騰勢、方程豹等)智駕能力并不在行業第一梯隊,而王朝系和海洋系車型與自家主銷車型并不在同一價位,因此并不會對自家品牌造成太大影響。
以極氪為例,《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極氪 7X 豪華大五座 SUV 的長續航四驅智駕版原價 27 萬元,疊加國補和品牌優惠後的落地價格在 25-26 萬左右。而該品牌價格最低的智駕車型最終落地價為 15 萬元。
有汽車行業從業者認為,盡管比亞迪的 " 全系智駕 " 策略對于此前已經在高端車型上推行智能駕駛的自主品牌影響有限,反而是合資品牌可能會遭受較大的壓力。
該名從業者進一步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解釋道,在智能駕駛領網域,很多合資車都還處于觀望或者起步階段。" 除了技術方面的因素之外,智駕軟硬體研發本身是有成本的,如何對智駕車型定價來攤薄成本,以及是買斷制還是訂閱制,這些都是還未入局合資品牌接下來需要考慮的。"
上述人士表示,對于剛剛推出智駕車型的合資品牌而言,自身的品牌既是 " 資產 ",也有可能是 " 負債 "。若智駕布局滞後,即使有品牌歷史和傳統優勢,也會給人技術保守、老化的印象,難以吸引年輕消費者。
根據《科創板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合資品牌中,東風日產推出了搭載與 Momenta 聯合開發的高階智駕系統東風日產 N7,定價在 15 萬元至 20 萬元之間;預計在 2025 年内上市的奧迪 A5L 将有望采用華為的 ADS 2.0 系統或 ADS 3.0 系統;一汽豐田推出的豐田 bZ3C 預計會在 2025 年初上市,搭載了端對端大模型,基本可以實現 L2++ 級别的自動駕駛。
在豐田汽車門店,門店銷售對《科創板日報》記者稱,3 月 3 日将正式上線具有城市 NOA 的新車型鉑智 3X,目前正在盲訂階段。"520 續航的款式加上城市 NOA,價格估計在 15 萬元左右。目前價格還沒有确定,比亞迪天神之眼出來後,可能會帶動我們卷價格,價格說不定還會再低一些。"
比亞迪 " 全民智駕 ",或帶動上遊產業放量
《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比亞迪今年預計的全年銷量在 500 萬台以上,其中 60% 以上的車型将搭載高速 NOA 及以上智駕技術,即市場将迎來超 300 萬台智駕新能源車的增量。
這意味着,智駕芯片、攝像頭模組、車載光學鏡頭、激光雷達、高速連接器等上遊零部件企業将會迎來一大筆訂單。
其中舜宇光學、歐菲光是比亞迪車載光學的重要供應商。歐菲光主要包括車載攝像頭、車載鏡頭、行泊一體網域控制器等產品線。
激光雷達方面,據券商調研顯示,速騰聚創產品占到比亞迪高階方案中的 80%,涵蓋比亞迪漢、海豹、仰望 U8、騰勢 N7、海獅 07、宋 L 等 12 款車型。速騰聚創稱," 天神之眼 "A 和 B 都是配置激光雷達的方案。
此外,雷達供應商禾賽科技也于 2 月 11 日宣布,與比亞迪在智駕方面的合作即将進入大規模量產上車階段。
禾賽科技稱,旗下產品主要供應給比亞迪 " 天神之眼 "B 平台,包括比亞迪、騰勢品牌的大部分新車型都将搭載禾賽 ATX 激光雷達,2025 年比亞迪旗下十餘款車型将搭載禾賽激光雷達陸續上市,預計今年向比亞迪的交付量将達到幾十萬台。
地平線作為比亞迪國内唯一的智駕芯片供應商,在 2 月 10 日宣布," 天神之眼 " 系統将搭載征程 6 系列,其中征程 6M 率先量產上車。征程 6 系列将在比亞迪旗下包括王朝、海洋系列等車型上量產搭載,覆蓋 10-20 萬級别主流市場。
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車規級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和平台研發企業芝麻智能的相關負責人稱,公司與比亞迪有長期合作關系,比亞迪 " 天神之眼 " 技術的推出,特别是在全系車型上的普及,表明智能駕駛技術向中低端車型普及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
黑芝麻智能方面還補充稱,比亞迪的 " 天神之眼 " 系統快速在低價車型上配備,将給整個產業鏈帶來新機遇。整個汽車供應鏈企業都将從中受益,并反哺上遊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比亞迪的智駕策略給上遊供應商帶來可觀訂單的同時,但也有可能引發產能壓力,對成本控制要求也會增高,加劇上遊供應鏈企業之間的競争。
一位關注早期的投資人認為,接下來智駕會成為車企的 " 标配 "。但她表示,比亞迪在放量的同時對于供應鏈管控非常嚴格,未來鏈上企業的利潤空間還有待觀察。
泥藕資本投資副總裁顧超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對比亞迪開啟 " 全民智駕時代 " 是意料之中。但比亞迪是行業聞名的 " 價格屠夫 ",卷完硬體卷智駕,這個壓力不僅傳遞給自己的供應商,也會通過終端市場傳遞給整個行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