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困扰企业发展的已不是融资成本,欢迎阅读。
4 月 22 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4 月 22 日,1 年期 LPR 为 3.45%,5 年期以上 LPR 为 3.95%。两个品种报价均与前值持平。
也就是说,已维持一段时间的贷款利率下行态势,正在得到改变,有可能会进入相对平稳的运行格局。即便下调,也不会像此前一样的大幅下调或持续下调。一方面,按照银行目前的实际情况,已经没有很强的息差承受能力,搞不好,会对银行经营带来不小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问题,关键已经不是融资成本,而是管理成本、特别是行政服务带来的管理成本。
众所周知,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融资都是困扰企业非常突出的问题,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贵,融资成本一个高过一个、一轮高过一轮。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到手的融资成本很多都在 20% 以上,有的高达 3、40%,以至于很多企业宁可从地下钱庄去寻求资金帮助,也不愿到银行争取资金支持,从而使高利贷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蔓延,围绕高利贷的各种黑社会性质组织也快速增多,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秩序,也损害了社会安宁环境。
随着社会治理工作的不断加强,整顿金融秩序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货币政策的不断宽松,困扰企业的融资矛盾也在逐步化解,融资难已经不再是企业的最主要矛盾,融资贵的问题也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目前,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成本都出现了明显下降,缠绕融资的非利息性收费,绝大多数都已经取消,贷款利率也持续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融资、特别是融资成本已经不再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继续下调贷款利率,已经没有多大必要,对企业的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小,有的方面已经没有边际效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贷款利率政策做出更加理性的思考,不要再把注意力放在降低贷款利率方面,而要更加关注贷款的使用效率。
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对很多企业来说,在融资等压力减小、成本降低的情况下,管理成本、尤其是来自于行政部门转嫁的、转移的、传递的管理成本,可能才是企业很难处理,也难以应对的问题。也就是说,面对这些方面的成本,企业是没有办法去控制的,而只能被动接受,从而形成了此起彼伏不良局面。融资成本降低了,管理成本则大幅上升了。如近日广受关注的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虚假注册市场主体问题,就是有可能导致企业管理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媒体报道的情况,该县为了实现 " 市场主体倍增 " 计划,便采取层层下达设立市场主体的任务,甚至要求镇里 2 天之内必须新注册 9 家企业的任务,导致基层不得不虚假注册,甚至一位村支书名下就注册了 23 家市场主体,只有 3 家是 2022 年前实际运营的合作社,其余则涉及鞋店、服装店、水果店、货运队、养殖厂、水产店、鲜花店、建材厂,两家便利店及一家美甲店……而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在村干部多次请求下,他名下办理 3 张营业执照,目前已注销 2 家。
也许有人会问,虚假注册市场主体与企业管理成本增加有什么关系?粗粗一看,确实没有,但是,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如果虚假注册的市场主体多了,上报给上级的新增市场主体多了,税收等约束性指标也要水涨船高。如果只有市场主体增多,而没有税收等的增多,虚假注册市场主体行为就容易被发现。于是,地方为了虚假注册问题不被发现,就会在税收征管方面给企业增加负担,加重企业的税负、费负,导致企业负担加重。而这一切,自然可以归结为管理成本增加。
且不仅如此,行政机关服务效率降低,吃喝向企业转嫁,协调矛盾的力度减弱等,也会无形中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让企业无法依据市场规律制定生产计划、发展规划,而必须充分考虑行政管理因素和管理成本。如此一来,企业还如何高效运行呢?只看到贷款利率下调带来的好处,没有看到贷款问题已经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那么,贷款利率再低,对企业发展也没有任何好处,相反,却大大削弱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削弱了央行利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经济的能力,这是极不划算的一件事。银行贷款利率还是要依据情况,实事求是下调,而不是越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