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宁波一发狠,南京坐不稳,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西门忘我,题图来自:AI 生成
一
较长一段时间里," 浙 B" 宁波常被拿来和天津、青岛相比较。
但是,随着 2024 年前三季度各地 GDP 揭晓,宁波迅猛的发展势头引起关注。其中颇受瞩目的是,宁波前三季度 GDP 达到 12644.3 亿元,超过青岛,离天津仅有不到 30 亿元的距离。
对于后者,媒体直呼:" 这点差距对于万亿级别的城市来说,不值一提。"
也就是说,宁波超越天津,正在成为现实,接下来的目标便是 " 苏 A" 南京。换言之,宁波把压力给到了南京——它一发狠,南京可能坐不稳了。
笃定的原因是,首先,宁波与南京的 GDP 差距并不大,到今年前三季度,两城差距只有 480 亿元。
其次,宁波前三季度的 GDP 增量为 827 亿元,位居全国第七。前十没有南京的身影。
再者,前三季度,宁波实际增速为 5.3%,南京实际增速为 4.4%,在全国 26 个万亿城市中位列倒数第四,仅高于佛山、广安、广州。
从上述三个方面的数据看,宁波发展动能更为强劲,已经驶入了 " 快车道 "。
二
宁波为何这么猛?答案是向新发展。
秦朔老师曾撰文称," 宁波企业,就走在这样的路上。他们掘金蓝海,他们转型业态,他们创新技术,他们拥抱新世界。"
这和经济学家周其仁的看法不谋而合。
在 2020 年一场面向宁波慈溪中小企业代表的演讲中,周其仁回忆说:
" 我第一次来慈溪是上世纪 90 年代,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地主管外贸的干部。当时,他问民营企业家,愿不愿意跟他去欧洲考察。企业家们说不愿意,没有闲钱。干部说,我们掏机票钱,你们愿不愿意去,企业家们说可以考虑。于是,慈溪企业便随政府一起去欧洲各大贸易展会参展。去了发现,原来一个插座可以卖到几美元到几十美元,于是拿着蛇皮袋,背着一袋袋插座回来拆开、研究、仿制,完成了最初的产业化,最终依靠成本优势主导了市场 ……"
靠成本优势主导市场,带来了快速的发展,周其仁认为,这种路线 " 不可持续 ",因此,还是要回到从原理出发,从摸索自然规律出发," 看看这个原理有没有新的技术支撑,技术能不能整合成产品,产品能不能跟消费者的需求结合 "。
周其仁也提出,唯有创新,唯有独特性的产品,才是出路,才是破除 " 成本诅咒 " 的关键,才能为中国制造 " 提气 "。
回过头看宁波近些年的发展,确实在创新上做足了文章。
" 单项冠军 " 即是一个不错的观察視窗。
2017 年,工信部公布的首批 104 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宁波仅有 2 家入选。其中一家,主打汽车工业零部件,生产涡轮增压器等产品,另一家则提供数字通信、数字能源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工信部名单的发布有如方向指引,同一年,宁波出台《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等多项相关政策,实施制造业 " 单项冠军 " 企业培育专项行动," 以市场占有率为导向,建立了一整套分类分级、动态跟踪管理的企业梯队培育清单 "。
政府推动,不只是促进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科研人才集聚,更推动企业转变思维,通过加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打造 " 独特性的产品 " 来赢得市场主动权。
宁波一家企业的总经理王军成对媒体坦承:" 以前我们只是接单按照要求设计,但不懂背后原理,后面就突破技术难题,可以根据发动机输出功率、额定转速,正向设计皮带的宽度、厚度、长度,确定张紧方式,最终参与传动系统的设计、与整车厂合作。"
围绕单项冠军培育,政企联手耕耘了 7 年。2020 年,宁波还签署 " 军令状 ",推出 " 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的行动路线 "。
结果,今年 3 月,宁波新增 21 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单项冠军 " 总量已达 104 个,成为全国首个 " 单项冠军 " 破百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 " 单项冠军之城 "。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创新也好," 单项冠军 " 也罢,都有一个传统制造业的 " 底子 ",都离不开这一 " 底座 " 的强力支撑。
" 宁波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报告 " 显示,宁波市第 1-7 批国家级单项冠军从事主导产品时长,10~20 年的有 30 家,20~30 年的有 35 家,30~40 年的有 12 家,40~50 年的 2 家,50 年以上的有 3 家。
哪有 " 天降猛男 ",只有厚积薄发。
当然,培育单项冠军的同时,传统制造业的 " 底座 " 也随之更新,宁波发力数字化转型,支持工业軟體行业,加速从制造走向智造。
多方合力,宁波已经焕然一新。
今年前三季度,宁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8%。其中,汽车制造、金属制品和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实现 21.8%、16.3% 和 8.7% 的高速增长。
从新兴产业看,前三季度,宁波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战略新兴和高新技术等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3.7%、13.4%、13.3% 和 9.9%。
三
南京有 " 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 之称,制造业基础深厚,用《南京日报》的话来说,"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钢铁、石化、汽车和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 "。
这四大支柱产业即是南京经济的 " 基本盘 ",占南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60.3%。
在这个 " 基本盘 " 中,有数个细分的千亿产业。
南京 2023 年统计年鉴显示,2022 年,南京拥有 6 个千亿产业,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材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也是在 2022 年,宁波拥有 7 个千亿产业,分别是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材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除了当时宁波千亿产业比南京多 1 个,细分产业领網域是不是类似?
事实也是如此,宁波、南京都有传统制造业的深厚基础,都有 " 底座 " 的支撑,也都在转型,但深入看,着力点不同,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别。
就营收最高、最低的产业来说,南京营收最高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当年揽下 2318.6 亿元;营收最低的是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当年揽下 1190.4 亿元。
宁波营收最高的是汽车制造业,达到 3170.6 亿元;营收最低的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也有 1310.2 亿元。
数据硬碰硬比较,宁波的产业实力不言自明。
就热门的汽车制造产业来说,在南京,汽车制造产业只有 1530.5 亿元营收,在千亿产业中属于 " 中间 " 产业。
而在宁波,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龙头,2022 年营收是南京营收的 2 倍。
更重要的是," 电进油退 " 趋势下,宁波汽车制造业更多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南京身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特色不大明显。
报道称,南京要持续推动钢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石化产业转型更新,推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放大四大支柱产业优势,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产业现实看,显然,南京需要持续提升千亿产业的 " 含金量 ",从支柱产业到新兴产业,都要尽可能扩大、拓展营收。
毕竟,2023 年规模以上工业营收城市 TOP10,宁波以 2.48 万亿元营收位居第 7,南京远在 10 名之外,足够说明问题了。
四
当宁波从制造走向智造,大力释放产业势能,与南京 480 亿元的差距或许很快就会被抹平。
另一方面,鉴于南京 GDP 实际增速较低,有媒体断言," 今年四季度,天津、宁波、青岛都有可能超越南京,冲刺‘十强’ "。
谁超越南京尚不可知,能确定的是,全国 " 万亿之城 " 第 10 名这个位置,南京很难坐得稳了。
对于宁波、南京近年的发展差异,有一种说法是,前者是外向型经济,主打出口,后者是内向型经济,主打内需,二者不同的增长趋势,也与全国外销、内销不同的增长态势密切相关。
这当然是某种现实,但周其仁建议宁波企业,不要将内销、外销分得太清楚," 要将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去调研 "。
在这方面,南京企业同样值得思考、探索——想打开更多更大的市场,就需要拆掉思维藩篱,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向新,向优,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