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寧波一發狠,南京坐不穩,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西門忘我,題圖來自:AI 生成
一
較長一段時間裡," 浙 B" 寧波常被拿來和天津、青島相比較。
但是,随着 2024 年前三季度各地 GDP 揭曉,寧波迅猛的發展勢頭引起關注。其中頗受矚目的是,寧波前三季度 GDP 達到 12644.3 億元,超過青島,離天津僅有不到 30 億元的距離。
對于後者,媒體直呼:" 這點差距對于萬億級别的城市來說,不值一提。"
也就是說,寧波超越天津,正在成為現實,接下來的目标便是 " 蘇 A" 南京。換言之,寧波把壓力給到了南京——它一發狠,南京可能坐不穩了。
笃定的原因是,首先,寧波與南京的 GDP 差距并不大,到今年前三季度,兩城差距只有 480 億元。
其次,寧波前三季度的 GDP 增量為 827 億元,位居全國第七。前十沒有南京的身影。
再者,前三季度,寧波實際增速為 5.3%,南京實際增速為 4.4%,在全國 26 個萬億城市中位列倒數第四,僅高于佛山、廣安、廣州。
從上述三個方面的數據看,寧波發展動能更為強勁,已經駛入了 " 快車道 "。
二
寧波為何這麼猛?答案是向新發展。
秦朔老師曾撰文稱," 寧波企業,就走在這樣的路上。他們掘金藍海,他們轉型業态,他們創新技術,他們擁抱新世界。"
這和經濟學家周其仁的看法不謀而合。
在 2020 年一場面向寧波慈溪中小企業代表的演講中,周其仁回憶說:
" 我第一次來慈溪是上世紀 90 年代,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地主管外貿的幹部。當時,他問民營企業家,願不願意跟他去歐洲考察。企業家們說不願意,沒有閒錢。幹部說,我們掏機票錢,你們願不願意去,企業家們說可以考慮。于是,慈溪企業便随政府一起去歐洲各大貿易展會參展。去了發現,原來一個插座可以賣到幾美元到幾十美元,于是拿着蛇皮袋,背着一袋袋插座回來拆開、研究、仿制,完成了最初的產業化,最終依靠成本優勢主導了市場 ……"
靠成本優勢主導市場,帶來了快速的發展,周其仁認為,這種路線 " 不可持續 ",因此,還是要回到從原理出發,從摸索自然規律出發," 看看這個原理有沒有新的技術支撐,技術能不能整合成產品,產品能不能跟消費者的需求結合 "。
周其仁也提出,唯有創新,唯有獨特性的產品,才是出路,才是破除 " 成本詛咒 " 的關鍵,才能為中國制造 " 提氣 "。
回過頭看寧波近些年的發展,确實在創新上做足了文章。
" 單項冠軍 " 即是一個不錯的觀察視窗。
2017 年,工信部公布的首批 104 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中,寧波僅有 2 家入選。其中一家,主打汽車工業零部件,生產渦輪增壓器等產品,另一家則提供數字通信、數字能源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工信部名單的發布有如方向指引,同一年,寧波出台《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工程三年攻堅行動計劃》等多項相關政策,實施制造業 " 單項冠軍 " 企業培育專項行動," 以市場占有率為導向,建立了一整套分類分級、動态跟蹤管理的企業梯隊培育清單 "。
政府推動,不只是促進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氛圍的形成,也有利于科研人才集聚,更推動企業轉變思維,通過加碼技術創新,不斷提升技術水平,打造 " 獨特性的產品 " 來赢得市場主動權。
寧波一家企業的總經理王軍成對媒體坦承:" 以前我們只是接單按照要求設計,但不懂背後原理,後面就突破技術難題,可以根據發動機輸出功率、額定轉速,正向設計皮帶的寬度、厚度、長度,确定張緊方式,最終參與傳動系統的設計、與整車廠合作。"
圍繞單項冠軍培育,政企聯手耕耘了 7 年。2020 年,寧波還籤署 " 軍令狀 ",推出 " 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的行動路線 "。
結果,今年 3 月,寧波新增 21 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 單項冠軍 " 總量已達 104 個,成為全國首個 " 單項冠軍 " 破百的城市,是名副其實的 " 單項冠軍之城 "。
值得注意的是,技術創新也好," 單項冠軍 " 也罷,都有一個傳統制造業的 " 底子 ",都離不開這一 " 底座 " 的強力支撐。
" 寧波市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發展報告 " 顯示,寧波市第 1-7 批國家級單項冠軍從事主導產品時長,10~20 年的有 30 家,20~30 年的有 35 家,30~40 年的有 12 家,40~50 年的 2 家,50 年以上的有 3 家。
哪有 " 天降猛男 ",只有厚積薄發。
當然,培育單項冠軍的同時,傳統制造業的 " 底座 " 也随之更新,寧波發力數字化轉型,支持工業軟體行業,加速從制造走向智造。
多方合力,寧波已經煥然一新。
今年前三季度,寧波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7.8%。其中,汽車制造、金屬制品和計算機通信等行業增加值分别實現 21.8%、16.3% 和 8.7% 的高速增長。
從新興產業看,前三季度,寧波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戰略新興和高新技術等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分别增長 13.7%、13.4%、13.3% 和 9.9%。
三
南京有 " 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 " 之稱,制造業基礎深厚,用《南京日報》的話來說," 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鋼鐵、石化、汽車和電子信息四大支柱產業 "。
這四大支柱產業即是南京經濟的 " 基本盤 ",占南京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 60.3%。
在這個 " 基本盤 " 中,有數個細分的千億產業。
南京 2023 年統計年鑑顯示,2022 年,南京擁有 6 個千億產業,分别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材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也是在 2022 年,寧波擁有 7 個千億產業,分别是汽車制造業,化學原材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除了當時寧波千億產業比南京多 1 個,細分產業領網域是不是類似?
事實也是如此,寧波、南京都有傳統制造業的深厚基礎,都有 " 底座 " 的支撐,也都在轉型,但深入看,着力點不同,結果也存在顯著差别。
就營收最高、最低的產業來說,南京營收最高的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當年攬下 2318.6 億元;營收最低的是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當年攬下 1190.4 億元。
寧波營收最高的是汽車制造業,達到 3170.6 億元;營收最低的是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也有 1310.2 億元。
數據硬碰硬比較,寧波的產業實力不言自明。
就熱門的汽車制造產業來說,在南京,汽車制造產業只有 1530.5 億元營收,在千億產業中屬于 " 中間 " 產業。
而在寧波,汽車制造業已經成為龍頭,2022 年營收是南京營收的 2 倍。
更重要的是," 電進油退 " 趨勢下,寧波汽車制造業更多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南京身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特色不大明顯。
報道稱,南京要持續推動鋼鐵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石化產業轉型更新,推進汽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增強電子信息產業核心競争力,持續放大四大支柱產業優勢,不斷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從產業現實看,顯然,南京需要持續提升千億產業的 " 含金量 ",從支柱產業到新興產業,都要盡可能擴大、拓展營收。
畢竟,2023 年規模以上工業營收城市 TOP10,寧波以 2.48 萬億元營收位居第 7,南京遠在 10 名之外,足夠說明問題了。
四
當寧波從制造走向智造,大力釋放產業勢能,與南京 480 億元的差距或許很快就會被抹平。
另一方面,鑑于南京 GDP 實際增速較低,有媒體斷言," 今年四季度,天津、寧波、青島都有可能超越南京,衝刺‘十強’ "。
誰超越南京尚不可知,能确定的是,全國 " 萬億之城 " 第 10 名這個位置,南京很難坐得穩了。
對于寧波、南京近年的發展差異,有一種說法是,前者是外向型經濟,主打出口,後者是内向型經濟,主打内需,二者不同的增長趨勢,也與全國外銷、内銷不同的增長态勢密切相關。
這當然是某種現實,但周其仁建議寧波企業,不要将内銷、外銷分得太清楚," 要将國内和國外兩個市場作為一個整體去分析,去調研 "。
在這方面,南京企業同樣值得思考、探索——想打開更多更大的市場,就需要拆掉思維藩籬,全面提升核心競争力,向新,向優,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