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三个多小时,雷军把小米SU7除了价格都说了,欢迎阅读。
小米宣布进军电动汽车行业的 1003 天,雷军以一场 3 个小时的技术发布会,对外公开了现阶段小米汽车的全面进展。12 月 28 日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小米汽车正式对外公布了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五大核心技术,首款产品小米 SU7 的外观设计、性能、续航、安全等细节首次公开亮相。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表示,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从手机行业到汽车行业的重大跨越,更是 " 人车家全生态 " 完整闭环的关键跨越。
雷军还表示,汽车行业已经 100 多年,百年赛道无捷径," 小米决定十倍投入,从底层核心技术做起,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并通过 15 年到 20 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
虽然并没有公布价格,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米的首款车型 SU7 价格不会低。但发布会上,雷军的原话是:"9.9 万、14.99 万就不要说了 ",巧妙的避开了 19.99 万这个价格区间,给人留下了一些想象空间。
尽管从发布会结束至发稿这一天的时间里,小米这场发布会的口碑两极分化,但在我们看来,小米汽车第一款车型走高端路线完全可以理解。起码截止到现在,小米手机的高端化进程依旧被早年间 " 极致性价比 " 的模式影响,5999 的小米 14Pro 比同样价格的 iPhone 15 标准版配置更高、用料更足,但仍有很多人认为小米 " 不值这个价 "。
显然,小米汽车不能延续这样的路径,而纵观国内外的造车新势力,从特斯拉到蔚来,无一不是选择了用高端车型打响名头,再到用价格更低的车型走量打开销路的发展道路,小米沿着 " 旧人 " 的路线发展合情合理。
最后,或许是因为很多人习惯了小米 " 颠覆 " 各行各业的传统,小米汽车在这场发布会上公布的多项 " 第一 "、" 行业领先 " 让他们兴奋异常。但我们不得不在这给小米降降温,汽车虽然也已经在向智能硬體的方向发展,但汽车远比手机、手表、电腦等等产品复杂得多,我们见过太多行业顶级硬體、拥有多个顶级供应商的产品实际上差的一言难尽,作为汽车行业的新人,小米汽车要走的路还很长。
生态,小米做成了
发布会前,小米提出了 " 人车家生态 " 战略:小米澎湃 OS 融合了超过 200 个品类,可连接 8.2 亿设备。发布会上,雷军说,车是这个生态中最重要的产品。
坦率的说,这样的 " 饼 " 汽车行业已经被画了很多次,真要追溯得找到现在还没回国的贾跃亭,期间,始终没有落实的苹果汽车和造了车又没完全造车的华为也给外界留下了诸多遐想,但如今来看,率先实现落地的可能真的是小米。
发布会上,雷军宣布随着小米汽车的加入,小米 " 人车家全生态 " 正式完整闭环。实现了人、设备、智能服务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进化。生态为人提供智能服务,人又把智能带给生态,让生态变得更聪明。同时,在 AI 赋能加持下,人的操作习惯又会让 " 人车家全生态 " 变得更聪明。
其次," 人车家全生态 " 还实现了产品、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赋能,持续开放。与此同时,小米还协同产业伙伴,从行业开发者、供应链到智能制造,全链路布局 " 产业生态 "。
具体来看,小米澎湃 OS 全面上车,以首款车型小米 SU7 为例,小米智能座舱的互動体验与手机平板一致,不用学习也能快速上手,系统也极其流畅,车机系统 1.49 秒疾速启动,同时还拥有手机与车机的跨端无缝互联体验,如手机进入座舱,车机会自动浮现手机圖示,可一键呼出手机桌面。
更重要的是,小米 SU7 实现了三大生态赋能,融合搭载小米应用生态、硬體生态以及面向第三方开放的小米 CarIoT 生态,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空间体验。
其中,车机系统深度适配主流车载应用,小米平板应用生态无缝上车,5000+ 应用将逐步适配,手机应用还可以 Pin 到车上,秒变车机原生应用;在硬體生态上,已支持 1000+ 米家设备无感上车,车内预留 Pin 点扩展接口,支持设备即插即用;小米 CarIoT 生态全面向第三方开放,拥有统一标准化接口,最丰富的通讯标准協定,以及存量设备轻量改造方案,如车内安装联合三方推出的智能安全座椅后,可支持中控屏显示安全状态、未系紧车辆报警以及后排 Pad 摄像头观察宝宝状态等功能。
最最最让笔者满意的是,小米并不像一些友商那样一定要选择相对应的手机品牌,iPhone 和 iPad 也能完美融入。
技术,小米有了
长久以来,小米在外界的印象始终是 " 技术不足 "。不过仔细想想的话,如果小米真的技术不足,也不至于能排到三星、苹果之后,在华为被制裁的日子里爬到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三的位置。
不过换个角度讲,小米确实缺少像苹果 A 系列芯片、IOS 作業系統这样可以被称作 " 护城河 " 的技术优势。但在汽车上,小米的自研已经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我们先从电机说起。小米自研 HyperEngine V8s、HyperEngine V6/V6s 三款超级电机,采用双向全油冷散热、S 型立体油路设计、阶梯式错位设计等多项创新技术,媲美燃油时代大 V8、大 V6 动力总成的性能。
其中,转速高达 27200rpm 的 HyperEngine V8s 超级电机,功率密度达到 10.14kW/kg,超过了 Tesla 当前最先进水平的 60% 以上。小米为这款电机申请了 155 项专利,其中已授权 60 项。凭借底层技术创新,HyperEngine V8s 超级电机不仅拥有令人瞩目的 425kW 高功率输出、635N · m 的峰值扭矩,还在强度、散热和做功效率上达到了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国创中心双认证的 " 国际领先水平 "。
小米自研的 HyperEngine V6/V6s 超级电机,则以 21000rpm 的转速位居行业第一梯队,实力超越全球最强量产电机(Tesla Model S Plaid 20000rpm )。其中,HyperEngine V6 超级电机的最大功率为 299PS,最大扭矩为 400N · m,而 HyperEngine V6s 超级电机的最大功率则达到了 374PS,最大扭矩为 500N · m。
电池部分,小米自研全球首个倒置电芯的 CTB 一体化电池,不仅聚焦于纯粹的续航里程,电池容量最高可达 150 度,理论 CLTC 续航里程高达 1200km+,还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128 项电池领網域专利(其中 65 项已获授权)全面提升电池的集成效率、安全和散热性能。
而在制造层面,小米凭借自研 9100t 超级大压铸技术 Xiaomi HyperCasting,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自主研发 " 大压铸设备集群 " 和 " 压铸材料 " 的汽车厂商。
设备创新方面,该集群设备占地面积 840m ²,总重量 1050t,相当于两个篮球场之大,锁模力达到行业之巅的 9100t。小米自研视觉大模型质量判定系统,可在 2 秒内完成检测,拥有 10 倍于人工的高效率、5 倍于精英的高精度。该技术的运用,使得小米汽车的后地板实现了 72 个零件合一的壮举,焊点减少 840 个,整体重量减轻 17%,且生产工时大幅减少 45%。
材料研发方面,小米自研高强高韧免热处理环保压铸材料 " 泰坦合金 ",国内第一。通过自研的 " 多元材料性能 AI 仿真系统 ",小米从 1016 万种配方中,精选出最优的合金配方,确保强度、韧性和稳定性的完美结合。值得一提的是," 泰坦合金 " 中含 30% 循环铝,使每个零件碳减排 352.53Kg,峰值产能相当于每年多种植 488 万棵树。
在越来越被重视的智能驾驶层面,自适应变焦 BEV 技术、道路大模型以及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构成了小米智能驾驶的三项关键技术。其中,自适应变焦 BEV 技术为行业首创,它能像人眼一样变焦,能够根据不同场景自适应调用不同的感知算法。其感知网格最小可达 0.05m,最大可至 0.2m,识别范围从 5cm 延伸至 250m,泊车场景更加精准,城区场景看得更宽,高速场景看得更远。
与此同时,小米行业首发的道路大模型模型不仅能识别实时路况,智能调节行驶轨迹,还能在复杂的十字路口工况下,不依赖高清地图也能顺利导航。通过学习复杂路口工况和老司机驾驶习惯,它能制定更合理的行驶轨迹,并针对突发状态进行动态绕行。
在障碍物识别方面,相较于传统占用网络依靠自然语言模型将障碍物描述成方块的方式,小米创新的超分辨率矢量算法可将所有可视物体模拟成连续曲面的立体物,从而将识别精度提升至 0.1m,达到行业水平的 2 倍,特斯拉的 3 倍。此外,小米自研的一键降噪功能更是完全消除了雨雪天气对识别的影响,大大降低了误识别的概率。
硬體部分,小米 SU7 包括两颗英伟达 Orin 高算力芯片,综合算力高达 508TOPS。感知硬體则包含 1 颗激光雷达、11 颗高清摄像头以及 3 颗毫米波雷达,Max 版本还将拥有 12 颗超声波雷达。
从官方的态度来看,小米对这套辅助驾驶信心十足,不仅明确表示在 2024 年小米就将进军行业第一梯队,还要在全场景下展现更聪明、更安全的辅助驾驶能力。
保里保气,小米 SU7 正式亮相
最后,我们终于要说到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小米 SU7 了。
设计方面,小米 SU7 由宝马全球首位中国设计师李田原,前奔驰德国总部高级外饰设计师仇臻,前宝马高级内饰设计师 Shin 共同操刀完成,整车的视觉黄金比例设计,3 倍轮轴比,2 倍轮高比,1.36 倍宽高比营造出历久弥新的经典车身比例。
车头部分,4 透镜 12 颗像素矩阵式 ADB 自适应 " 水滴大灯 " 随光而动;车身侧面则以精练线条勾勒出极富动感的腰线,兼具优美与力量感;而车尾部极具辨识度的光环尾灯,设计灵感汲取土星光环,以 360 颗 632nm 超红光 LED 元件组成渐进式动感光带,将科技与自然融为一体。
颜色上,小米 SU7 打造出海湾蓝、雅灰、橄榄绿三种车身色彩,从肉眼的观感来看,三款配色都非常接近保时捷,以笔者个人的审美来看,雅灰更耐看一些。
得益于 28 度前挡风,17 度大溜背以及全车轮廓 G4 连续曲率,加之无边框水滴后视镜与鹅暖石激光雷达设计,小米 SU7 拥有 " 全球量产轿车最低风阻 " —— 0.195Cd。尺寸方面,小米 SU7 的车身尺寸为 4997mm x 1963mm x 1440mm,轴距为 3000mm。
按照雷军的话说,小米 SU7" 穿衣显瘦,脱衣有肉 ",在内部空间上,前排竖向乘坐空间 1012mm,后排膝部间隙 105mm,備份厢容积 517L,更有 105L 前备箱容积,为国内纯电轿车之最。
动态部分,目前可以得知的是,小米 SU7 Max 版采用双电机全轮驱动,峰值扭矩达 838N · m,功率高达 495kW,最高车速可达 265km/h,0-200km/h 加速仅 10.67 秒,零百加速快至 2.78 秒(减去起步时间)。另外,小米 SU7 Max 版支持自定义包括加速特性、转向手感轻重、前后驱动分配比例等十项调节,配备 Boost 模式,持续 20 秒的超额扭矩输出以及弹射起步。
底盘的部分,小米 SU7 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搭载小米疾风智能底盘,配备 CDC 阻尼可变减振器,博世 ESP10.0 车身稳定系统,博世 DPB 制动控制器,布雷博四活塞固定卡钳等众多超强配置,转弯半径 5.7 米,百零制动距离 33.3 米。
安全的部分,除了我们上文提到的电池安全以外,被动安全方面,小米 SU7 配备了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车体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高达 90.1%,整车扭转刚度达 51000N · m/deg,全面满足中欧双五星安全标准,同时搭载 16 项主动安全配置及严苛的隐私安全保护。
至此,小米汽车现阶段能对外讲的故事,我们用了超过 4000 字基本概括。就像雷军在发布会上说的那样,汽车行业已经 100 多年,百年赛道无捷径。从对外宣布决定造车至今,超过 1000 天的日子里,小米现阶段的答卷起码看起来足够出色,但比起 1000 多天以前,如今的中国车市已经迎来巨变。
从特斯拉开始,国内的新能源车价格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电池成本十几万的车再加上一系列顶尖智能硬體和顶级用料最终的售价只卖 20 万出头的产品比比皆是,一众车企走上了 " 质疑小米、理解小米、成为小米 " 的路线,不惜亏本都要追求低价只为跑量,而在这时入局的小米决定 " 去小米化 ",走高端路线,难度可想而知。
不觉间,雷军在 1000 多天以前宣布小米决定造车时说出的那句 " 小米汽车首战即决战 " 一语成谶,但困难越大机会也越大,谁又能说雷军在这场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结尾动情说出那那句 " 终有一天,全球每条路上都有小米汽车驰骋的身影 " 不会成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