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风机杀死濒危动物,法国首次下令关闭风电场,欢迎阅读。
风力发电的阴暗面:当无数只飞鸟死于叶片之下。
文 | 吕雅宁
编辑 | 苏建勋
当风电场变成动物们的 " 葬身之地 ",法国首次勒令关闭一座风电场。
12 月初,法国南部城市尼姆的上诉法院下令拆除一座风电场,原因是风场内的七台风机已经导致上千只鸟类和蝙蝠死亡。
近三年来,这座风电场因为破坏生态的问题,持续收到来自当地居民和环保人士的法律诉讼。今年一月,人们更是在风机周围发现一具被叶片绞杀的金雕尸体,这也是濒危物种之一,再次将这一矛盾激化。
这座风电场的开发商是德国能源公司 Energies Renouvelables du Languedoc-Valeco 。根据法院要求,开发商企业需要在 15 个月内拆除风场并恢复原址,如果不遵守拆除令,企业将被处以每日 3000 欧元的罚款。
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但是,高大的风力发电机与高速运转的叶片,其实会对当地生物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鸟类、蝙蝠等飞行动物来说,构成致命威胁。
一边是需要发展的清洁能源,一边是需要保护的物种,鱼和熊掌能否兼得?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风机为何成为 " 大型食肉动物 "?
通常来讲,风资源条件优异的地方,多以草原牧区、山区、高原地带和沿海岛屿等地形特征为主。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这些地方远离城市,人烟稀少,同样也是很多野生生物的栖居地。
这就造成一个问题:适合风资源开发的区網域,往往也与生物多样性密集区網域相重叠。
无论是陆上风电,还是海上风电,都会对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迁徙产生一定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生态系统安全。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当某种物体移动地非常快时,肉眼看上去就十分模糊,难以辨别真实轮廓,这种现象在学术研究中被称为" 运动视觉模糊(motion blur)"。
这种现象也会发生在鸟类身上,让它们更加难以辨别高速运转中的风机叶片,尤其是叶片尖端部分变得很不明显,极易产生撞击事件。
高速运转的风机。图源:视觉中国
特别是对于体型较大、繁殖速度较慢的鸟类——如秃鹰、鸨、松鸡、鹳、鹤、鹰和天鹅等某些水鸟,受到风力发电机、电线碰撞的影响会更加严重。
有专家曾在草原风电场区網域展开调研,由于迁徙鸟类受到风机影响,当地捕捉鼠类的猛禽数量减少,导致当地鼠患问题增加,田鼠没有了天敌,就使得草场遭到严重破坏,这就是拓展到整个生物系统的影响。
有些鸟类也许没有当场死在风机叶片下,但极有可能因为避让叶片,消耗大量体力而亡。
" 科学家通过分析迁徙候鸟的卫星跟踪数据,发现候鸟因为受到风电机组的阻碍,会在迁徙过程中不停地折返,这个过程中会对候鸟造成很大的能量消耗,可能导致其在迁徙途中因体力不支而死去。" 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部总监何艺妮向 36 碳表示。
何艺妮谈到,尤其对于海上风电来说,由于项目一般位于海上,被击中的鸟类掉入海中后就很难再被找到,这给评估海上风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造成诸多挑战。
一只被风机击落的鹤。图源:World Council for Nature
还有一类极易受到影响的动物是蝙蝠。
蝙蝠凭借超声波来判断方位,但是因为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问题,极易干扰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极易让它们在飞行过程中迷失方向。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风机转动产生的气压差更会影响蝙蝠的正常呼吸。
转动的风机叶片会产生尾流效应,从而让风电场内的空气流动产生波动,即气压差。当蝙蝠在被扰动的空气中穿行而过时,会经历快速的压力变化,这很容易对蝙蝠造成内伤,例如因肺部爆炸而死亡。
今年 5 月 17 日,加拿大濒危野生动物状况委员会就建议联邦政府将北美冰蝠、银发蝙蝠和东红蝙蝠三种蝙蝠物种列为濒危物种,原因包括 " 风力发电机的致死率或将成为最主要的生存威胁。"
不仅是噪音、撞击问题,很多影响还不限于此,如果风电场占据了野生动物们的筑巢地,这些动物只能另寻住处,从而影响到它们的正常繁殖。
数据、制度、技术,一个都不能少
" 出现这种矛盾情况,并不一定是相关方不愿保护。很多时候是信息差的问题,因为目前大部分区網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十分缺乏。" 何艺妮告诉 36 碳。
谈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数据搜集与评估工作是基础,其中包含生物多样性现状、发现威胁和风险,并基于数据制定保护策略,但这项工作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精力成本。
" 以水鸟迁徙为例,分为春迁和秋迁,那就意味着至少要投入一年的时间做影响评估,甚至一年的数据也不一定能弄清楚,因此很难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科学的结论。" 何艺妮说。
但现实问题是,往往深入的评估工作还没有做完,很多项目就已经大干快上地开工了。
完善风电项目审批制度也很重要,需要做好多方利益平衡的工作。我国近年持续在推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很多省份已经明确新建风光设施需要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红线内的已有风光项目严禁扩大范围和规模,或者拆除整改等。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授陈海嵩告诉 36 碳,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十分重要,二者均属于 " 正向利益 ",不可能放弃二者中的任何一个。双方矛盾根源是在 " 用地 " 问题上,也就是和国土空间用地规划体系有关。
" 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最终都要落地,那么用地是怎么批下来的?有没有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考虑?如何既做到满足发展新能源的需要,又能够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特别是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要求?这其实涉及到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 " 陈海嵩说。
根据项目建设流程,风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简称 " 环评 ")是项目投建前的必要工作之一。
陈海嵩谈到,目前风电项目环评工作仍有亟待完善之处,目前的环评内容在污染物排放方面比较成熟,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相对薄弱,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不够充分,未来对于生态影响这部分的评价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
不过,保护生物并不意味着放弃发展风电,从企业技术手段来看,行业内已有不少创新实践出现,以更好地协调二者利益。
为了监测生物数据,常见举措有在风机上安装红外线探测器、雷达系统等,可以监测到鸟类大小、飞行速度、方向路线等。当鸟类接近风机时,系统会自动感知,并且停止叶片旋转,从而避免碰撞事件的发生。
当然,还有很多小众的创新举措,例如改变风机叶片的颜色。
常见的风机叶片都是白色的,因为这不仅可以提升风机可见度,方便高空飞机识别,还能让风机更好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但是,白色叶片会给鸟类飞行造成困扰。一些科学家提出把风机的其中一支叶片涂成黑色的做法,从而减少 " 运动视觉模糊 " 的影响,让鸟类更容易看到叶片。
挪威自然研究所 ( NINA ) 就曾做过一份研究:在位于挪威斯莫拉市的一座风电场中,研究人员对八台风机中的四台进行叶片改造,将每台风机三支叶片中的其中一支涂成黑色。经过十余年的监测,研究发现把风力涡轮机叶片涂成黑色可减少 70% 的鸟撞事件。
瑞典斯莫拉风电场,风机叶片被部分上黑色。图源:NINA
何艺妮也谈到,对于这类技术防范措施,目前法律上还没有强制要求,因此企业安装这类设备还是属于额外成本,这也限制了这类技术推广的规模,未来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环保组织等各方共同推动,从环保意识到制度层面,推动更多企业开展这项工作。
提及可再生能源,大家都会将其视作是解决环境问题的 " 三好学生 "。在绿色转型的大趋势下,可再生能源的部署速度只会更快。
但如果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忽视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那么二者的矛盾将会更加激化,这更与可持续发展的初衷相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