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很多美国人已经不敢坐飞机了,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 熙少,题图来自:AI 生成
一
前段时间,我在美国特别心塞的一件事是总有亲朋好友会发一些美国飞机失事新闻给我,还不忘安慰一句:熙少,你可一定注意安全啊 ……
尤其是太太在朋友圈晒出我们近期搭乘的一架塞斯纳小飞机时,家人的担心到达了极点,他们觉得这个飞机实在是太小了。
这架九座飞机由单一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驱动,地面人员需要称重行李和乘客,以便在客舱内均匀分配重量。简而言之,这种小飞机遇到气流颠簸时,确实很容易让人担心生命安全。
塞斯纳飞机 / 旅界实拍
我们起飞后仅过了 1 天,美国航空一架载客量还要高一些的庞巴迪支线客机在华盛顿特区与美国陆军一架黑鹰直升机相撞,造成 60 名乘客、4 名机组人员和 3 名服务人员死亡,官方称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来确定坠机事件最终原因。
" 你们以后能别再坐这种飞机了吗?" 周一,在我们的家庭群聊中,我妈忍不住劝告。
其实也不止中国人,现在很多美国人也对美国国内坐飞机有点犯怵。
在我从奥兰多飞回纽约当天,当地一对朋友和我们吃饭时,一直在查去迈阿密的巴士时刻,他的理由是坐飞机就 1 个多小时,但候机时间长,最近空难多心里也不踏实,巴士 4 个半小时是长了点,睡一觉也就到了。
朋友一家并不是孤例,近期一起又一起的美国飞行安全事件,正在摧毁美国人的飞行信心。
美联社公共事务研究中心一份最新调查显示,64% 的美国成年人认为乘坐飞机出行 " 非常安全 " 或 " 比较安全 ",这一比例低于去年的 71%。同时,约有 20% 的美国成年人认为航空运输非常不安全或比较不安全,高于 2024 年的 12%。
除此之外,美国人对政府确保飞行安全能力的信心也有所下降,只有超过 50% 的美国成年人对联邦政府机构维护航空安全的能力抱有 " 很大 " 或 " 中等程度 " 的信心,这一比例较去年的 60% 亦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民意调查于 2 月 6 日至 10 日进行,当时正值达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多伦多降落时翻滚,而一年前的民意调查是在美国阿拉斯加航空一架客机空中破裂一块面板,留下一个大洞后进行的。
不难看出,同样发生安全事故后的调查,今年美国人对飞行安全的担忧明显加深了。
毕竟仅从已报道新闻来看,近两个月,美国已经先后有 89 人死于空难。
很遗憾的是,本周三,也就是前天,美国亚利桑那州又发生了一起飞机相撞事件,造成 2 人死亡,涉事机型为塞斯纳(正是我们刚坐过的同款)。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数据显示,2025 年迄今为止,美国已发生了 94 起航空事故。截至 2 月 19 日,1 月份发生了 63 起事故,2 月份发生了 31 起。
除去亚利桑那州最新飞机相撞事件之外,2025 年全美共发生 13 起致命飞机安全事故,其中 1 月份发生了 10 起,2 月份发生了 3 起。
近期美国发生的致命飞行安全事故
如此高密度的飞行安全事故,即使放眼全球历史也极为罕见,但这就是眼下美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二
世人皆关注的华盛顿撞机空难发生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将责任归咎于美国政府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工作,并向美国人保证飞行是安全的。
然而,在一起起骇人听闻的撞机、飞机失事后,美国人有选择不信的权利,人们总是不禁想问一句,美国航司到底怎么了?飞行真的还安全吗?
说起来,2023 年初,美国机场发生的一系列险情已经促使 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成立独立的安全审查小组,该小组于 2023 年 11 月发布的最终报告指出,资金不稳定、技术过时、机场空中交通管理员不足以及繁重的培训要求等问题 " 导致目前的安全水平难以维持 "。
其中,机场空管的长期短缺继续给美国领空带来巨大压力,两年后亦如此。
比方说,华盛顿空难事件里,有消息人士向 CNN 披露,一名机场空管正在两个不同的塔台位置执勤,负责处理本地交通和直升机交通。
该消息人士称,这种安排极其常见,另据《纽约 · 时报》报道,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一份内部初步报告称,人员配备 " 与一天中的时间和机场起落数量严重不符 "。
为什么会这样?
简单来说,同为世界空網域繁忙的大国,美国空網域密度比中国还要高数倍,而后疫情时代美国人力成本高,机场精打细算,难免会裁员到大动脉,留下无尽隐患。
但美国有的选吗?好像办法也不多,究其原因,则是中美两国在发展各自交通网络上的迥异思路。
先看中国,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大基建时代开启,高铁建设速度惊人,不足 20 年已形成基本网络,规划中的 " 八纵八横 " 已完成八成,另有 15% 在建,近八成逾 50 万人口的城市已连接高铁。
这中间每开通一条高铁路线,就会 " 杀死 " 不少航司的航线,比如号称 " 永不加班 " 的山东航空成为国内航司强制退市第一股," 血与泪 " 背后其最赚钱的几条航线早就被高铁覆盖。
所以,中国空網域确实繁忙,但仅集中在一线大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客群则会被高铁严重分流。
美国则不然,作为全球最大经济实体,规划高铁数十年,却屡败屡战,以至于但凡搭乘过美国铁路的,对其龟速运行懂得都懂。
最经典的例子,美国高铁梦在加州州长纽森 2019 年刚上台时就即刻破碎,纽森 " 叫停 " 高铁计划的理由是,耗钱、耗时、监管缺失。
美国高铁始终难以落地存在多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美国的航空、公路体系极其发达,对客运高铁的需求不够强烈,缺乏足够市场支持的项目自然难以成立。
以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周边地区(面积相当于上海的 70% 面积)为例,这么小的一片区網域内居然分布着大小 10 座机场,显然航空运力充裕,也没有修建高铁的迫切需求,却也加剧了美国空網域的紧张。
可以看出,美国国内长途旅行的选择不多,美国国内主流机场则通过修建更多航站楼、机场(纽约肯尼迪机场已经修到 T8,还有纽瓦克、拉瓜迪亚两个机场)来满足主流客群需求。
按说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一定会得到美国政府很多支持吧,实则不然。
硬币的另一面是,美国国会一直拖欠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所需的资金,导致他们没钱招聘更多员工。
前 AirlineRatings 创始人托马斯指出," 你几乎每年都会看到美国国会和 FAA 为资金争吵不休。"
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美国航空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为 " 提高政府效率 ",美国还在持续裁撤航空安全领網域关键人物。
民主党众议员科尔特斯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特朗普于二月初裁撤了航空安全委员会。空中交通管制员本已人手不足,在本周还收到特朗普 " 要求主动辞职 " 的通知,而且要求一周内作出决定。
除此之外,波音公司建造飞机过于追求速度、忽略安全等问题旅界以及颇多媒体均分析过,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细表,而这一切皆与美国后疫情时代通货膨胀,人员成本大幅增加相关。
三
彭博 · 社研究表明,2024 年是自 2018 年以来航空业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2024 年全球航空业事故致死人数达 318 人,为 2018 年以来最高水平。
2025 年一开年,美国飞行安全事故频发又导致一大群美国人患上 " 恐飞症 "。
据美国 CBS 新闻昨日报道,恐飞症是今天美国最常见的恐惧症之一,影响着美国超过 2500 万成年人,占据了美国人口近 1/10。
该报道指出,恐飞症最常影响美国 17 至 34 岁之间的人群—— " 这是人生中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例如毕业、结婚或生育。人们可能会害怕在如此重要的时刻飞行会危及他们的生命。"
而上一次美国人出现如此大面积的 " 恐飞 " 恐怕还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 911。
彼时,911 事件发生后,很多人突然对飞行产生了恐惧感。
公开资料显示,在 911 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有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选择开车出行。航空旅客数量开始下降,但是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却增长了 1595 人。
纽约 911 博物馆 / 旅界实拍
恐飞症对每个人的影响不同,就像我太太通常会在美国起落的塞斯纳一类的小飞机上用低头念经来祈祷飞行安全,对于那些有不良飞行记忆的人来说,通常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法。
当然,平安落地那一刻什么紧张都会烟消云散,只是飞行过程属实煎熬。
受不了天天头条新闻的刺激,近期身边不少在美朋友纷纷 " 用脚投票 ",他们认为这类事情接连发生绝非偶然,只好选择长途大巴和自驾来完成 5 小时以内的差旅日程。
用朋友的话说,哪怕开车累点也想避开这段时间,实在是太让人心惊肉跳了,而我已经真的想不起上一次在中国坐长途大巴是什么时候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 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