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很多美國人已經不敢坐飛機了,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 熙少,題圖來自:AI 生成
一
前段時間,我在美國特别心塞的一件事是總有親朋好友會發一些美國飛機失事新聞給我,還不忘安慰一句:熙少,你可一定注意安全啊 ……
尤其是太太在朋友圈曬出我們近期搭乘的一架塞斯納小飛機時,家人的擔心到達了極點,他們覺得這個飛機實在是太小了。
這架九座飛機由單一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驅動,地面人員需要稱重行李和乘客,以便在客艙内均勻分配重量。簡而言之,這種小飛機遇到氣流颠簸時,确實很容易讓人擔心生命安全。
塞斯納飛機 / 旅界實拍
我們起飛後僅過了 1 天,美國航空一架載客量還要高一些的龐巴迪支線客機在華盛頓特區與美國陸軍一架黑鷹直升機相撞,造成 60 名乘客、4 名機組人員和 3 名服務人員死亡,官方稱至少需要一年時間來确定墜機事件最終原因。
" 你們以後能别再坐這種飛機了嗎?" 周一,在我們的家庭群聊中,我媽忍不住勸告。
其實也不止中國人,現在很多美國人也對美國國内坐飛機有點犯怵。
在我從奧蘭多飛回紐約當天,當地一對朋友和我們吃飯時,一直在查去邁阿密的巴士時刻,他的理由是坐飛機就 1 個多小時,但候機時間長,最近空難多心裡也不踏實,巴士 4 個半小時是長了點,睡一覺也就到了。
朋友一家并不是孤例,近期一起又一起的美國飛行安全事件,正在摧毀美國人的飛行信心。
美聯社公共事務研究中心一份最新調查顯示,64% 的美國成年人認為乘坐飛機出行 " 非常安全 " 或 " 比較安全 ",這一比例低于去年的 71%。同時,約有 20% 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航空運輸非常不安全或比較不安全,高于 2024 年的 12%。
除此之外,美國人對政府确保飛行安全能力的信心也有所下降,只有超過 50% 的美國成年人對聯邦政府機構維護航空安全的能力抱有 " 很大 " 或 " 中等程度 " 的信心,這一比例較去年的 60% 亦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民意調查于 2 月 6 日至 10 日進行,當時正值達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在多倫多降落時翻滾,而一年前的民意調查是在美國阿拉斯加航空一架客機空中破裂一塊面板,留下一個大洞後進行的。
不難看出,同樣發生安全事故後的調查,今年美國人對飛行安全的擔憂明顯加深了。
畢竟僅從已報道新聞來看,近兩個月,美國已經先後有 89 人死于空難。
很遺憾的是,本周三,也就是前天,美國亞利桑那州又發生了一起飛機相撞事件,造成 2 人死亡,涉事機型為塞斯納(正是我們剛坐過的同款)。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數據顯示,2025 年迄今為止,美國已發生了 94 起航空事故。截至 2 月 19 日,1 月份發生了 63 起事故,2 月份發生了 31 起。
除去亞利桑那州最新飛機相撞事件之外,2025 年全美共發生 13 起致命飛機安全事故,其中 1 月份發生了 10 起,2 月份發生了 3 起。
近期美國發生的致命飛行安全事故
如此高密度的飛行安全事故,即使放眼全球歷史也極為罕見,但這就是眼下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
二
世人皆關注的華盛頓撞機空難發生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将責任歸咎于美國政府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工作,并向美國人保證飛行是安全的。
然而,在一起起駭人聽聞的撞機、飛機失事後,美國人有選擇不信的權利,人們總是不禁想問一句,美國航司到底怎麼了?飛行真的還安全嗎?
說起來,2023 年初,美國機場發生的一系列險情已經促使 FA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成立獨立的安全審查小組,該小組于 2023 年 11 月發布的最終報告指出,資金不穩定、技術過時、機場空中交通管理員不足以及繁重的培訓要求等問題 " 導致目前的安全水平難以維持 "。
其中,機場空管的長期短缺繼續給美國領空帶來巨大壓力,兩年後亦如此。
比方說,華盛頓空難事件裡,有消息人士向 CNN 披露,一名機場空管正在兩個不同的塔台位置執勤,負責處理本地交通和直升機交通。
該消息人士稱,這種安排極其常見,另據《紐約 · 時報》報道,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一份内部初步報告稱,人員配備 " 與一天中的時間和機場起落數量嚴重不符 "。
為什麼會這樣?
簡單來說,同為世界空網域繁忙的大國,美國空網域密度比中國還要高數倍,而後疫情時代美國人力成本高,機場精打細算,難免會裁員到大動脈,留下無盡隐患。
但美國有的選嗎?好像辦法也不多,究其原因,則是中美兩國在發展各自交通網絡上的迥異思路。
先看中國,2008 年金融危機後,中國大基建時代開啟,高鐵建設速度驚人,不足 20 年已形成基本網絡,規劃中的 " 八縱八橫 " 已完成八成,另有 15% 在建,近八成逾 50 萬人口的城市已連接高鐵。
這中間每開通一條高鐵路線,就會 " 殺死 " 不少航司的航線,比如号稱 " 永不加班 " 的山東航空成為國内航司強制退市第一股," 血與淚 " 背後其最賺錢的幾條航線早就被高鐵覆蓋。
所以,中國空網域确實繁忙,但僅集中在一線大城市,二三線城市的客群則會被高鐵嚴重分流。
美國則不然,作為全球最大經濟實體,規劃高鐵數十年,卻屢敗屢戰,以至于但凡搭乘過美國鐵路的,對其龜速運行懂得都懂。
最經典的例子,美國高鐵夢在加州州長紐森 2019 年剛上台時就即刻破碎,紐森 " 叫停 " 高鐵計劃的理由是,耗錢、耗時、監管缺失。
美國高鐵始終難以落地存在多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美國的航空、公路體系極其發達,對客運高鐵的需求不夠強烈,缺乏足夠市場支持的項目自然難以成立。
以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周邊地區(面積相當于上海的 70% 面積)為例,這麼小的一片區網域内居然分布着大小 10 座機場,顯然航空運力充裕,也沒有修建高鐵的迫切需求,卻也加劇了美國空網域的緊張。
可以看出,美國國内長途旅行的選擇不多,美國國内主流機場則通過修建更多航站樓、機場(紐約肯尼迪機場已經修到 T8,還有紐瓦克、拉瓜迪亞兩個機場)來滿足主流客群需求。
按說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一定會得到美國政府很多支持吧,實則不然。
硬币的另一面是,美國國會一直拖欠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所需的資金,導致他們沒錢招聘更多員工。
前 AirlineRatings 創始人托馬斯指出," 你幾乎每年都會看到美國國會和 FAA 為資金争吵不休。"
在特朗普政府的領導下,美國航空業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為 " 提高政府效率 ",美國還在持續裁撤航空安全領網域關鍵人物。
民主黨眾議員科爾特斯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特朗普于二月初裁撤了航空安全委員會。空中交通管制員本已人手不足,在本周還收到特朗普 " 要求主動辭職 " 的通知,而且要求一周内作出決定。
除此之外,波音公司建造飛機過于追求速度、忽略安全等問題旅界以及頗多媒體均分析過,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細表,而這一切皆與美國後疫情時代通貨膨脹,人員成本大幅增加相關。
三
彭博 · 社研究表明,2024 年是自 2018 年以來航空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2024 年全球航空業事故致死人數達 318 人,為 2018 年以來最高水平。
2025 年一開年,美國飛行安全事故頻發又導致一大群美國人患上 " 恐飛症 "。
據美國 CBS 新聞昨日報道,恐飛症是今天美國最常見的恐懼症之一,影響着美國超過 2500 萬成年人,占據了美國人口近 1/10。
該報道指出,恐飛症最常影響美國 17 至 34 歲之間的人群—— " 這是人生中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例如畢業、結婚或生育。人們可能會害怕在如此重要的時刻飛行會危及他們的生命。"
而上一次美國人出現如此大面積的 " 恐飛 " 恐怕還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 911。
彼時,911 事件發生後,很多人突然對飛行產生了恐懼感。
公開資料顯示,在 911 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年,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選擇開車出行。航空旅客數量開始下降,但是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數卻增長了 1595 人。
紐約 911 博物館 / 旅界實拍
恐飛症對每個人的影響不同,就像我太太通常會在美國起落的塞斯納一類的小飛機上用低頭念經來祈禱飛行安全,對于那些有不良飛行記憶的人來說,通常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
當然,平安落地那一刻什麼緊張都會煙消雲散,只是飛行過程屬實煎熬。
受不了天天頭條新聞的刺激,近期身邊不少在美朋友紛紛 " 用腳投票 ",他們認為這類事情接連發生絕非偶然,只好選擇長途大巴和自駕來完成 5 小時以内的差旅日程。
用朋友的話說,哪怕開車累點也想避開這段時間,實在是太讓人心驚肉跳了,而我已經真的想不起上一次在中國坐長途大巴是什麼時候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 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