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拍成这样,难怪全网嗑疯,欢迎阅读。
提问,如果二十七岁的你魂穿到十七岁,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打工人可能想着早日买房,学霸想着好好学习,社畜想的是重新享受青春,而还有一种选择是——
叮!强吻男神!
也是,毕竟告白什么的失败率太高,亲到了才是真赚到。
小孩子才做选择,二十七岁的成年人了,我全都要!
说真的,好久没看到这么自然好嗑的 CP 了,说的就是这部快手出品的新短剧:《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
先来简单介绍下剧情。
女主角钟笑笑,意外从二十七岁穿越回到十七岁。
原以为这就够抓马的了,没想到还会经常时空跳跃,让人晕头转向。最后她发现,只有呆在男主角许漾身边,她才会有正常的时间流速。
正好,许漾也是她暗恋多年的男神。
于是,说不清是为了穿越回到现实世界,还是为了多靠近一点点,两人正式走向了欢喜冤家的暧昧拉扯中。
少男少女的青葱恋爱千千万,男神和平凡女孩的爱情也早就被拍了不止一轮,为什么这部剧重新燃起了大众的萌点?
要我说,最让人嗑上头的,还得属钟笑笑的直球设定。
因为是二十七岁的人穿越回到十七岁,所以看起来学生气的钟笑笑,早已有了一颗被历练到坦诚的灵魂。
年少时总担心说出口的人就输了,总觉得一次告白失败就是天塌下来,长大以后才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痛苦有千千万万种,而最让人遗憾的,莫过于从未争取过。
于是,穿越回去的钟笑笑学着主动出击。告白时,她坚定勇敢:我喜欢你,你要不要跟我谈恋爱?
因为总粘着许漾而遭受非议时,她满不在乎:人要活得开心,第一步就是要忽略别人的看法。
看到男主身上的伤痕,察觉男主到被欺负,她眼神亮晶晶,语气铿锵有力:如果真的有人欺负你,你告诉我,我保护你。
十七岁身体里那个二十七岁的灵魂,早在十年的磨砺里先一步认清了真心。
在两人相处时,钟笑笑总是会 " 故作高深 ":" 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懂了。" 只留下许漾一头雾水。
但这句话,可能真的只有钟笑笑和螢幕前的我们才懂。
海明威曾说:"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意外拥有了再一次青春的钟笑笑,是在用自己强大的内核,重新弥补青春。
在她一次比一次猛烈的直球进攻下,许漾对她也有了别样的情愫。
一开始听到钟笑笑的告白,他冷面拒绝:腦子进水了就赶紧倒出来。
后来,他会默不作声地接过女生身上的背包,并帮她对付那些欺负她的同学。
当他被家暴,逃出家门却被钟笑笑找到时,他的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了脆弱和信任。
那一刻,他已经交出了自己的真心。
没有酸涩拧巴的自我感动,没有说不出口的甜言蜜语,也没有误会迂回的彼此试探。
青春的悸动,就是要这些坦诚和热情才好看。
看剧上头,社长也邀约到了两位主角来做采访,和他们聊了聊青春的故事。
1998 年出生的张淼怡,眼神像小鹿一样纯净,早就是不少观众的互联网女儿。
00 后方晓东,剧里看起来冷面忧郁,剧外也很有清冷的气质。
但聊起青春故事,两个人都飞快地打开了话匣子。
方晓东记忆里的十七岁,是简单的,像是夏日的风,隔着遥远岁月依然飒飒作响,吹来清爽味道。
他那时常常骑行,和三五好友一起,打打篮球打打游戏,碰上周末就骑着自行车去很远的地方。包里装好零食和干粮,沿着路一直走,好像就能抓住一片飘荡的云。
张淼怡的十七岁则和水有关。那时她在杭州念书,周末常和朋友们去逛西湖。
碧波荡漾的湖面静谧温柔,万物寂寥的时刻,再多的考学压力都可以被消解。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身处其中的少男少女依然满腹心事,有欢笑泪水,也有难过开心。
回想起来,更珍贵的除了青春,还有那些陪伴自己走过的人。
谈到青春格外怀念的阶段时,两个人都想起了艺考。
张淼怡的艺考旅程很奔波,各个城市来回跑,和身边的朋友们一起,站在寒风中等待面试,又急匆匆地奔向去往下一个城市的行程。" 真的,互相能依靠的就只有对方。"
方晓东则会想起艺考时和朋友们相处起来的点滴,一个班的同学,无论做什么都在一起,像是一个温暖的小家庭,彼此分享彼此包容,构筑起了十七岁的小小乌托邦。
相似的青春旅程,相似的成长环境,让两个人的相处变得简单而 " 丝滑 "。
第一次见到对方时,方晓东以为张淼怡很高冷,张淼怡则觉得方晓东是乖乖仔。后来混熟了,两人都 " 挺能叭叭的 ",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无缝切换,上一秒在剧里互相别扭,下一秒喊了 " 卡 " 之后,他们又凑到一起聊天。
" 拍《十七岁》感觉像在一起玩了半个月,但还是很认真地在工作。"
说回到剧。
当谈起 " 回到 17 岁的理由 " 时,张淼怡和方晓东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救赎。
在张淼怡看来,钟笑笑回到十七岁,既是为了弥补遗憾,也是为了救赎许漾。而在方晓东看来,这种救赎几乎是扭转了许漾的人生轨迹,也影响了他的心态和生活。
而这种救赎,也正是主创团队想要传递的青春力量。
五月天在歌里唱:" 青春是挽不回的水,转眼消失在指间。"
青春不仅仅是夏日晚风、不仅仅是甜蜜悸动、也不仅仅是花样的少男少女,它更是一种力量。
它象征着勇气,象征着无畏的决心,也象征着与全世界为敌都不后退的坚定。
这部《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就不仅仅是发糖硬齁而已。
它关注了家暴、关注了校园霸凌、关注了成长和反抗,也扎实地讲好了一个故事。
你可以看到家暴者如何道貌岸然地实施侵害,受害者如何在生理心理的双重折磨中自救;也可以看到校园霸凌的天真之恶,借此反思青春时期未曾关注的角落。
虽是短剧,但却有着更为独特和完整的表达。团队有意司深耕青春赛道多年,擅长拍少年少女的拉扯,也很懂得怎么捕捉那些青春萌动的瞬间。
说真的,相较于动辄几十集还注水的所谓长篇巨制,这些内容架构精巧、人物弧光饱满的短剧,反而更能让观众看得下去。
事实上,这两年的短剧市场也在飞速崛起。
除了这部青春剧,快手的其他短剧也正在以小博大,生长出自己的枝桠。
去年年初,快手的古风短剧《长公主在上》横空出世。
角色人设放在小说里不新鲜,但在剧集中却很少看到。长公主在外人看来骄奢淫逸,豢养男宠,男主角就是她挑选的侍卫之一。
然而这个俊俏侍卫却是皇帝派来的卧底。于是,各怀鬼胎的故事里,两人张力拉满,关系更是层层反转。
有网友评价说:一共六十分钟的剧,却演完了六十集古装剧的容量。
以小博大,五脏俱全,就是快手短剧的特征。
除了爱情向的短剧,快手现在还有各种各样的落地故事。
有讲年轻人婚恋的《胡同儿》、有聚焦医生职业的《仁心》,也有家长里短、育儿养老。
故事虽短,但却看得出用心用情,是真正想拍出一个好故事。
数据显示,快手短剧日活用户超过 2.6 亿,过去一年爆款短剧的数量增长近 40%。截止 2023 年初,快手短剧累计播放量破亿的项目超 200 个,而总播放量则超过 600 亿次。
不得不说,过去的几年里,观众们已经被所谓的 S+ 大制作、流量 + 大 IP 的公式骗了一次又一次。
但说到底,看剧不是看演员,追剧也不是追制作,没有哪套公式可以完全复刻照抄,观众们茶余饭后打开的电视剧,也不该是粗制滥造到给自己找罪受。
最后什么能出圈,什么能爆火,观众手里自有一个投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