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这国产片票房也太惨了......,欢迎阅读。
前天下午,《永安镇故事集》的制片人黄旭峰的一则微博视频登上了热门。
视频中说:
自电影上映以来,排片降到 0.7%,每天只有几万块钱的票房,还有不少观众给了差评,他感到一种从业 14 年来前所未有的灰心和绝望。
9 月 8 日,这部曾经入围戛纳的国产片悄悄登陆内地院线,却几乎无人问津,上映至今也才将将超过 260 万票房。
这与动辄单日票房破亿的国产片相比,可以说是云泥之别。
内地院线向来是重商业片,轻文艺片。
但从这部电影的质量上来说,实在不该如此。
《永安镇故事集》
这是一部讲述 " 拍电影 " 的电影,三段式结构,每段独立成章,又彼此联系。
有一个剧组,为了拍摄名叫《永安镇故事集》的电影,来到永安镇。
这是一个位于湖南的安静小镇,镇上的常驻居民不多,自从不远处修建旅游度假区后,一部分人都搬去了江对面,永安镇的人就更少了。
这个镇子沉默,凝滞,单调,平静得仿佛什么也不会发生。
" 在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 ",成了贯穿电影始终的一条线索。
第一个故事,独自等待。
镇上唯一一家旅店,也是餐馆,迎来了这群难得一见的客人——来自北方的电影人。
小店包揽了剧组人员的吃住,而这群扛着大大小小摄影机的客人们,也闯进了老板娘小顾(黄米依 饰)波澜不惊的人生。
小顾年纪轻轻,就肩负起家庭重担,照顾尚在襁褓里的孩子和打理小店,填满了她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
如果忽略她那有点土气的打扮,你会发现她有着不输于电影明星的精致面容,就连导演都夸她长着一张电影脸。
她不属于永安镇,她分明值得更广阔的天地。
小顾的眼睛亮得仿佛能洞穿一切,总是静静观察着这群声势浩大的客人们。
他们举起酒杯热血沸腾:
为华语电影,干一个!
他们还经常发生争执 ......
编剧说,小镇上能有什么女性意识,她离开不就是为了钱吗?
可导演却说,我们就是要写一个在小镇上觉醒了女性意识的老板娘,这有什么不对?
原来,他们要拍的电影里也有一位老板娘,打算离开永安镇。
老板娘的故事,在小顾被平淡日常消磨得日渐疲惫的心里,荡起了一圈圈涟漪。
她或许萌生了一个念头:万一,我也能离开永安镇呢?
那么眼前这个永安镇唯一的变数,这个剧组,就是她最大的机会。
小顾开始主动接触剧组的工作人员,有时是一句简单的闲话家常,有时是在饭后为他们额外送上的水果。
终于,她获得了一次代替还未进组的女演员试装的机会 ......
这可能是她最接近电影的一次。
这是一个极富诗意的故事,颇有一种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楼上看你。" 的意味。
小顾是那个站在桥上的人,她所看到的风景,既包括这群电影人,也包括他们口中那部准备拍摄的电影。
而看风景的人,自然是银幕外的我们,即观众。
也就是说,原诗在这个故事的语境下可以改成:你站在镜头外看电影,看电影的人在银幕外看你。
巧妙的是,小顾与她所注视的电影主角,因为有着相似的身份 " 餐馆老板娘 ",又都出身于永安镇,产生了一种宿命般的联结,也构成了彼此命运的映照。
二者对于 " 出走 " 的共同渴望,完成了这段故事的主题表达,而两人命运最终的不同去向,也让银幕外的我们倍感唏嘘。
这让我产生好奇,这部电影的观众里,是否也会有着一个与两位老板娘命运相似的人?
身处相似困境的两名女性,又会在她的心里产生怎样的涟漪?
第二个故事,她看上去很美。
人过中年的女演员陈晨(杨子姗 饰)姗姗来迟,终于赶赴永安镇,加入剧组。
这里是她拼了命的逃离,却在二十多年后又重新回归的故乡。
永安镇不大,几乎人人都认识,遍地都是陈晨的旧相识。
身在旅游公司的老朋友,第一个出场,极其热情地招待她。
说是招待,其实是没有提前打招呼,就拉她为本地旅游景点站台,甚至让她陪老板吃饭喝酒。
第二天,又一位老同学和她 " 偶遇 ",拉她回家吃饭叙旧。
一回到家,同学和老婆一起,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让陈晨想想办法,帮忙把家里的孩子塞进艺术学院,或者塞进剧组。
陈晨在夫妻二人的争吵声中落荒而逃,却被赶上来的同学骂了个狗血淋头:你白天还说怀念这里的生活,现在来看我们的笑话了!?
回到下榻的酒店,陈晨意外发现打扫房间的服务生,竟然是童年玩伴。
陈晨想与她叙旧,可对方的态度礼貌而生疏,言谈间尽是躲闪。
身份的悬殊如同一道巨大的鸿沟,将两人旧日的情谊狠狠切割。
尽管小有名气,衣锦还乡,可陈晨的处境却如此尴尬。
她虽然是故事的主体,却也是永安镇上的客体,她被审视,被窥探,甚至被排斥。
片中没有用直白的情节去表达陈晨的失意,却在这里加入了一个神来之笔。
陈晨坐在保姆车上,在车窗玻璃上画下一只眼睛。
雾气蒸发,这只眼睛里,先后流下了两行泪水。
这场戏没有加特效,据导演所说反复拍了 20 多条,只为追求陈晨画完眼睛后,刚好有一滴水珠滑落。
而最终呈现的版本,没有刻意为之,拍完后恰好捕捉到眼睛里流下第二行泪。
导演说,就像是被电影之神眷顾一样。
后来,这个镜头也被做成了本片的动态海报。
如果只看这两个故事,这是一部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它所描绘的永安镇,我们尽管陌生,却也如此熟悉。
因为跟不上城市化的进程而被迫 " 死去 ",大量年轻人纷纷逃离,这样的小镇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有太多。
难以逃离的家乡,回不去的故土,和最终也找不到的归属感,成为一代人的乡愁。
电影选择用平静的视角去呈现这一切,真实得像是一部纪录片。
而第三个故事的加入,又为本片提供了新的观赏视角。
第三个故事,冥王星时刻。
还记得在第一个故事中发生争执的导演(刘洋 饰)和编剧(康春雷 饰)吗?
因为对于老板娘的命运难以达成统一,两人在吃饭时争论被小顾听到,所以有了故事一。
因为剧本迟迟无法定稿,无法将完整剧本发给演员,陈晨有大把空闲时间在永安镇叙旧,才有了故事二。
因为以上种种,又有了故事三 ......
在第三个故事里,导演和编剧每天都在互怼,怼出了不少揭秘影视行业乱象的金句:
" 给 3000 块钱就能打 5 星的影评人。"
" 评价一个制片人的好坏就是看他是否干预创作。"
" 制片人怎么老往我这塞演员啊?"
直到故事结尾,导演和编剧依然难以达成统一。
剧组经历了拍电影所能遭遇的至暗时刻——开拍前推翻所有剧本重新筹备。
而这几乎也是《永安镇故事集》拍摄过程中的真实遭遇。
原剧本发生在 90 年代末,四段式结构,故事中也有一个想要离开小镇的老板娘。这个剧本被推翻后,导演魏书钧和编剧康春雷(在本片中也饰演编剧)只用了 10 天就写出我们如今看到的新故事。
它引入了元电影的概念,也就是将电影本身作为被拍摄的对象,并且时刻将创作者的表达在其中构成自我反射的效果。
从中我们能看到导演和编剧在创作时的纠结与挣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表达了电影人的自嘲与自我消解。
2 年前,这部电影在平遥电影节放映时,曾引起莫大关注。
豆瓣开分高达 8.3,甚至还揽获两项大奖,引起不少影迷的期待,眼巴巴地盼望着它上映。
但公映 7 天以来,不但票房不如预期,评分也降到了 7.5。
从短评内容上看,给出差评的观众似乎也不是刻意抹黑的水军,而是真的不喜欢这部电影。
本片最大的问题,其实也不是这些差评。
毕竟 7.5 分在同档期的国产片中,已属佼佼者(如果不算一再延期放映的《封神》)。
真正让《永安镇故事集》陷入尴尬境地的原因,还是排片占比太低。
到今天甚至已经降到 0.1%,不少影院每天只放映 1、2 场,档期还是在深夜。
这让很多观众即便是想看,也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就连打差评的机会都没有。
影院不给排片,是从自身盈利角度考虑。
《永安镇故事集》既没有流量明星坐镇,也没有强力宣发的支持,又是一部閱聽人极小的文艺片,的确很难在排片上获得什么优势。
基本所有的国产文艺片,都会面对这个尴尬的境地。
我没有办法和答案。
唯有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