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日系最后的机会!“两田一产”全新电车接连上市,谁在猛攻,谁在浑水摸鱼?,欢迎阅读。
" 对等关税 " 来势汹汹,最后被打回纸老虎原形," 奉陪到底 " 之下,各种举措都表现出了我们的底气和硬气。另一方面,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的汽车产业,依靠新能源汽车这条全新赛道,中国汽车弯道超车,将曾经雄霸车市的国外品牌,打得支零破碎。
" 躺平 " 几年后,就在最近,日系忽然大举反攻——再给日系最后一次机会,中国车市的局面,是否会回到过去?
3 月份,广汽丰田全新纯电动车铂智 3X,正式上市,不久之后,广汽丰田亮出成绩单:铂智 3X 大定超 1.5 万辆。
大定,极具含金量,而铂智 3X 的 3 月实际销量,只有 2490 辆,两个数据相去甚远。广汽丰田副总经理彭宝林回应:" 为了确保投产初期品质。" 大致意思就是,订单是真实的,销量不高只是受限于产能爬坡。
幸福的烦恼,合资品牌许久没品尝过了。就在铂智 3X 上市的当天,另一款日系电车,东风本田 S7 也迎来了上市;随后,根据消息,广汽本田全新电车 P7 将于 4 月 15 日上市;东风日产避开上海车展媒体日 " 大杂烩 ",将在 4 月 27 日给新电车 N7 举办一场盛大的上市发布会。
另外,早在 2024 年 10 月 26 日,长安马自达 EZ-6 已经完成了上市,除了一汽丰田还在吃着与比亚迪合作打造的 bZ3 的老本,日系品牌,算得上是终于开窍,发动猛攻,欲收复失地。
发动猛攻,是否为最后一次猛攻暂且另说,浑水摸鱼者,必然有之。
理论上来说,合资品牌想在新能源的赛道上,击败中国品牌,不符合逻辑。其一,合资品牌说白了就是权力不在一方,故而决策效率必然低下,一来一回的掰扯,错失先机不说,技术的推进肯定受到掣肘。
其二,合资双方,都需要利润,即使双方都愿意尝试亏损,也得精打细算,亏的幅度需完全双方的心理预期方可,故而又得回到 " 一来一回的掰扯 " 上。
最后,在这大浪潮中,满足 " 既要又要 ",且最快融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捷径是什么?毫无疑问:换壳。
广汽丰田铂智 3X,基于埃安 V 的第二代车型,即霸王龙开发而来。霸王龙还没有说卖爆,铂智 3X 却是爆单了,原因也是简单——便宜,抛开配置不谈的情况下,比霸王龙还便宜。
便宜,还挂着丰田的 LOGO,丰田和广汽诠释着何为 " 共生 ",不共生则共死,中国品牌可以弯道超车,合资品牌也可以剑走偏锋。另类的猛攻,有浑水摸鱼之嫌,但不失为一个招数。
马自达 EZ-6,目前月销量维持在千辆上下,最高时可超 2400 辆,因早在去年 10 月上市,一时被认为 " 日系新能源反超第一车 "。客观地说,EZ-6 虽经过马自达自行调校,但终归还是基于深蓝 SL03 打造而来,无论如何,马自达的优势还是在内燃机,赋予了 EZ-6 良好的底盘调校,还是带来不了太大的优势。
月销千辆,说不上是猛攻,但好过没有。
事实上,能够发动猛攻的日系新能源车,寥寥无几。换壳是捷径,成本可控,费不了太多精力,而不换壳 + 合资双方利润,最终可能造成的是 " 卖高价 " 的结局,这一点,在东风本田 S7 身上已经验证,确实是本田技研中国完全为中国市场专属打造,可过高的售价,只能是换来不高的销量。
基于以上,还未上市但即将迎来上市的广汽本田 P7,以及东风日产 N7,我们大概率能猜到售价去到多少,且销量去到多少。
综合以上可看到,不谈猛攻,即便是浑水摸鱼,也是没有办法。话说回来,铂智 3X 爆单是事实,对我们的自主品牌造成影响了吗?答案是必然会造成一定影响,而 " 一定 " 的幅度,不大。
外饰易动,内衬难改。日系最后的机会,不存在动了中国品牌蛋糕的可能性,只是让自己留在中国汽车产业的牌桌上的时间,延长一些。
视频号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