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大模型时代,谁才是第一终端?英特尔掀开AI PC万亿美金市场大幕,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2023 年,AI 大模型是一个高频出现的词汇,在多个场合被频繁提及,几乎成为行业年底大会的必谈话题,甚至是地铁口摊煎饼的小哥都能够脱口而出 "ChatGPT、大模型 " 这些看似与他们生活毫不相干的词语。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传播,AI 大模型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也成为各产业革命的新机遇。不过,再牛的技术也需要硬體的载体,只有在终端落地后才能谈价值。从今年 AI 大模型的发展轨迹来看," 百模大战 " 是上半年的主旋律,市场更多的是关注算力基础设施。如何实现普惠,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 AI 技术带来的体验更迭,成为当下的关键议题。
其实,下半年以来,多家品牌都发布或展示了旗下搭载 AI 大模型的终端设备。IDC 预计,2024 年中国市场上搭载 AI 功能终端设备将超 70%,AI 终端占比将达 55%。IDC 中国副总裁王吉平博士指出,分布式 AI 部署将促使 AI 在终端无处不在,进一步提升 AI 在终端应用的渗透率。
只是,从用户端的感知来看,并未深刻体验到 AI 大模型带来的革新。这点与技术成熟度有关,也与各终端的生态建设有关。说到这里,又引申出一个行业热议的话题:在现阶段,大模型普惠的第一终端是哪个?是手机、PC、智能手表还是 AR 眼镜?
对于这个问题,IDC 分析师对钛媒体 App 指出,所谓的 AI 终端指的是处理器集成 AI 引擎的终端设备,手机、PC 和平板,这三个终端目前集成了比较高的算力和应用基础,能够很好地支持未来的一些 AI 功能,承载的应用价值更高。
至于第一终端,在考虑数量级之外,还要考虑终端 AI 化之后所承载的场景能否带来质的革新。站在用户的角度,希望既要又要,大模型带来的生产力变革与理解自己的超级助手兼得,又不失数据和隐私安全。
在多方面要求下,从算力、安全到互動与场景,AI PC 是多个行业分析师给我们的答案。IDC 中国总裁霍锦洁更是直言,"AI PC 将作为个人大模型普惠的第一终端,承载技术普惠的历史使命。"
北京时间 12 月 14 日晚间,英特尔酷睿 Ultra 移动处理器的发布,揭开了 AI PC 万亿美金市场的大幕。
多终端主动拥抱 "AI 革命 "
每一次划时代技术的迭代,都将改变过往的互動以及生产方式。至于技术普及的快慢,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备厂商的经营压力。比如苹果,在赚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超 8 成利润的情况下,年年挤牙膏。
不过,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是苹果,从大环境来看,消费电子产业的寒冬仍未过去。据 Canalys 预测,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预计出货量下降 5%;全球 PC 市场全年出货量将达 2.49 亿台,同比下滑 12.4%。为了改变下滑的颓势,可以看到,在 AI 大模型出来后,包括手机、PC 等各个终端都在积极主动拥抱。
在 ChatGPT 席卷全球后,网上曝光了智能手表接入的视频,但现实中智能手表在硬體性能上的不足,导致很难搭载 AI 大模型去提升原有的体验。日前,苹果前设计师推出的 AI Pin 的穿戴设备,引来行业的热议,有人更是认为这款产品是取代手机以及大模型终端的新答案。
对于出现这种认知的人来说,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大模型的出现是增强体验,而不是为了单纯展现大模型的能力。AI Pin 有创意,但硬體体验上的缺失,导致其取代不了任何一个现有的设备,反而不成熟的形态会让其成为一个 " 边缘 " 产品。
AR 眼镜作为正在上升的品类,今年也是有多个品牌谈到了与 AI 技术的结合。其中,ARknovv 创始人兼 CEO 吴德周就对钛媒体 App 表示," 下一代计算平台一定是要和外界世界产生互動和联系,随时随地提升娱乐和工作体验。AI 技术的融入,将进一步拓宽消费级 AR 眼镜市场。"
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沈子瑜更是认为,大模型给硬體厂商带来的很大契机是它提升了互動体验,增加了多模态的互動。上月底,魅族旗下 AR 智能眼镜品牌 MYVU 发布了两款产品,搭载 Flyme AI 大模型。" 只有你的人机互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你的硬體才会与众不同,才有机会让用户记住,而 AR 眼镜才是 AI 大模型的最佳载体。"
确实,AR 眼镜正处于一个上升发展期,在技术上带来的创新,也将改变原有的互動方式。但在钛媒体 App 看来,在成为一个大众消费品之前,AR 眼镜较窄的閱聽人以及在性能算力上的缺失,加之应用层面和产业链端的欠缺,很难让其成为 AI 大模型普惠的第一终端。
Canalys 研究分析师钟晓磊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称基于 AI 大模型对于互動以及个性化的改善,未来受益更多的可能是可穿戴设备,小尺寸螢幕下难以互動的问题会被改善,穿戴特性也能收集更多的数据以供提供个性化体验。但这类产品受限于体积与续航,AI 端侧下沉仍需时间。
另外,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大模型与终端设备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軟體接入。电视和智能音箱等终端亦是一样的道理,即使已经有了搭载 AI 大模型的落地产品,但从使用频率以及性能体验等多方面来评估,仍未达到普惠的标准。
加速落地的 AI Phone,不应只是简单塞个大模型
" 大模型能够为终端带来的改善,主要有三方面:更具效率,更好互動,更有个性 ",钟晓磊认为," 最终真正提供变革性体验的可能并不是单一设备,而是厂商跨终端 AI 能力所带来的智能生态体验。" 基于以上因素的考量,能与 PC 争夺现阶段大模型时代第一终端的也只剩下手机。
作为年销量超 10 亿的终端,手机一直是被认为所有新技术的最佳应用载体。高频的使用,加上算力性能的集成,引来终端手机厂商纷纷发布大模型产品。今年 7 月,华为发布了盘古大模型 3.0,并表示 HarmonyOS 4 已经接入,2 个月后大模型版小艺语音助手开启众测。
各手机厂商 AI 大模型,钛媒体 App 制图
之后,小米、OPPO、vivo、魅族也都发布了大模型产品,有的已经大范围推送应用,有的正处于内测中。脚步稍慢的荣耀,虽然落地产品得过段时间才会发布,但此前已经多次提及端侧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三星则是在即将举办的 CES 2024 上打出了 "Al for All" 的标语,之前公布的高斯大模型或许也将在手机上得到进一步的展示。
除了终端厂商的布局,上游高通、联发科也都相继发布在端侧跑通大模型的最新旗舰芯片,助力 AI Phone 的加速到来。其中,第三代骁龙 8 移动平台能在终端跑通 100 亿参数大模型。
不过,钛媒体 App 从各大社区论坛看到,对于手机端侧大模型,用户的热情很高,但反馈的结果却一般般。一方面是体验上的感知和之前使用文心一言这种三方軟體并无太大的差别,画图功能在系统还未完善的情况下还会出现 BUG。另一方面,虽然端侧运行更为安全,但与用户心中所期盼的 AI Phone 还有较大的差距。
严格意义上来看,现在的大模型手机,完全称不上是 AI Phone,后者是用户的超级个人助手,是会思考的个性化设备,而前者现阶段更多的是一种宣传手段。就连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也认为,大模型手机更像是一个噱头,而非实际落地的功能或者产品。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模型之于手机没有意义,只是现阶段终端还未有一个成熟的软硬體生态,更是达不到普惠的作用。浅层的问答画图等功能,反而会削弱对大模型的正确认知。做个简单的选择题,同样配置的手机,搭载大模型的售价更高,你是否愿意买单呢?
AI PC 开启爆发,一场万亿美元的新生意
满足用户既要又要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大模型时代的专属 AI 能力延伸,自然对载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较手机,PC 成为大模型时代的第一终端,其实并不难理解。
PC 和手机一样有着高频的互動属性,但作为全场景生产力工具,AI 大模型对于效率上的提升,在 PC 上的感知会更明显。相比较手机,PC 在存储容量、设备空间等多方面的优势,也更能承载更大参数的大模型。
钟晓磊表示,目前从 AI 大模型的应用来看,PC 仍是大模型最优载体。从 ChatGPT 到 Microsoft 365 CoPilot,杀手级应用往往最早出现在 PC 上,AI 在这类生产力设备上对于效率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厂商也在加速推进 PC 向 AIPC 的转变。
华创证券认为,低延迟 + 隐私保护拉动大模型本地化需求,AI PC 具备边缘算力有望解决行业痛点,成为首个大批量落地 AI 终端。AI PC 能在 PC 用户端实现部分 AI 应用,有望拉动大量 PC 换机需求,或可带动 PC 行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AI PC 产业 ( 中国 ) 白皮书》显示,AI PC 在硬體上集成了混合 AI 算力单元,且能够本地运行 " 个人大模型 "、创建个性化的本地知识库,实现个人化的自然互動。AI PC 在中国 PC 市场中新机的装配比例将于 2027 年达到 85%,成为 PC 市场主流。
谈及 AI PC 的发展,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战略及业务拓展副总裁阿木表示,AI PC 就是个人的人工智能双胞胎,将使個人電腦,从变成个性化的计算设备。在本地模型与个人知识库组合形成的个人大模型的帮助下,AIPC 能够成为最懂用户的专属助手。
IDC 预测,中国 PC 市场将因 AI PC 的到来在未来 5 年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台式机、筆記型電腦、平板电腦市场总规模将从 2023 年的 6800 万台增至 2027 年的 8000 万台以上,增幅接近 18%。NVIDIA CEO 黄仁勋在此前也曾指出,在未来 10 年,新的 AI PC 将取代传统 PC,市场价值可达上万亿美元。"
12 月 14 日晚间,英特尔正式发布了全新酷睿 Ultra 移动处理器,采用英特尔首个用于客户端的片上 AI 加速器 " 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随后,联想、宏碁、华硕等纷纷官宣了搭载英特尔全新处理器的新品,将 AI PC 推向了第一波高潮。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2024 年将成为中国 AI PC 产业元年。联想曾透露,明年将会发布端侧大模型的 PC 产品,实现个人大模型与云端公共大模型的混合部署。一名联想研发人员则对钛媒体 App 表示,AI PC 未来就会像是钢铁侠里的贾维斯一样,会演变成用户专属的个人助手。
不过,AI PC 的上限有多高,还要看具体的产品与生态的落地。IDC 中国总裁霍锦洁表示,AI PC 的诞生标志着以 PC 为代表的终端行业即将进入一个行业大变革的时代,整个 PC 产业生态里的各个角色都会因为 AI PC 而做出改变。
同时,AI PC 的演进发展过程也被分为 AI Ready 和 AI On 两个阶段。在 AI Ready 阶段,AI PC 主要表现为芯片计算架构的更新,具备基本的本地混合 AI 算力;在 AI On 阶段,AI PC 则具有完整的核心特征,提供划时代的 AI 创新体验,能够基于更丰富的 AI 应用生态提供通用场景下的个人 AI 助理服务,并在边缘私網域环境下的个人大模型微调服务。
阿里巴巴 - 通义实验室、通义千问大模型负责人周畅认为,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迭代已经让其具备理解世界的基本能力,接下需要想办法让大模型能力在各种环境和场景下被充分使用起来,这也是普惠终端用户的第一步。
AI PC 的第一波热潮已然掀起,但能够在沉闷的 PC 市场引发多大的波澜,还要看后续产品的落地,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大模型,这并不是一件易事,PC 上下游的联动是推动力,但更重要的是 AI PC 带来的智能涌现能力,能够激发以及普惠到每一个用户。(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杜志强,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