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阵痛中转型,商汤裁员背后的AI真相,欢迎阅读。
文 | 光锥智能,作者|魏琳华
昨日,"AI 四小龙 " 中的头部公司商汤迎来了公司成立十周年。在这个颇具纪念意义的日子里,一场裁员行动正在商汤内部进行。
从 10 月 22 日开始,商汤启动裁员的消息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酵。有受访者向光锥智能表示,本次裁员涉及到 SCG(智慧城市和商业事业群)、IAG(智能汽车事业群)、研究院、医疗等多个部门,目前各部门裁员比例无法确定。
而在本次裁员中,大模型和大装置两个部门成为了 " 安全区 ",接近商汤的人士向光锥智能表示,这两个部门基本没有被裁员。
本次裁员事发突然,有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爆料,转正前一天被裁、应届生被裁、Offer 被毁约等情况出现。
针对裁员消息,商汤回应光锥智能并表示," 商汤积极推进战略转型,聚焦 " 大装置 - 大模型 - 应用 " 重点业务和战略增长领網域,并进行相应的组织和人才结构优化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目前,商汤社会招聘及校园招聘正常进行中,整体业务稳健发展。"
而商汤董事会执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徐立发布的十周年内部信,稳定军心的同时也透露出一家老牌 AI 公司的转型真相。
徐立认为," 商汤已迈出了两步:即常说的传统 AI 1.0 和生成式大模型 AI 2.0。" 在他看来,于生成式大模型 AI 2.0 时代,模型生产的成本主要在于算力资源的投入,生成式大模型 AI 的普及和商业化,需致力于降低大模型的生产和使用成本。
基于这个判断,商汤确定了新的战略方向。
" 在生成式 AI 领網域,商汤的核心战略是实现算力大装置 ( SCO ) 、大模型和应用 ( CNI ) 的无缝集成,以应用驱动模型,以模型带动算力的优化。"徐立在内部信中表示。
这次裁员,对商汤来讲虽然是一次断臂求生,但其实是 AI 1.0 的公司向 2.0 更新过程中必要的阵痛。
经过这次阵痛,商汤才能从一个政企客户为主的项目制公司,转变到一家由 AI 大模型带来的高效回报的公司,真正实现扭亏为盈。
整合亏损业务,商汤转型止血
商汤不想再背着冗余的传统 AI 业务继续前行。
2018-2023 年,商汤的业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六年年内经营亏损分别为 34 亿元、50 亿元、122 亿元、172 亿元、60 亿美元和 64 亿美元。
2019-2023 年商汤营收和净利润数据 图源:富途
直到今年上半年,商汤交出了一份亏损收窄的财报:2024 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17.4 亿元,同比增长 21%。期内亏损持续收窄,其中,EBITDA 亏损同比收窄 26.5%,亏损净额同比收窄 21%。
以 IAG(智能汽车事业群)为例,作为集团同样保持增长的业务,2024 年上半年,商汤绝影汽车业务收入达到 1.7 亿,同比增长 100%。虽然营收打正,但智驾部分的收入对商汤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而商汤似乎也有意在本轮调整中收缩过于庞大的业务架构。有商汤前员工向光锥智能表示,"IAG 部门已有超过上千人,目前人效比太低。"
从业务构成来看,曾经包括三大业务的传统业务经过合并计算,收入下滑明显:2024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传统 AI 收入为 5.2 亿元,同比下降 50.6%。
此外,面对巨额亏损,降本增效也成为了近两年商汤调整的主旋律。据财报披露,由于员工福利开支减少,目前行政开支减少 7.7% 至 7.34 亿元。
实际上,这不是商汤第一次启动裁员。从 2023 年开始,商汤已有裁员消息传出:据财新报道,2023 年 8 月,商汤内部开始大规模裁员,其中,智慧城市与商业事业群(SCG)裁员约 10% 至 15%。
有商汤前员工向光锥智能表示,自今年开始,商汤内部一直在陆陆续续进行裁员。连年亏损的商汤,被迫对内开刀,止血求生。
内忧外患中,背负扭亏重担的商汤,必须如同内部信中提到的一般 " 回到创业状态 ",对 ROI 低、亏损严重的业务下刀,以更轻盈的姿态在大模型的时代中冲浪。
因此,商汤选择将散落在其它业务群的生成式 AI 相关业务合拢,一度调整组织架构。
在 2023 年年底的业务重组完成后,智慧城市、智慧商业、智慧生活不再作为单独业务板块出现,上述三大板块的非生成式 AI 业务合并统计为传统 AI 业务,和生成式 AI、智能汽车共同构成新的三大核心业务。
十周年之际,借一封发给商汤全体员工的内部信,徐立又选择在这个节点变更航向,奔向更有 " 钱 " 程的业务。
押注大模型和大算力,商汤转型云厂商?
挥刀砍向传统业务,商汤并非心血来潮。
" 在生成式 AI 领網域,商汤的核心战略是实现算力大装置 ( SCO ) 、大模型和应用 ( CNI ) 的无缝集成,以应用驱动模型,以模型带动算力的优化。"在这次写给商汤员工的全员信中,徐立如是说。
" 我们确立了 " 大装置 - 大模型 - 应用 " 的三位一体战略,致力于成为最懂算力的大模型服务商,和最懂大模型的算力服务商。"
徐立在战略上的转型,也是内部业务驱动的结果。
在上半年财报中,生成式 AI 业务营收接近 11 亿元,实现了 256% 的惊人增长,该部分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达 60%。商汤官方表示,生成式 AI 已成为集团主导性业务。
生成式 AI 逐渐成为集团核心营收业务 图源:商汤集团
但在一众大模型公司仍然为商业化发愁的当下,商汤到底是靠什么业务在赚钱?
财报显示,商汤生成式 AI 业务的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市场对生成式 AI 模型训练、微调和推理的需求爆发性增长。
这说明,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试对接大模型服务,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網域;同时,基于对训练和推理的算力需求,商汤部署的 " 大装置 " 通过提供算力服务,为生成式 AI 业务提供收入。截至今年 8 月,已有超过 3000 家行业头部企业使用商汤的大模型及智算服务," 日日新 " 大模型整体调用量实现 400% 的增长。
虽然商汤并没有具体披露,但根据行业现状,这里收入的大部分应该来自于 " 智算服务 ",而非 " 大模型 "。
这和我们看到的国内云厂商们的情况如出一辙。
无论是阿里云、百度云、华为云,都会把智算服务,当成是最重要的客户收入项目,而大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并非真正的 " 高收入产品 "。比如,百度智能云今年就把业务中心从大模型服务的千帆,调整为算力服务平台百舸。
这也是为什么,徐立一定要强调 " 大装置 - 大模型 - 应用 " 的三位一体战略。
面对一门挣钱的新生意,和一门营收趋向稳定、缺乏增长前景的旧业务,商汤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于是,从营收结构变动到战略更迭,削减 SGC、医疗等增长乏力的业务,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调整动作。
不过在自建算力基础设施方面,过去一年,商汤仍然在投入大量资金,保持领先优势。公告显示,截至 2023 年年底,公司运营 GPU 数量达到 45000 张卡。截至 2024 年 8 月,其运营总算力规模已突破 20000 PetaFLOPS,GPU 数量上升至 54000 张卡,至相较今年 3 月提升约 70%。
可以说,商汤的算力基础设施目前仍是在一个高投入的阶段。
奔向 " 大模型 " 和 " 大装置 ",商汤看准了两门挣钱的生意。但随着更多玩家入局、行业趋势变化,商汤面对的挑战也不会少:
一方面,从大模型服务来说,面向有意掀起价格战的大模型服务商,商汤需要拿出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与之竞争;
另一方面,从做 " 算力大装置 " 而言,一定程度上是兼具技术和规模化的生意,在这一点上,商汤面对的不再是 AI 公司,而是更有财力的云计算厂商和一大波私有化部署的算力服务商。
虽然前路也会有困难,但至少现在,商汤仍然选择抓紧手中已有的底牌,优先为发展更健康的业务让道。
从 AI 1.0 时代中蜕变,商汤注定要在转向 AI 2.0 时代的过程中勒紧裤腰带,向着盈利目标快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