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江苏老板“半路出家”,用5.5亿重押咖啡,欢迎阅读。
茶饮行业 " 去植脂末化 " 趋势下, 重押咖啡,对佳禾而言是个重大挑战。
植脂末大王,重金加码咖啡业务。
2 月 11 日,佳禾食品公告称,公司拟募资不超过 7.25 亿元,其中 5.5 亿元将被用于咖啡扩产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16000 吨焙烤咖啡豆、3000 吨研磨咖啡粉、8000 吨冷热萃咖啡液、10000 吨 RTD 即饮咖啡和 610 吨冻干及混合风味咖啡的生产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佳禾食品是国内植脂末行业的头部企业,主要从事粉末油脂(即 " 植脂末 ")、咖啡、植物基及其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长期以来,植脂末都是佳禾的核心产品。据了解,统一、香飘飘、娃哈哈等食品工业企业,以及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新茶饮企业,都是佳禾食品的主要头部客户。
但近年,受下游客户自建产能,以及新茶饮行业健康风潮," 去植脂末化 "(植脂末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趋势等影响,佳禾食品的主业受到不小冲击,植脂末业务在佳禾食品的营收占比也逐年下降。据佳禾食品财报,2021 年至 2023 年,佳禾食品营收分别为 23.99 亿元、24.28 亿元、28.41 亿元,粉末油脂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 77.4%、72.1%、67.8%。截至 2024 年前三季度,粉末油脂业务营收同比下滑 42.17%,营收占比降到了 49.7%。
主业承压之下,咖啡业务被寄予厚望。对于本次募资,有接近佳禾食品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新建产线主要用于生产咖啡粉、咖啡液等。
此前,佳禾食品披露数据,随着下游需求扩张,2023 年 1~9 月,该公司的咖啡业务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 94.63%,急需扩产。
早在 2015 年,佳禾食品便布局了咖啡业务,并于 2018 年成立了单独做咖啡业务的子公司——金猫咖啡。这几年,随着国内咖啡市场的高速增长,咖啡业务已成为佳禾的第二大主要业务。不过目前,佳禾咖啡业务的规模仍偏小。截至 2024 年前三季度,来自咖啡的收入,也仅占报告期内 13% 的比重。
在佳禾食品创始人柳新荣看来," 咖啡是一个非常朝阳的行业 "。他希望,未来金猫咖啡会成为中国领先、着眼全球的咖啡公司。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为 6235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突破万亿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告诉《中国企业家》,整个国内咖啡市场正进入高速扩容期,咖啡消费人群基数也比 5 年前增加了 10 倍。" 佳禾此时增资扩建咖啡生产线,应该可以抓住这波风口的红利。" 朱丹蓬说。
但咖啡生产线从扩建到投产,通常需要 1~3 年的时间。对佳禾而言,主业承压之下,想靠咖啡 " 翻身 ",仍需要时间。
01 靠植脂末起家
柳新荣出生于 1973 年,18 岁毕业后便进入食品行业。最初,他曾做过粮管所的营业员,做过食品公司的品管员、研发员,之后还曾南下广东汕头,当过一段时间食品企业的厂长。
在食品行业积累了多年经验后,2001 年,28 岁的柳新荣回到老家江苏吴江,创立了佳禾食品,主要生产植脂末。佳禾的成立,一举填补了国内植脂末行业的空白。
彼时,国内还鲜有生产植脂末的企业。柳新荣后来回忆,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的植脂末 90% 以上依赖进口,生产技术也一直被国外巨头垄断,且产品售价奇高。他称,当时进口奶粉每吨的价格不到 1700 美元,但进口植脂末每吨价格却接近 2000 美元。
资料显示,植脂末是以葡萄糖浆、食用植物油、乳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微胶囊化、喷雾干燥等技术工艺制成的粉末型食品配料。由于其能改善食品内部结构、增香提味,提升食品口感,植脂末不仅被用作奶茶、咖啡制品和速溶麦片等饮料的配料,还常用于蛋糕、饼干等烘焙食品。
佳禾成立当年,便建成了第一条喷雾干燥线,并顺利实现投产。而当时国外相关企业从建产线到投产,普遍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柳新荣回忆,由于佳禾生产的植脂末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且根据国内消费者的口味进行了改良,佳禾生产的首款植脂末产品,一经上市即实现满产。
此后,随着奶茶行业的发展,佳禾创立的第五年,便实现了 5 亿元的销售额。2010 年,销售额更突破 10 亿元大关。
近几年,随着新茶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佳禾也迎来了高速增长。东吴证券研报显示,2017 年,佳禾食品前五大客户中,只有 1 家连锁茶饮企业,4 家是食品工业企业,但截至 2020 年前三季度,佳禾前五大客户中连锁茶饮企业便有了 4 家,销售收入占比达到 23.6%。
2021 年,趁着新茶饮的热潮,佳禾食品成功在上交所主機板上市,被称为 " 植脂末第一股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 年全国植脂末市场规模为 86.47 亿元,佳禾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 22.27%。
植脂末主要供应给 B 端客户,业务会随着下游客户的需求而变化。随着近两年茶饮行业的健康化趋势,植脂末也被部分茶饮企业抛弃。
由于植脂末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该成分被认为对心血管健康有害。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越来越多的中高端茶饮品牌开始放弃使用植脂末,转而采用更健康的原料,如真牛乳、乳基底等。
许多知名茶饮品牌近年纷纷推出 "0 植脂末 " 产品。喜茶于 2023 年推出了 "3.8 源牧甄奶 ",强调 "0 植脂末、0 添加 ";霸王茶姬宣布在门店使用新基底产品 " 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 ",并表示该基底实现了 "0 奶精、0 植脂末、0 氢化植物油 "。此后多家新茶饮品牌纷纷跟进。
但佳禾的主要客户都是茶饮品牌,佳禾的业务因此受到很大影响。2024 年前三季度,佳禾食品营收同比下降 19.46%,归母净利润大跌 59.88%。其中,植脂末业务收入大降 42.17%。
近几年,佳禾也研发出了 0 反式脂肪酸的植脂末。今年 1 月,茶饮行业 " 冰勃朗 " 风波时,佳禾食品再次回应消费者对于植脂末的健康疑虑。佳禾方面表示,公司自 2021 年启动了《0 反式脂肪酸行动计划》,2022 年底含人工反式脂肪产品全面清零,因此目前市面上买到的所有佳禾产品都是不含反式脂肪的。
但佳禾的植脂末业务,在行业大趋势下,仍旧受到不小的冲击。再加之这几年植脂末原材料的波动,佳禾的利润端也显著承压。佳禾财报显示,植脂末原材料(食用植物油、乳粉、玉米淀粉等)成本占比超 80%,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也对盈利水平影响很大。
佳禾不得不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02 半路出家,重押咖啡
相比植脂末而言,咖啡则是一个更有前景的市场。
而十年前的布局,也为当下佳禾的业务结构转型打下了基础。早在 2015 年,佳禾便布局了咖啡业务。彼时,国内的咖啡行业刚刚起步。凭借在食品行业打拼多年的商业嗅觉,柳新荣看到了咖啡在国内的巨大增长空间,决定入局咖啡市场。
咖啡,也被柳新荣视为他的二次创业。他当时在办公室的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等到国人人均一天喝 1 杯咖啡的时候,中国咖啡市场将会空前巨大。"
而那时,国内的咖啡行业,人才、市场、技术都非常欠缺。为了解决人才瓶颈,柳新荣将公司从生产组长到研发、销售,全部派到德国培训。与此同时,佳禾还引进了德国的先进设备,建立了年产千吨的咖啡生产线。
柳新荣后来回忆," 当时投咖啡的工厂,我们怎么算都是亏的。"
刚做咖啡业务时,佳禾选择的是速溶咖啡,柳新荣给佳禾咖啡业务的定位是咖啡伴侣供应商。不过随着咖啡行业的发展,佳禾食品也正向精品咖啡转型。这也符合全球咖啡产业的发展路径——从速溶咖啡,到品牌连锁,到精品咖啡。
2018 年,佳禾将旗下的咖啡业务分拆出来,成立了单独子公司——苏州金猫咖啡有限公司,旗下咖啡产品覆盖了咖啡全产业链,包括咖啡粉、咖啡液、咖啡豆等。截至目前,咖啡已成为佳禾食品的第二大业务板块。
但佳禾的咖啡业务规模和营收占比仍较小,还未成为佳禾的新增长引擎。且由于下游客户采购规模较大,议价能力较强,同时终端市场竞争激烈,供应链内卷严重,佳禾的咖啡业务毛利率整体处在较低水平。财报显示,2023 年咖啡业务毛利率仅为 12.94%,净利润仅为 103.01 万元。
近几年,佳禾的业务也在向 C 端发力。
从 2021 年开始,佳禾开始尝试 C 端业务。2023 年,单独成立了 C 端业务条线。不光是咖啡,旗下燕麦奶产品等也都向 C 端发力。此前,佳禾主要是以 B 端为主,九成以上业务来自 B 端。
上述接近佳禾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佳禾的咖啡业务,B 端和 C 端都做,C 端是发力重点。
此前,1 月 17 日,佳禾食品发布了 2024 年业绩预告,预计 2024 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8450 万元到 11950 万元,同比下降 53.64% 到 67.22%。佳禾食品在公告中便提到,业绩下降,一是由于公司拓展 C 端销售渠道,导致营销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另外也受宏观市场环境影响,导致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
截至目前,金猫咖啡在 C 端的品牌势能仍较弱。且当下,国内咖啡市场竞争格外激烈。线下有瑞幸、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店品牌,在线上也有雀巢、三顿半等品牌,早已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留给金猫咖啡的空间还有多少?
2023 年接受采访时,柳新荣曾表示," 在整个(咖啡)行业中,我是半路出家的。" 但他也表示," 金猫咖啡精通技术,精通对大数据的分析,而且我个人对咖啡科学领網域方面有点兴趣,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金猫咖啡实现更好的发展。"
重押咖啡,对佳禾而言,是最好的出路吗,仍有待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