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影帝发疯,票房血扑,欢迎阅读。
一句 # 我们也需要票房 #,再次将胡歌推至热搜第一。
点进去看,是胡歌在上戏路演时,对母校老师校友恳求:
" 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新电影)。"
图源水印
就这,也能吵起来。
有人骂:这现在电影圈都流行这么喊话吗?这跟 " 乞讨 " 有什么区别?
有人挺:这是路演宣传,面对群体也是母校师生,没必要上纲上线。
不过,骂战也让这部略小众的电影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但其实,在上映前它的各种 title,早已让人无比期待。
曹保平监制,刘伽茵导演,胡歌、吴磊、齐溪主演。
获第 25 届上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
看完的我只想说:我不是校友,但我愿意支持。
「不虚此行」
All Ears
2023.9.9
写悼词的人
闻善(胡歌 饰)是个失意的编剧。
年近四十,窝在北京的出租房里,喝着大桶矿泉水,穿着皱巴巴的外套。
他写过不少剧本,但一个都没成,因为他写不出甲方要求的戏剧性。
他去殡仪馆观察人群,试图收集到天下最强的冲突和戏剧。
但没想到,这里意外的平静,因为死亡可以容纳所有的情绪。
机缘巧合之下,他改行以写悼词为职业,用文字送人最后一程。
闻善是个沉默的人。
他和人对视时总是眼神躲闪,平时也习惯于躲在各个角落,丝毫不引人注意。
闻善也是个轴的人。
一旦接了委托,他就会全方位了解逝者的人生。
包括生平、爱好、与家人朋友的关系,甚至精细到能画出人生轨迹图。
写悼词养活了闻善,让他与许多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相遇。
通过倾听委托人的故事,拼凑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他们是未曾好好陪伴的父亲,是 " 很狗 " 的长兄,是突然消失的网友,是创业临门一脚猝死的 CEO,是癌圈网红阿姨。
在此过程中,闻善竟也慢慢地小有名气。
他在编剧事业之外,但在文字创作之里,达到了一点微小的成功。
也许有人会质疑,真的会有人把写悼词这种私密性极强的事情委托给别人吗?
正如影片中万家兄妹委托闻善给大哥写悼词时,二哥说大哥是个很好的人,妹妹却说大哥很 " 狗 "。
人很复杂,千人千面。
起初,胡歌也有这个困惑。
为此,他还去某宝搜索过,但上面只有制式化的模板,不带感情的文字。
但突然有一天,他想通了。
闻善是我们生活中需要的一个人,就像是《幸福的扎拉罗》里的扎拉罗。
亲人去世不是一时的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湿。
闻善就是那个拿着火把的人,虽沉默,但温暖。
所以这不是一部单纯的职业电影。
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是故事,是情感。
普通的人
死亡是个很沉重且宏大的命题。
近两年国产影视剧开始触及此,都以特殊职业入题。
有聚焦殡葬业的电影《人生大事》,有关注遗体化妆师的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
《三悦有了新工作》截图
这种题材想拍的催泪很容易 ,把镜头对准亲人的脸,放些沉痛的哀乐即可。
但要拍的克制温和很难,《不虚此行》最打动人的就是这点。
它没有放大死亡本身,没有一个亡者镜头,甚至连全片的重点 " 悼词 " 都未提只言。
而是回望普通人作为人的一生。
这非常大胆,因为 " 普通 " 很难被营销," 普通 " 没有话语权,自然也没有流量。
从目前的票房也能看出,上映五天堪堪到达 1900 万,AI 预测最终票房也一直在降。
但普通本身不值得被书写吗?
当然不是。
在影片中,导演以平视生活的标准给一切设定做减法,镜头对准的不仅是逝者,而是生者。
闻善遇到的委托人各色各样,形成了真实的普通人群像。
有给父亲写悼词的儿子。
王先生(黄磊 饰)上有老下有小,他将父亲接来城里一同生活,但又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
于是父亲在家里的窗台上种花,在小区绿化带里种上老家的竹子,排解寂寞。
而在父亲去世后,被闻善问及父亲有何爱好时,儿子只能发微信向亲友求助。
此时妻子缓步走来,一把拉开窗帘,窗台上的绿植已干枯濒死,和夕阳映照在一起。
这里不由得想起《城南旧事》中的一句话——
"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父亲已逝,但王先生对父亲的了解才刚刚开始。
而往后余生,他也有属于自己的 " 父亲课题 "。
也有给自己预约悼词的方阿姨(娜仁花 饰)。
方阿姨知道自己患癌时日无多,仍然乐观面对每一天。
开直播,当网红,和癌圈病友一起互相鼓励扶持。
但在将死之前,她想起的,是年轻时丈夫的背叛。
是多年前她带着两个孩子,在上海回北京的绿皮火车轰鸣声中,细数过的每一个车站。
对待生死,她很豁然;但对感情,仍有遗憾。
在对待这些委托人时,闻善始终让自己处在观察者的角度,是伪第一人称的第三人称。
人的一生,活的也不过就是几个瞬间。
那闻善呢?
作为一个普通的、落魄的创作者,面对朋友递来稳定的殡仪馆工作机会,他放弃了。
面对老师递来的编剧工作,他也不敢接受。
多年来在编剧行业的被贬低、被拒绝,让他怀疑自己的创作能力,迟迟不敢下笔。
他创造出小尹(吴磊饰),却无法自洽地完整他的人生。
闻善和小尹对话,闻善也在一张张悼词间正视自我。
而小尹之于男主角闻善,对应的也是闻善之于导演刘伽茵。
刘伽茵年少成名,24 岁时曾凭自编自导自演作品《牛皮》入围戛纳和柏林电影节。
而后,她执教于北京电影学院,鲜有作品问世。
如今重回银幕,只是不知片中闻善 " 失意编剧 " 的身份,又有几分是导演的自我映射。
不虚此行的人
《不虚此行》这类导演主观意识极强的电影,口碑大多两极分化。
喜欢的人共情感同身受,讨厌的人觉得不知所云。
豆瓣开分 7.5,目前 2w 人评分稳定在 7.3,也还算可以,在近一周上映的片子里,仅次于《永安镇故事集》。
但对于这个类型的片子来说,这个评分算是低的。
英文译为「All Ears」,倾听。
闻善倾听了一些故事,观众看到了一些故事,仅此而已。
它的镜头一直平稳抽离,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
虽然闻善一直在寻找戏剧性,但整部影片最大的戏剧性不过是,闻善一直不敢和父母坦言,弃编剧转为悼词人。
在影片的最后,闻善坐在动物园熊馆的玻璃前给妈妈打电话,说想回趟家。
一直积压的情绪终于被释放,可也没有哭天抹泪,而是强忍着不出声的宣泄。
普通人的生活当不了超级英雄,也拯救不了世界。
只是解决自己眼前一个又一个问题,就消耗了全部精力。
正如闻善曾和编剧老师讨论过的剧本创作。
人人都喜欢第一幕,因为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可大多数人都被困在了第二幕,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麻烦。
希望我们都能等到属于自己的第三幕,灿烂人生,不虚此行。
(影院冷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