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7月进出口额3.46万亿元 分析:出口改善仍需四季度后基数压力缓解和外需逐步回暖,欢迎阅读。
财联社 8 月 8 日电(记者郭松峤)海关总署 8 日发布数据,以美元计,7 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 14.5%,降幅较上月扩大 2.1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 12.4%,降幅比上月扩大 5.6 个百分点。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二季度以来,我国月度进出口规模稳定保持在 3.4 万亿元以上。7 月当月,我国进出口 3.46 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与 2019 年同期相比增长 25.7%,较 2020 — 2022 年同期均值高 4.5%。整体看,我国外贸进出口运行平稳、符合预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2023 年 7 月,我国出口降幅小幅扩大,一是同期基数仍处高位,二是外需下行压力持续。分区網域来看,我国对美出口降幅边际企稳,但仍处于深度负增长区间,对欧盟、东南亚出口降幅扩大。分产品来看,汽车出口延续高增,手机出口需求环比改善,劳动密集型产品、工业品出口降幅亦普遍收窄。进口方面,价格下行和需求偏弱,使得 7 月进口降幅再度扩大。
高瑞东进一步分析,向前看,三季度我国出口仍将面临基数和外需压力,短期内出口增速或将继续磨底。出口同比增速的显著改善,仍需等待四季度后基数压力的缓解,和外需的逐步回暖。同时,在出口新伙伴、新动能以及稳外贸政策落地见效的支撑下,我国出口的韧性依然值得期待,出口同比降幅进一步下探的概率较低。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对财联社表示,7 月出口同比下降 14.5%,较上月回落 2.1 个百分点。从 CCFI 和 SCFI 等高频指标来看,自 2023 年初以来始终处于底部运动,中国货代运价指数(CCFI)较上周继续回落,远东干散货运价指数低位波动,总体上看,出口仍在磨底阶段。中国对新加坡出口,7 月同比下降 36.6%,或也指向转口需求波动。
7 月,前三大出口市场中,我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 20.6%,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 23.1%,对东盟出口同比下降 21.4%。主要出口商品中,汽车(包含底盘)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83.3%,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出口金额同比下降 17.9%,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同比下降 14.7%。
杨畅对财联社分析,对主要经济体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速,英国、印度、法国的表现要超过整体出口表现,另外,对美出口同比下降 23.1%,较上月回升 0.6 个百分点,绝对金额维持在二季度以来均值附近,高频数据也显示 CCFI 指数的美东、美西航线低位向上波动。另外对俄罗斯的出口表现突出,7 月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 51.8%,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从一带一路贸易额指数看,蒙俄和中亚指数仍在高位,显示出口的结构分化特征。
财联社注意到,在外需走弱的背景下,尽管 7 月进出口增速不及预期,但部分产品的出口仍然具有亮点。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前 7 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 7.83 万亿元,增长 4.4%,占出口总值的 58.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7351.5 亿元,下降 19.8%;手机 4623.6 亿元,下降 6.5%;汽车 3837.3 亿元,增长 118.5%。